成喜平
〔關鍵詞〕 歷史教學;多媒體;作用;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5—0115—01
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特點。將多媒體運用于歷史教學之中,能夠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形象生動的場景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多樣化的課程資源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從而較好地解決歷史的過去性、綜合性、具體性問題。下面,筆者結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具體案例,談一談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作用及一些注意事項。
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案例1: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Ⅰ“新民主主義革命”一課中涉及到有關“紅軍長征”的內容,雖然篇幅不是很長,但卻非常重要,其體現(xiàn)了“長征”這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對于“長征”精神的揭示,與其教師一味口頭講述,不如讓學生親自感悟。為此,筆者播放了電視劇《長征》中“飛奪瀘定橋”和“草地行軍”的片段,合理引導學生觀看。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歷史,了解歷史,他們對歷史的認識會更為深刻,得出的結論也會更為全面,教學效果比教師一味講述要好得多。
二、運用多媒體展現(xiàn)歷史發(fā)展脈絡
案例2: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Ⅰ“‘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一課中,需要讓學生把握香港順利回歸的史實,理解香港回歸的意義。雖然學生當堂也能夠提煉出香港回歸的基本史實,但由于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如果僅是教師口頭講述,讓學生梳理、總結,難以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反映香港回歸歷程的視頻,展現(xiàn)歷史發(fā)展脈絡,則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師: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欣賞一首歌曲。(多媒體播放《七子之歌》)
生:跟唱歌曲。
師:下面再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在看的同時,注意幾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然后請同學來總結。(播放有關香港回歸的視頻)
生:1982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1984年,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199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起草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師:很好,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這就是香港回歸的歷程。
從中可以看出,第一,本課內容由《七子之歌》導入,由于學生對這首歌曲非常熟悉,能夠與其產(chǎn)生共鳴,他們學習本課內容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第二,用一段視頻來代替教師對香港回歸歷程的講述,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第三,在學生觀看視頻之前,教師把需要注意的問題及時指出,能夠使學生有針對性地觀看視頻。這樣既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使學生學會用一種更為簡潔有效的方法學習歷史。
三、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注意事項
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運用多媒體的同時,不能忽略傳統(tǒng)板書的重要作用。第二,多媒體的背景色要統(tǒng)一、樸素,字體顏色要主次分明、清晰可見。第三,雖然運用多媒體呈現(xiàn)歷史學習材料非常便捷,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所呈現(xiàn)的材料不宜過多,教師應當把握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借助簡單的材料得出結論。第四,應確保所運用影音資料的真實性,抑或是突出其針對性,呈現(xiàn)一段影音資料,就要能夠說明某一歷史問題。第五,如果是作為一個整體教學內容,要盡量在同一幅PowerPoint頁面上予以呈現(xiàn),且呈現(xiàn)的層次關系不宜太復雜。第六,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切不可把自己視為播音員或解說員,更不能把學生當成是聽眾,否則即便運用了多媒體,這也僅是“填鴨式”教學模式的翻版。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既可以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運用其展現(xiàn)歷史發(fā)展脈絡,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梢哉f,多媒體的運用,對實現(xiàn)高中歷史有效教學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在充分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發(fā)揮多媒體的多種功效,突破重難點,以此達到提高教學實效的目的。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