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輝 李曉衛(wèi)
摘 要: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研究有很多,但缺乏對其進行有效地、完整地綜述。因此本文主要從社會支持的定義、來源、內容、影響因素四方面對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進行較為完善的文獻綜述。
關鍵詞:艾滋病患者;社會支持
1 社會支持的定義
社會支持是一組個人之間的接觸,通過這些接觸,個人得以維持社會身份并且獲得情緒支持、物質援助和服務、信息與新的社會接觸。程虹娟從三個角度歸納了對社會支持的定義:一是從社會互動關系來定義社會支持,社會支持不僅僅是一種單向的關懷或幫助,它在多數(shù)情形下是一種社會交換,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互動關系;二是從社會行為性質來定義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是那些導致某人相信自己被關心、被愛、有自尊、有價值的信息,或者是導致某人相信自己屬于一個相互承擔責任的社交網(wǎng)絡的信息;三是從社會資源的作用來定義社會支持,來自于社會關系的幫助、人們聯(lián)系的方式以及支持網(wǎng)絡中成員間的資源交換[1]。
2 艾滋病患者社會支持的來源
大多數(shù)學者將社會支持來源分為正式支持系統(tǒng)與非正式支持系統(tǒng),正式社會系統(tǒng)的支持是來自政府和社會服務系統(tǒng)的支持,主要為政府與機構等單位;非正式支持系統(tǒng)則是來自個人社會網(wǎng)絡的非正式社會支持,如來自家人、親友、鄰居、伙伴等來源所組成的支持系統(tǒng)。
耿文秀、楚冬梅的研究表明在人際關系方面,家人、親密朋友、病友及草根組織是艾滋病患者所獲得的社會支持主要來源[2]。向德平、吳丹調查表明對艾滋病相關的NGO組織的滿意度最高;滿意度很低的項目是最低生活保障金、醫(yī)藥費用報銷及基層醫(yī)院[3]。
3 艾滋病患者社會支持的內容
國內外多位學者以形式觀點或功能觀點對社會支持內容進行不同的劃分,不過,大多數(shù)學者將社會支持功能分為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兩大類。國內學者多將社會支持分為情感支持、物質支持、信息支持及陪伴支持等四大類。在這里,本文支持大多數(shù)學者的分法,將社會支持內容分為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兩大類。
(1)艾滋病患者的情緒性支持
情緒性支持是對艾滋病患者表示同情、照顧和關心,使其得到安慰、依靠、歸屬和被愛護的感覺。秦啟文、寧德強在研究中,通過訪談了解到艾滋病人由于懼怕排斥,在忍受疾病痛苦的同時,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渴望傾訴,期待社會的諒解和關懷[4]。李光勇在研究中指出涼山州彝族鄉(xiāng)村艾滋病患者因為罹患艾滋病常常遭遇心理危機,外界提供的情感安慰可以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5]。
(2)艾滋病患者的工具性支持
工具性支持是艾滋病患者在治療康復期間所需的各種實際可見的工具及援助行為或直接的物質援助,如治療費用、提供服務等。李光勇在研究中指出資金支持是涼山州彝族鄉(xiāng)村貧困艾滋病患者維持基本生活的重要資源;實物支持指生活資料與生產(chǎn)資料支持,這些支持與涼山州彝族鄉(xiāng)村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直接相關;醫(yī)療支持是涼山州彝族鄉(xiāng)村艾滋病患者治療疾病,維持生命的重要資源[5]。
4 艾滋病患者社會支持狀況及影響因素
社會支持的接受程度表現(xiàn)出兩人之間發(fā)生互動時所體現(xiàn)出的社會屬性,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社會支持影響因素有所不同。從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的相關文獻中總結出艾滋病患者自身的年齡、性別、婚姻和家庭收入對其社會支持的接受狀況存在著重要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年齡
在已有的研究中有很多都指出年齡對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接受狀況有影響,如:張雙、陳艷芳等人采用多元逐步回歸方法分析社會支持的影響因素,得出社會支持得分隨年齡增加而下降[6]。
(2)性別
楊晶晶、蔡樂等人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法分析其社會支持得分的影響因素,得出結果客觀支持得分男性高于女性[7]。劉永艷、耿文秀在研究中指出女性艾滋病患者受到的配偶支持較少,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問題更需引起重視[8]。
(3)婚姻
張雙、陳艷芳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家庭中在婚者相對未婚、離婚、喪偶者獲得社會支持多,婚姻關系是人類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6]。楊晶晶、蔡樂等人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的最重要來源是配偶,婚姻關系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是家庭組成的必要因素[7]。
(4)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是影響艾滋病患者對社會支持的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張雙、陳艷芳等人在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艾滋病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 元,無業(yè)者對社會支持的利用較差[6]。
5 結語
綜上所述,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研究有很多,本文主要從社會支持的定義、來源、內容、影響因素四方面進行了文獻綜述,第一部分主要從程虹娟的社會支持劃分法進行綜述。第二部分主要從社會支持的來源進行綜述,對于艾滋病患者來說,他們不僅需要來自政府、社會救助機構的正式支持,也需要來自家庭、親人、朋友等的非正式支持。第三部分主要從社會支持的內容進行綜述,艾滋病患者需要情緒性支持的同時也需要工具性支持。第四部分主要從社會支持的影響因素進行綜述,從年齡、性別、婚姻、家庭收入等方面進行研究。通過以上四部分的研究綜述,鑒于筆者前期參與的河南省傳染病醫(yī)院的社工實習計劃,在第一線與臨床艾滋病患者親密接觸一個月時間,將從臨床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基于社會工作中個案訪談記錄的角度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程虹娟,張春和,龔永輝.大學生社會支持的研究綜述[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1):88-91.
[2].耿文秀,楚冬梅.上海地區(qū)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10.
[3].向德平,吳丹.艾滋病患者社會支持與生存質量的比較研究--基于對有償供血人群、MSM人群及女性性工作者的調查 [J].華中師范大學.2010.
[4].寧德強,秦啟文.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排斥問題研究--基于南京市艾滋病收治中心的實地調查[J].西南大學.2011(04).
[5].李光勇.彝族鄉(xiāng)村艾滋病患者社會支持體系調查研究--基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調查[J].上海政法學院.2013.
[6].張雙,陳艷芳等. HIV 感染者 / AIDS 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南大學. 2011(05).
[7].楊晶晶,蔡樂等.昆明市 HIV 感染者及 AIDS 患者社會支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
[8].劉永艷,耿文秀.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社會支持及影響因素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