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 華
3D焦裕祿
文/新 華
一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讓無數(shù)人記住了那個“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那個拼了命也要改變當(dāng)?shù)芈浜竺婷驳目h委書記的光輝形象。五十年過去,這個形象愈發(fā)豐滿高大,他的精神愈發(fā)光彩奪目——他的為政信條、他的生死選擇、他的教子之道……
有這么一份語錄,是經(jīng)常陪焦裕祿下鄉(xiāng)的原蘭考縣委宣傳干事劉俊生記錄、整理下來的寶貴資料。
——沒有抗災(zāi)的干部,就沒有抗災(zāi)的群眾;干部不領(lǐng),“水牛掉井”。
——有些人干工作平平靜靜,說什么“上游太辛苦,下游打屁股,中游最舒服”。他們不愿動腦筋,不愿動手,不愿學(xué)習(xí),重要會議也不記錄,對下情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是只知不解,不知不解,人云亦云,信假為真,沒有肯定的結(jié)論,回答問題總是估計、大概、差不多、沒有把握……這是干革命嗎?不!這是混革命。
——農(nóng)村工作干部要做到:抬腿就能跑,張嘴就能說,提筆就能寫,見飯就能吃,躺倒就能睡。
——干工作,要走上步,看下步,心里想著第三步。要走在工作的前頭,爭取主動,一步主動,步步主動;一步被動,步步跟不上。
——我們要帶上本子,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立刻記下來,回去再對照毛主席著作想一想,找出解決的辦法,總結(jié)出經(jīng)驗。這就是說,白天要搞調(diào)查研究,晚上要“過電影”。
——書記的女兒和工農(nóng)子弟一樣,都是革命的后代,沒有什么特殊性,不能高人一等。如果說有什么特殊,那就是比別人更要好好學(xué)習(xí),更要熱愛勞動,更要艱苦樸素。
——孩子們生活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沒有受過舊社會的罪,不懂得什么叫甜和苦;不懂得種莊稼的艱辛,不知道愛惜糧食。這樣下去,將來就有可能被剝削階級思想侵蝕俘虜。
——咱立個家規(guī):今后,不管誰,都不準(zhǔn)看“白戲”。演員演戲,花費了很多辛勤勞動,看戲不買票,就是剝削行為!
——目前,國家正處在困難時期,咱要為國分憂,過幾年緊日子,如果一個共產(chǎn)黨員整天想的是穿戴吃喝,不講革命工作,那怎能行呢?樸素的土氣,就是革命的正氣。等到國家富強了,群眾生活富裕了,我自然也就穿好衣服啦!
——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革命干部,不管其資歷深淺、地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wù)員,絕不能憑借自己的地位撈取特權(quán),更不能以功臣自居,為自己開方便之門,或者給親友發(fā)放所謂的“優(yōu)待券”。
——病,是個欺軟怕硬的東西,你壓住它,它就不欺負(fù)你了。
——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死不瞑目!
——有病更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因為這是病人的精神食糧。有了精神食糧,才能正確對待疾病。
——我活著沒有治好蘭考的沙丘,死后,希望把我埋在蘭考的沙丘上……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我死后,不要為我多花錢。
1952年,作為縣委書記的焦裕祿被定為14級干部,一個月工資有130多塊錢。這在當(dāng)時算得上是“高收入”了,但物資稀缺的“票證經(jīng)濟”中卻存在“有錢吃不飽飯”的尷尬情況,焦家就是其中之一。
“有錢買不到”的現(xiàn)實無奈中,焦家人日子過得清苦也就罷了,但“高工資、低消費,有錢沒地兒花”的情況下,焦家卻沒有存到任何積蓄,除了腕上常年帶著的那塊手表以外,他沒給家人留下什么物質(zhì)遺產(chǎn)。焦裕祿的“高工資”都花哪去了?
焦裕祿曾連續(xù)3個月住在蘭考縣葡萄架村大隊調(diào)查情況,大隊會計孫世忠回憶,3個月里焦裕祿每天都會交一斤二兩糧票和四毛錢作為伙食費,“趕上老百姓家里有啥就吃啥,好的時候能吃到饃,有時候就吃蘿卜纓子、木薯干什么的?!倍坏幕锸迟M只多不少,碰到農(nóng)民家里條件差的還會給錢資助。
洛陽礦山機械廠工人吳永富第5個孩子出生時家里經(jīng)濟困難,焦裕祿送去了10元錢;工人劉輔臣妻子生了小孩,想喝點小米稀飯,焦裕祿把家中僅有的2斤小米送到了他家。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大方慷慨的人,在回老家時居然因為經(jīng)濟拮據(jù),沒能按照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給初次見面的侄媳婦包個紅包。
錢都花哪去了?清清楚楚的工資單背后卻是一堆理不清的“糊涂賬”。然而,正是這筆連焦家人,甚至焦裕祿自己都算不清楚的“奇怪”賬單,老百姓卻能給你講個明明白白。
當(dāng)年愛唱歌的徐俊雅與焦裕祿結(jié)緣,攜手走過蘭考治“三害”的艱苦歲月,更在焦裕祿離開的漫長后半生,以一個女性的堅韌撫育6個子女成人。她的一生,正如促成兩人緣分的信物——二胡,含蓄不事張揚,但音色飽滿而深沉。
