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穎
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睆倪@句話中,我們能感受到生活對我們教育的意義。它不光能幫助我們實施教育,更是我們教育的源頭活水。只有這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我們的語文教育,語文才能煥發(fā)生命的光彩。
一、再現生活,激活課堂
杜威曾說:“教學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币腠樌刂敢龑W生走進課文情境,就得激活學生腦海中的生活經驗,并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話可說。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jié)》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悟、體驗“潑水節(jié)”歡樂的場面,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熱鬧快樂的場面。當學生們興致勃勃的介紹到這些事情時,他們的臉上寫滿了興奮、高興。然后,教師順勢將學生帶進潑水節(jié)這一歡樂的場面,感受這種歡樂的氛圍。最后,讓他們把這種熱鬧、歡樂的場面畫下來。學生們個個興奮無比,躍躍欲試。他們帶著歡樂的表情,把課文讀得聲情并茂。
教師針對課文內容,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表達生活、再現生活,一下子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生活經驗,打開了學生記憶的閘門,拉近了學生與課堂、與生活的距離,一節(jié)富有情趣的語文課也就應運而生了。
二、運用生活,整合遷移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苯處熞胱寣W生成為一個發(fā)現者、創(chuàng)新者,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再現知識,形成方法。教師在其中只是充當一個引導者。在教學《雨點》一課時,可以從小池塘、小溪、小河、海洋里水的特點,引導孩子去發(fā)現在不同的地方雨點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狀態(tài)。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學生馬上就會發(fā)現小池塘里的水很平靜,所以雨點能在里面睡覺。有了這一發(fā)現,即便是后進生也能馬上找到方法,其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的教學,就因為教師整合了自然常識,一節(jié)課輕松而又有趣,學生用最短的時間理解課文的內容,達到了背誦要求。
在學生有所發(fā)現的基礎上,教師抓住時機,進一步引領學生跳出課文,展開想象,整合自然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思考。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盤活生活庫存,“深讀文本之字,深思文本之理,深悟文本之髓,深感文本之情”,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表達生活,深切感悟
現代教學研究表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領悟程度往往取決于他們的生活積累。當新知與他們的生活背景接近時,他們便會充分調動腦海中儲存的相似模塊,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比較、歸納、揣摩、感悟,從而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在開放的課堂上,教學不再流于形式,學生也感覺不到枯燥乏味。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表達對文本個性的感悟、理解,表達對生活的感受,釋放生命的激情。如,教學《春筍》一課::
師: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語言將春筍生機盎然的景象描述出來?
生1:真熱鬧!一片又一片的春筍冒出來啦!他們在春雨的滋潤下,個個精神飽滿,像是在比賽似的,看誰長得快。
生2:我還發(fā)現春筍特別的有勁,它雖然很嫩,卻能掀翻石塊。我特別佩服它不怕困難的精神。我們應該向它學習。
生3:我喜歡這個“冒”字。它給人的感覺是原野上原來一點也沒有,一會就出來很多的春筍,說明春筍長的速度很快。
四、貼近生活,感同身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滩谋旧碛胁簧俚呐d趣點。作為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抓住興趣點,積極為學生的學習搭橋引路。在教《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時,因為宋慶齡離我們生活的年代很遠了,學生對她的了解很少。特別是在理解樟樹的象征意義時,有的孩子根本沒有理解,覺得樟樹就是樟樹,和宋慶齡沒有什么必然聯系。我們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讓宋慶齡和她故居的樟樹“回到”生活中來。在發(fā)動學生搜集資料的同時,我按照大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建國以后的順序,將宋慶齡所做的一些工作,制作成ppt。上課時,在理解了“故居”后,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配上我聲情并茂的講解,讓宋慶齡的形象在孩子頭腦中豐滿起來。至此,“宋慶齡”這個平凡又偉大的名字在孩子們心中有了位置。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帶著“為什么宋慶齡喜歡故居前的樟樹呢”這個問題再一次讀課文。樟樹的生機勃勃帶來鮮活的生命力;而樟樹利用自身的香氣驅蟲這一特點,使孩子們對它們無形之中增添了一份敬畏。樟樹由外至內散發(fā)的美令宋慶齡心生喜愛之情。到此,學生充分地理解了樟樹的象征意義。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教給學生理解文本的方法,并讓他們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
在這樣的課堂上,孩子們的交流不再僅僅局限于文本,而是擴大到他們的生活經驗,使生活與語文緊密地結合起來。在這樣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中,學生能無拘無束地學習,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增強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把學生的視野引向生活,擦亮孩子的眼睛,那么教學不僅僅是鮮活的、真實的,更是精彩的、有效的。
(責編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