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瑞+蔡云娥+陳珍晶
閱讀教學與“內容分析式”說再見后,教學內容指向語言的學習。具體包括語言理解、語言積累和語言運用。其中“語言理解”的內涵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有哪幾個維度?本文以三年級下冊《果園機器人》教學為例,嘗試探討。
【課堂回放】
(一) 揭示課題,明確要求
師:(出示各類機器人的圖片)猜猜這些機器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生:干家務、跳舞的、踢球的。
師:(出示文中插圖)那么這個機器人是干什么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來認識它——《果園機器人》。(學生齊讀課題)
師:這篇課文帶有*號,說明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前面都有閱讀提示,提示語里一般都會提出學習課文的要求。請同學們默讀提示,畫出學習這篇課文的要求。
學生匯報后出示:
①想想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哪些地方有趣?
②你如果知道機器人還能干什么,也可以和同學進行交流。
【教學意圖:根據(jù)略讀課文編排特點,抓住提示語學習課文,教給學生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這也是本課“學會理解”的內容之一?!?/p>
(二) 初讀課文,感受“神奇”
師: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請大家自己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果園機器人很能干,會干農(nóng)活,是果農(nóng)的好幫手。
師:這是一個聰明能干的機器人,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學生讀相關語句后)出示:
它們能把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摘下來,整齊地裝進紙箱,然后運到指定的地方。
師:那你們又從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感受到果園機器人的聰明能干?
生:“成熟”。果園機器人不僅會摘水果,還會挑“成熟”的摘。
師:這位同學很好地抓住“成熟”這個詞談了他的體會。你們能否也學著他,抓住關鍵詞談談自己的感受呢?
……
師:同學們剛才抓住關鍵詞說出了自己的感受。下面,我們就把這些感受融入朗讀,讀出機器人的聰明能干。
【教學意圖:找關鍵句,抓關鍵詞,讀懂機器人的“聰明能干”。這樣,既理解內容,又教給了抓關鍵詞理解句子的方法?!?/p>
(三) 聚焦詞句,體會“有趣”
師:剛才我們讀了課文知道果園機器人聰明能干,神奇有趣。“閱讀提示”中的第一個問題我們學得不錯。那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閱讀提示中的第二個問題:課文中又有哪些語句讓你覺得果園機器人非常有趣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學生默讀,畫語句后交流)
出示句子:
如果沒有電,他們是要“罷工” …… 就能不停地工作。
師:咱們先來讀第一處文字。(生齊讀)
師:這句話中,哪些文字讓你感受到果園機器人的有趣?
生:“罷工”。
師:你知道“罷工”什么意思嗎?
生:就是不干活了,不采摘水果了。
師:看來機器人也會鬧脾氣呀,沒有電就不工作了。你能把這種感受帶進去讀一讀嗎?(指名讀)
……
師:同學們,就讓我們想象著眼前那一幅幅有趣的畫面,一起來讀這句話。(學生齊讀)
師:剛才,我們抓住一些最有趣味的詞語,通過想象朗讀,感受了果園機器人的有趣。你能否也用剛才的方法,再來讀讀其他兩處文字,體會它們的有趣呢?(學生自讀)
【教學意圖:先理解關鍵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想象畫面,最后朗讀深化。三處語句的教學,由扶到放,注重過程。這樣既理解了內容——果園機器人的有趣,同時又在實踐中學會理解——“抓關鍵詞”理解句子的方法。】
(四) 關注寫法,理解形式
師:同學們,讀著這些語句,沒有生命的機器人在你的心中又成了什么呢?
生1:貪吃的孩子。
生2:調皮搗蛋鬼。
師:是呀,它們就成了有趣的孩子。那為什么會給你這樣的印象呢?大家來關注剛才找到的那些帶引號的有趣的詞,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罷工”、“餓倒”、“吃”都是用來寫人的。
師:是啊,作者就是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詞語讓我們覺得這機器人特別的可愛、有趣。那大家就把自己當成機器人讀出有趣來。在讀的時候,你可以把人稱換一換。比如,第一句,你可以把“機器人”和“他們”改成“我們”。
(教師示范改讀第一句,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讀)
師:作者就是用這樣有趣的文字把果農(nóng)們改進機器人的過程一步一步地寫清楚的。從用電線供電到用電池供電最后到吃水果就能充電,課文又是怎樣把這改進過程連接起來的呢?請同學們再來默讀課文第三、第四兩個自然段,找一找相關連接的句子,并圈出來。(學生默讀后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
師:你看,科學技術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根據(jù)生活的需要,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善我們的生活的。課文也是這樣通過這些表示心里想法的句子把文章連接起來,顯得自然親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過渡。大家不妨在以后的寫話中嘗試運用。
【教學意圖:從“有趣”出發(fā),理解作者怎么寫出有趣,在課文中走了個來回,理解“擬人化”的表達形式。再在圈畫、引讀設問連結語中理解篇章的結構形式。這兩種表達形式的理解既獨立,又相互融合?!?/p>
(五) 借助插圖,學寫“有趣”
師:自從發(fā)明了這種只要“吃”水果就能不停干活的機器人,果農(nóng)們就輕松多了,只要坐在辦公室里指揮它們就行了。看,機器人們開始干活了!(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你們在圖上看到的機器人,它們都在干什么?