焦裕祿去世時徐俊雅才30出頭,上有婆婆下有兒女,幼子不足4歲,家里沒有任何財產(chǎn)。
焦守鳳至今記得,焦家小院里一年四季擺著破布和舊衣服,母親漿洗后就著油燈納鞋底,這些破破爛爛的材料最終成為一家老小保暖的衣裝。
作為妻子,徐俊雅的深情和浪漫與花前月下無關(guān),而是連條手絹也不舍得讓焦裕祿洗的體貼,是寒冬里把他的衣服放在兩層被子中間焐熱的溫暖。
焦裕祿離開后,焦守軍對母親的失落印象很深:“過年時她總是一邊包餃子一邊默默流眼淚,然后在床上躺一整天?!?/p>
幾十年來,徐俊雅忍受著悲痛和思念之情,也一點一滴地按照丈夫的樣子培養(yǎng)孩子。她對兒女說:“你們能力有大小,性格也不相同,我不要求你們個個都能做出多大、多突出的貢獻,你們能在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不要搞特殊化,就行了,就對得起你們的父親?!?/p>
再苦再難從沒向國家伸過手,永遠不搞特殊——徐俊雅用這個樸素的理念,引導(dǎo)了子女們一生。焦家的6個孩子像其他人一樣,面臨著“票子、房子、孩子”等種種生活中的難題,但大多數(shù)都在普通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
焦躍進是唯一一個同父親一樣走上政途的,他扎根基層多年,先后做過蘭考縣東壩頭鄉(xiāng)黨委書記、杞縣縣委書記等,如今任開封市政協(xié)主席?!澳愀傻煤?,別人說你是焦裕祿的孩子;你干不好,別人不會說你是徐俊雅的孩子?!苯管S進說,這是母親徐俊雅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在杞縣任縣委書記那幾年,他晚上經(jīng)常要給母親打電話,溝通想法。只要為老百姓辦點實事,母親就高興,做得不好一定難逃批評。
母親離世近10年后的今天,焦躍進還清楚記得她的教導(dǎo),這是他為政做人的精神財富。盡管對父親記憶淡薄,沒機會得到言傳身教,但在他心里,多年的共同生活已把母親變成了跟父親相似的人。
焦裕祿曾說:“書記的女兒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帶頭艱苦,不能有任何特殊。”時隔50多年,父親的話仍回蕩在焦守鳳耳邊,曾經(jīng)令她委屈不滿的“家風(fēng)”,如今是她的驕傲。
初中畢業(yè)后,焦守鳳沒能考上高中,蘭考幾家單位提出為她安排工作,話務(wù)員、教師、縣委干事……一個個體面的職業(yè)讓她欣喜,但很快被父親潑了冷水。
“縣里頭好地方干部子女不能去,俺爸規(guī)定的。”焦守鳳清楚地記得,父親把她領(lǐng)到食品廠,還叮囑廠里不能因為自己的緣故給女兒安排輕便活。
秋天腌咸菜,焦守鳳經(jīng)常要切上一兩千斤蘿卜,不過她更怵的是辣椒,一天下來手都會燒出泡,晚上疼得睡不著,只能在冷水里冰著。
“那時候我對父親很有意見,認(rèn)為對我不公平?!苯故伉P生了很長時間的悶氣,對父親的理解從他去世才真正開始。1964年,焦裕祿已經(jīng)病得很重,說話都有些困難,弟弟妹妹還小,19歲的長女焦守鳳被叫到了病床前。
“他說沒為我安排個好工作,死后也沒什么留給我的,只有一塊伴他多年的手表當(dāng)作紀(jì)念?!彼懹浽谛牡氖牵赣H要求,有困難不能向組織伸手。
多年來,焦裕祿“窮爸爸”的形象在兒女眼中根深蒂固。焦守鳳回憶,在很長一段日子里,媽媽常常為生計掉眼淚,全靠自己一個月50多元的工資和13元補助,還要用破布拼出一家老小的衣裝。
即便活著的時候,兒女們也未曾從他那里得到優(yōu)渥的物質(zhì)生活?!拔腋赣H沒有啥財產(chǎn),搬家到蘭考時,除了行李和被褥,就是一些炊具?!碑?dāng)年,焦裕祿的兒子焦國慶很少體會到縣委書記家屬的“風(fēng)光”,一次“看白戲”的經(jīng)歷還成為眾人皆知的“污點”。
到蘭考不久,正上四年級的焦國慶聽見與縣委一墻之隔的劇院鑼鼓叮當(dāng)響,他好奇地從后門溜進去,告訴工作人員自己是焦裕祿的兒子,于是沒有買票?;丶液蟾赣H狠狠地訓(xùn)了他一頓,那是他記憶中父親最嚴(yán)厲的一次。
“父親對我們要求非常嚴(yán)格,凡事不能搞特殊。”焦國慶回憶,小時候調(diào)皮,放學(xué)后總在縣委辦公室閑逛,工作人員輕易不敢管,父親得知后干脆舉家從縣委家屬院搬出去了。
焦裕祿近乎苛刻的“窮”和自律后來成為子女們一生的財富。次女焦守云曾寫給去世父親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您的六個孩子最小的也已人到中年,大多數(shù)在普通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著。無論過得好與不好,我們都記住您的教誨,靠自己本事生活。我們可以無愧地對您說,我們都是您的好兒女?!?/p>
17歲參軍到山溝里的農(nóng)場勞動4年,轉(zhuǎn)業(yè)后進地稅局,幾十年來,焦國慶工作勤懇、老實本分。而在胡同小院住了近50年的焦守鳳,面對單位兩次分房子,她都態(tài)度鮮明:“我不要?!碑?dāng)待業(yè)的女兒希望托關(guān)系找工作,她像父親當(dāng)年一樣斷然拒絕:“老子是老子,你是你,各人的路各人走?!?/p>
“帶頭艱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進看齊,生活條件跟差的比?!苯乖5摰募矣?xùn),成為兒女們一生的信條。后來擔(dān)任縣委書記的焦躍進,把父親當(dāng)作榜樣,“爸爸的精神既是財富,也是一種壓力在鞭策我,我絕不能給他老人家臉上抹黑?!?/p>
book=48,ebook=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