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
重慶媽媽彭茂琳的兒子在1歲多時被確診罹患血友病,丈夫因不堪壓力在兒子13歲時離開他們。彭茂琳為了救兒子吃盡苦頭,在帶兒子跟血友病斗爭的過程中,她結識了很多血友病患者及家屬。為了和這個群體共同自救,她創(chuàng)辦了剪紙微型企業(yè),讓患者和家屬學習剪紙,成為世界銀行、中國扶貧基金支持的項目之一。25年不懈努力,彭茂琳不但帶著兒子和這個群體走出經(jīng)濟困境,更走出了精神困境……
1歲多兒子不幸罹患血友病,兒子13歲時丈夫因不堪壓力逃離
彭茂琳是重慶市渝北區(qū)人,小時候一場意外導致她腿部殘疾。高中畢業(yè)后,她進入當?shù)匾患移髽I(yè)上班,并讀完了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工商企業(yè)管理的全部課程。1986年底,彭茂琳和本企業(yè)工人邱健(化名)相識相戀,并組建了家庭。1987年8月,他們的兒子海波出生了。兒子的降臨,給這個家?guī)砹撕芏嗫鞓贰?/p>
1988年11月,海波1歲多時,彭茂琳無意中發(fā)現(xiàn)他腿上有一塊青包,她以為是孩子不小心磕碰的,就沒有在意??刹痪煤?,海波身上又莫名其妙多了一些青包,里面還有硬塊。
彭茂琳忙和丈夫帶著兒子到醫(y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種先天性的凝血障礙疾病,患者只要有一點小傷,就會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彭茂琳夫婦還沒來得及穩(wěn)住神,小海波突然臉色青紫,大口吐血,被送進了急救室。
原來,海波的腹腔出血了。經(jīng)過醫(yī)生急救,海波腹腔的出血止住了。醫(yī)生對彭茂琳夫婦說:“你們帶孩子回家吧,他還有3個月的時間……”彭茂琳一下子癱倒在地,邱健也差點暈倒,兩人哭著求醫(yī)生救救兒子。醫(yī)生同情地看著他們,無奈地搖搖頭。
此后,彭茂琳便帶著兒子到處看病。成都、武漢、北京的各大醫(yī)院,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1990年,彭茂琳又帶著兒子去成都看病。在成都市血液研究所,她買到一種叫凝血因子的注射藥。血友病沒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只有在出血時輸入凝血因子來止血。這種藥一瓶需要150元,而那時彭茂琳全家的月收入也就280元。當時在四川只有成都有這種藥,且需要低溫保存。海波每個月需要注射三四次凝血因子,每次去買藥,彭茂琳都需要轉4次車船。很快,家里一貧如洗,彭茂琳只好到處借錢給兒子看病。
為了多掙點錢,彭茂琳每天早上6點多到菜市場批發(fā)新鮮蔬菜放到家里,晚上邱健下班后,再將這些菜運到山上賣。這樣,每斤菜就能賺到2角的差價。星期天,邱健進山打野味帶回家,彭茂琳做好后,再拿到單位賣給同事。
在父母的堅守中,海波慢慢長大。從兒子上幼兒園到小學,彭茂琳都要寫下 “出現(xiàn)任何意外,學校概不負責”的保證書,校方才會接收兒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海波的膝關節(jié)因為反復出血腫脹導致變形,慢慢地便不能走路,每次都由父親背著他上學。到了初中一年級,海波因為無法自己走到廁所大小便,只好輟學回家。
為了兒子,無論多苦多累,彭茂琳都能承受。讓她無法承受的是,丈夫邱健的家人先是勸他們放棄海波,繼而又勸邱健離婚,讓邱健再娶妻繼承邱家香火。這讓彭茂琳非常傷心。
2000年10月,邱健向彭茂琳提出離婚,彭茂琳無奈地同意了。離婚那天,彭茂琳忍不住傷心哭泣。懂事的海波13歲了,他安慰母親:“媽媽,我們一定會好起來的?,F(xiàn)在是你養(yǎng)我,等我再大些就掙錢孝敬你!”
為了謀生苦學剪紙藝術,救子路上與兒子的病友抱團取暖
離婚后,彭茂琳與兒子相依為命,要強的她繼續(xù)利用業(yè)余時間打零工、做小生意掙錢。她堅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兒子一定有救!
