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華
畬族是一個人口較少歷史悠遠的民族,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浙、閩、贛、粵等地區(qū)生息繁衍,在漫長的遷徙生活生產(chǎn)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絢麗燦爛的文化,畬族刺繡是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生長在一個傳統(tǒng)而古老的畬族小村,一直以來對本族的一切都充滿了各樣的好奇,尤其是畬族刺繡,后來又因為所學的是美術專業(yè),更讓我想用新的審美眼光來認識這個屬于我們本民族的藝術瑰寶。
在小時候看到外婆奶奶穿著傳統(tǒng)的畬族服裝,看著服飾上那些美麗的繡花圖案,總讓人有一種神秘的美感,后來經(jīng)過了解,才知道,畬族刺繡是一種土生土長,流傳久遠,土香土色的民族民間傳統(tǒng)藝術。在古代《南越筆記》中有記載:“女初嫁,垂一繡袋。”《赤雅》也記載:“劉禹錫詩,時節(jié)祀盤瓠是也,其樂五合,其旗五方,其衣五彩,是謂五參。”在辭舊迎新、婚嫁壽慶、孩提滿月滿周年、谷物嘗新及廟會迎神等時節(jié),往往用刺繡來美化環(huán)境,裝飾生活,體現(xiàn)人壽年豐、喜慶吉祥的歡樂氛圍。其作品內(nèi)容豐富、構思新穎,大都反映畬族勞動人民樸實的民族感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人們的情懷,生活氣息、泥土氣息十分濃厚。
我把畬族刺繡的用途:多用于帳額、枕套、圍腰、及領、袖口、裙邊、鞋面、童帽、肚兜、圍涎等生活衣著用品(圖1):
畬族刺繡的圖案多姿多彩,厚實美觀。在紋樣結構上,有圖案上的單獨紋樣,連續(xù)紋樣,角隅紋樣等。在形體上有自然紋和幾何紋種種變化的圖案花紋。
1、植物紋飾,有牡丹、梅花、蓮花、菊花、桃花、蘭花、竹花和其他花卉蔓草(圖 2)。
2、動物花飾,有八仙、鳳鳥、喜鵲、鰲魚、龍蛇、虎豹、麒麟、獅子、竹鹿、月兔(圖3)等。
3、幾何紋飾,有八卦、萬字、鎖同、云頭、云鉤、山頭、大耳、浮龍紋、馬牙紋(虎牙紋)、枯葉紋(圖4)等。
在刺繡當中往往采用二方連續(xù)或四方連續(xù)的圖形構成方式(圖5),使刺繡呈現(xiàn)出多次多彩的樣式。在色彩方面,用色多紅黃綠藍黑等屬原色類和第二次色類,比較鮮明強烈與醒目。
畬族刺繡里,畬族花帶是非常有特色的一個種類,以前幾乎所有的畬族女性都會以各種顏色的絲線用手工編織制作,能編成多種或單一的花紋圖案,長短不一,有的織成一百來尺長,短的只有尺把。寬窄也不一,有的二寸多寬,有的不到半厘米。彩色也不一,有的藍底紅花,有的綠底白花,有的白底黑字?;◣D案清晰、紋斕多采,織工精細。其規(guī)格有以下幾種:“七根”花。不論帶子幾多寬(有的要拉一百多根基線),幾多窄(有的只有二十幾根),穿梭編織花紋圖案的只靠在正中七根線上。其余的編成平面花邊,顏色按各自興趣所取?;y圖案是“田由甲申”等字樣和雙菱形紋與幾何紋相結合紋樣。它多作圍身裙裙帶用?!笆ā???煽椂喾N花紋圖案,在一帶子上可交叉織出“蝴蝶”、“蜻蜓”、“梅花”、和“”、“井”、“日”等。它多用來捆衣物和包袱,是過去姑娘定親時所必備的。
“十七根”和“十九根”花。編法周密,花工大,編成后可達一二寸寬。為過去畬民盤在腰間作裝飾品用,稱為“山哈帶”(圖6)。
花帶是畬族男女青年定情信物。過去,每個姑娘要織多條稱心如意彩帶,一旦找到了對象就拿出彩帶贈他。正像畬族古歌所唱的——蝴蝶成雙尾來翹,織條帶子縛郎腰,太短娘會再織長,太長與郎做陣饒。
畬族刺繡表現(xiàn)手法樸素古拙,大都講究形象完整,諱忌殘缺,充分利用夸張、概括、比喻等手法,原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樸”中見真,“拙”中見善,“丑”中見美的特點,讓人產(chǎn)生簡練傳神,生動大方,醒目舒適,健康明亮的感覺,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影響。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依靠藝術的自產(chǎn)自用,依靠厚重的群眾基礎,代代相傳,繁衍傳承。
(麗水大劇院管理處 浙江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