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麗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诮虒W《尋隱者不遇》等古詩時,引導學生在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處進行合情合理的補白訓練,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短小精悍,內(nèi)容豐富,形象生動,意蘊深遠,為我們引導學生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下面,我以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為例,談談通過補白訓練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的方法。
一、詩題補白,揭示主旨
在精美的古詩中,詩題往往是詩的眼睛,是我們閱讀和品鑒詩的意蘊的窗口。作者在詩題中往往采用高度凝練概括的語言揭示全詩的主旨。教學時,我們?nèi)绻軌蛴行У匕盐赵婎}的特點,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對詩題進行補白,就可以引導學生快速找到解讀古詩文本的突破口,順利走近作者,走進古詩文本,與作者和古詩文本進行多層面的溝通與交流,從而為構建精彩的古詩教學課堂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比如,教學《尋隱者不遇》時,我在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初步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jù)下列提示補寫這首詩的詩題:
(1)誰尋隱者不遇?
(2)誰在何處尋隱者不遇?
(3)隱者是誰?與作者是什么關系?
(4)誰寫下了“尋隱者不遇”?
通過這樣的提示,學生很快就感知、體味到了詩題所蘊含的深意。
某日,作者賈島騎著毛驢優(yōu)哉游哉地來到終南山下探望久別的隱士孫長霞,沒有想到孫長霞不在家,卻在終南山的一顆大松樹下遇見其小徒弟——童子。賈島向童子詢問孫長霞去哪里了,童子手指深山說:“我的師傅去那里采藥未歸?!敝?,賈島用精美的語言,以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了這次拜訪隱士孫長霞而不遇的經(jīng)過。
通過這次嚴格的詩題補白訓練,學生初步掌握了補寫古詩詩題的技巧,對古詩詩題補白活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后,每當學習古詩,學生便會主動地、興趣盎然地用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補白詩題。
二、詩中補白,深化感悟
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尋隱者不遇》等古詩的敘事部分或者人物對話場景進行合情合理的補白,不僅可以極大地豐富詩歌的內(nèi)涵,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
比如,教學《尋隱者不遇》時,在學生能夠字正腔圓地誦讀、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已有的古詩文學知識儲備,對下列問題進行思考:
(1)作者是步行還是騎著毛驢去終南山拜訪隱者的?那天的天氣怎樣?周邊的環(huán)境怎樣?
(2)作者是用怎樣的語氣向童子詢問隱者的蹤跡的?童子又是用怎樣的語氣回答作者的?
(3)作者與童子對話時,雙方的動作、神態(tài)、表情如何?
一石激起千層浪。預設題目剛剛展示在白板上,全班學生有的蹙眉遐想,有的與同桌低聲討論,有的在讀書筆記上寫寫畫畫。過了一會兒,我問道:“白板上的問題,大家都想明白了嗎?”我的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我趁勢說道:“大家剛才說的都很有道理,現(xiàn)在我要求同學們按照剛才說的內(nèi)容表演這首詩所敘述的故事,可以嗎?”小學生生性好動,聽說可以表演課本劇,興趣高漲,紛紛要求上講臺展現(xiàn)自己的表演才能。
可見,引導學生在古詩教學中進行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樣的補白訓練,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地運用自己的口、耳、眼、心靈等感悟詩歌內(nèi)涵,還可以借此與文本和作者進行深層次、多維度的心靈溝通。
三、文末補白,余音裊裊
在古詩教學中,在詩歌結(jié)尾部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人物活動場景描寫、人物對話情景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描寫、人物神態(tài)描寫、人物動作描寫等處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加以合情合理的補白,不僅可以起到豐富文本內(nèi)涵,完善文本結(jié)構,豐富文本人物形象的作用,促進學生感知和理解文本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優(yōu)美意境,還可以借此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或書面表達能力,為古詩教學課堂增光添彩。
教學《尋隱者不遇》后,我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通過對詩歌中所蘊含的作者對隱者的欽慕之情的體味,在詩歌的結(jié)尾處續(xù)寫一段話,表現(xiàn)作者尋隱者不遇后的焦急抑或遺憾。有位學生續(xù)寫作者尋隱者不遇后雖然內(nèi)心焦急卻執(zhí)著地坐在松樹下靜候隱者歸來的情景,非常精彩。
綜上所述,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具有構思新穎、獨辟蹊徑、藏問于答、詞約意豐、寓情于問、情真意切、寓問于答、情景如畫等美學特質(zhì),是我們引導學生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極佳文本。
(責編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