2001年9月的一天,彭茂琳在家陪兒子看電視,電視里正播出有關剪紙藝術的節(jié)目。從小就喜歡剪紙的彭茂琳心里一動:“如果我學會了剪紙,說不定哪天還能剪紙賣錢呢!”她當即決定學習剪紙。
沒錢拜師學藝、參加學習班,彭茂琳就上網(wǎng)搜集資料,還買來剪紙方面的書籍,自己在家潛心鉆研。由于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彭茂琳很快就掌握了剪紙技能。
學會剪紙后,彭茂琳又學會了裝裱技術。她想,只要自己不放棄,敢于嘗試,希望總會出現(xiàn)。
“中國血友病之家”網(wǎng)站,是一群血友病病友自發(fā)建立的交流平臺,病友們都喜歡在這里交流情況、互相推薦止血偏方。在網(wǎng)站上和病友交流的過程中,彭茂琳感覺到,血友病患者的家庭都很孤立,無論患者還是家屬,內(nèi)心都很孤獨。彭茂琳想,如果病友們能聚攏到一起,相互鼓勵相互取暖,那人生將不再孤苦,而精神上有了支柱后,大家就更有信心面對病痛。她決定召集重慶的病友。2005年8月,彭茂琳印刷了3000份尋找血友病患者的傳單,到各家醫(yī)院和一些居委會發(fā)放。在熱心人的幫助下,3個月后,彭茂琳跟80名重慶病友建立了聯(lián)系,組成了“重慶血友病之家”。大家經(jīng)常聚到一起,互相關心彼此的病情和治療情況。彭茂琳還聯(lián)系醫(yī)院,對大家進行凝血因子的自我注射培訓。
最初,病友們都覺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但通過一次次的聚會,他們感到自己并不孤單,漸漸地都變得開朗起來。病友們的心理陰影消散了,但高額的治療費用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有的病友被迫放棄治療,聽天由命。這讓彭茂琳非常痛心。
2006年12月,在彭茂琳的奔走呼吁下,“重慶血友病之家”更名為“重慶市血友病康復協(xié)會”正式注冊。2007年4月,康復協(xié)會在成立大會上,募集到了3萬多元的救助款。這些錢對于眾多需要長期治療的病友們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彭茂琳覺得,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社會的同情和捐款上,她決定帶領這個群體進行自救。
對于血友病患者來說,因為肢體關節(jié)經(jīng)常出血導致變形,體力勞動不行;由于疾病,患者一般沒上過什么學,腦力勞動也不行。他們只能靠一雙手,做剪紙最適合。雖然剪刀可能會造成外傷,但只要及時壓迫止血,并不會有什么危險。經(jīng)過一番分析,彭茂琳決定向病友傳授剪紙技術。
2007年8月,彭茂琳開始免費培訓病友。經(jīng)過培訓,很多病友都可以剪出精美的圖案。
2008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fā)展市場各種項目競賽中,彭茂琳和病友的剪紙技藝從10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銀行、中國扶貧基金支持的項目之一。彭茂琳隨之成立了“剪愛紙藝工作室”,她將一些剪紙作品裝裱后,通過擺地攤、到創(chuàng)意集市參展等方式銷售。
創(chuàng)辦剪愛工藝品公司,25年救子路走出困境
2010年11月,在重慶市雙鳳橋街道的支持下,彭茂琳創(chuàng)辦了微型企業(yè),在剪愛紙藝工作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剪愛工藝品有限公司。
成立公司后,批量生產(chǎn)出來的剪紙經(jīng)過裝裱,成為一幅幅風格獨特、畫面精致的藝術品??吹竭@些作品投放市場后受到歡迎,病友們?yōu)槟軌蜃允称淞Χ牢俊?/p>
在病友們的努力下,短短一年時間,公司就銷售了500多件剪紙畫。2011年3月,公司作品受邀參加三峽博物館和四川美術院校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展覽;2011年5月,公司作品《走進世博》被上海世博會主展館收藏;同年7月,公司作品《重慶人民大禮堂夜景》被世界銀行駐華首席代表杜大維收藏……
2011年10月,到重慶訪問的英國安德魯王子,將剪愛公司新出的作品《南風清韻》帶回英國收藏。
2011年年底,彭茂琳獨創(chuàng)的“多層次立體表現(xiàn)法”剪紙藝術獲得了國家專利。同時,公司剪紙作品《新嫁娘》在北京一個大型拍賣會上拍出15萬元的高價。
2012年1月,彭茂琳當選“2011年感動重慶十大人物”。2012年5月,重慶市社保局發(fā)布消息,將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23種病種納入特殊疾病管理的病種中,參加醫(yī)保的居民,都可按比例報銷。這個喜訊,讓剪愛公司沸騰了,而新的驚喜還在后面。
2012年10月,彭茂琳接到一個來自英國的電話。原來,安德魯王子帶著剪紙作品《南風清韻》回國后,一位精明的企業(yè)家得知這一消息后,捕捉到王子的名人效應,于是輾轉聯(lián)系上彭茂琳,希望能在英國代理銷售剪愛公司的剪紙工藝品。公司的剪紙作品能走出國門,彭茂琳自然求之不得。
現(xiàn)在,剪愛公司的剪紙作品知名度越來越高,公司在彭茂琳的管理下,經(jīng)營得紅紅火火。彭茂琳,這個不向困難低頭的母親,不但打破了醫(yī)生對兒子的“只有3個月”的預言,控制了兒子的病情,還帶著一群血友病病友走出了經(jīng)濟困境和精神困境。她的故事,在重慶山城被傳為佳話。
(摘自《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