生:摘果子、裝果子、運果子、吃果子。
師:大家最喜歡哪一個機器人呢?你能不能學著我們剛才學習的這種方法,用上一些擬人化的詞語來介紹一下這個機器人呢。(學生回答、教師指導)
師:剛才在介紹吃水果的機器人時,同學們用上了一些擬人化的詞語介紹得很生動。那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再來介紹一下其他的機器人。下面就請同學們選其中一個機器人來寫幾句話。
(學生分小組寫“摘”“裝”“運”的機器人;教師巡回指導;交流、點評)
【教學意圖:從理解“擬人化”表達形式到借助課文插圖運用形式練筆,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深化了對課文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理解?!?/p>
(六)拓展想象,連接生活
師:聽了你們說的,我越來越覺得果園機器人聰明能干,它們是那么的神奇有趣。如果你是科學家,你還想發(fā)明什么機器人,它又具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呢?請同學們好好想一想,下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我們再來交流。
【教例剖析】
剖析上述教例,可以看出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 理解內容,語言理解的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高,以感性作為基礎,所以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感性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袄斫鈨热荨本褪峭ㄟ^文字符號在理解文本旨意的基礎上,感性地揣摩課文,體驗情感、感受形象、觸摸語言。只有感性地理解了文字的內容,才能獲得情感的體驗,激發(fā)起探究的欲望。就本課來說,理解內容就是依據(jù)“提示語”的要求,理解“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哪些地方有趣”。具體到教學過程中,就是先理解重點詞語的字面意思,如“罷工”、“餓倒”、“吃”等詞語;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想象畫面,感情朗讀,體會“有趣”??傊?,在理解內容的過程中,以感性為基礎,注重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體會文字背后的趣味,為理解形式打下基礎。
二、理解形式,語言理解的重點
這里所指的形式,即“語言形式”。如果說理解內容更多的是從“寫了什么”這一維度考量,那么理解形式就是關注“怎么寫”。 “學習國文應該著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夏丏尊語)閱讀教學將文本的教學價值重點落在理解文本語言及其表達形式上,通過研讀課文怎樣遣詞造句把事情表達清楚,把人物描寫具體,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的語文營養(yǎng);同時,反過來也會對課文的人文內涵有更加深刻地認識,提高閱讀的效率。具體到本教例中,理解形式主要指“理解擬人化寫法”、“理解設問連接語”??v觀本課整個教學過程 ,“理解形式”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默讀課文,畫出有趣的語句;抓關鍵詞想象,體會有趣;換人稱朗讀,悟出擬人化的寫法;找連接句,感受科技發(fā)明與生活間的聯(lián)系;借助插圖,表達有趣。教學從理解內容入手,通過多角度的朗讀內化,最后指向語言形式的理解和運用。以趣為線,將語言形式的理解與語言形式的運用互相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在這一過程中,練筆既是語言運用,又是對“理解形式”的鞏固;同時讓學生深入地感受科技對人們生活的改變,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學會理解,語言理解的過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閱讀教學的一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閱讀,這就需要學生掌握一些基本閱讀理解的方法,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皩W會理解”其實就是關注閱讀的過程,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理解的方法,從而提高閱讀的能力。閱讀方法的習得就如在岸上學不會游泳一樣,需要在閱讀實踐中反復運用,最后才能形成能力。就本課而言,要學會理解“抓關鍵詞理解語句”、“抓提示語學習課文”等方法?!白ヌ崾菊Z”是略讀課文的重要學習方法。三年級作為略讀課文出現(xiàn)的初始年段,如何培養(yǎng)學生“略讀”能力呢?根據(jù)略讀課文的編排特點,借助閱讀提示中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而學習“抓關鍵詞”理解內容的方法,則是先在感受“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的具體語句中教給方法。在理解“有趣”的語句中,運用“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體會,輔以感情朗讀、換人稱朗讀,在有趣的語言實踐中理解文章表達的特點,同時也學會了理解的方法。
總之,閱讀教學,學生不能不學“文章之道”、“文章之法”、“文章學法”。理解內容是語言理解的基礎,學會理解是語言理解的過程,理解形式是語言理解的重點。教學中,只有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基礎上,關注語言形式的理解,在理解中積累,在運用中得法,才能真正與“內容分析式”閱讀教學說再見,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責編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