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占奎
在2014年“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中,我們幾個數(shù)學學科評委,一起聆聽、研討、反思。在聆聽中,我們往往忘卻自我,原來整天聽課也可以變成一種享受;在研討中,我們常常帶入自我,原來選手的課也可以當成自己的課;在反思中,我們時時剖析自我,原來我們自己也可以看成反思的參照對象。因此,下面的文字,與其說是“點評”,不如說是一名老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的一種反思,希冀“再現(xiàn)”。
說起“再現(xiàn)”,我還想多說幾句話,因為評課總是與自己的教學經歷有關。上世紀末,數(shù)學課堂教學評課用語“重點突出”“突破難點”等是頻率較高的幾個詞。而現(xiàn)在的評課“基于學生”的說法是頻率最高的。可以從一個角度理解,上世紀末更關注“教學內容”,“國家意志”偏重,現(xiàn)在更關注“教學對象”,“個人發(fā)展”偏重。上個世紀末我有7年教學初中數(shù)學的經歷,這次聽著初中課,勾起我很多“純真”的回憶。記憶中初中的學生有一種“天真”的理性,他們往往鐘情于身邊的活動情境。經歷了20多年的高中教學,我卻逐漸習慣了“抽象”中的理性,漸漸地熱衷于數(shù)學自身的情境。相比而言,我更喜歡“身邊的活動情境”,因為這樣的情境能活躍課堂氣氛、貼近學生的認知,更適合學生的學習。
“活動情境”是初中、小學課堂經常采用的教學情境,高中采用的不多。高中數(shù)學中很多問題難于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勉強創(chuàng)設的活動情境則難以自然呈現(xiàn)或難以貼近教學內容本質,效果反而不好。但這次高中組展示的課例中就有采用“活動情境”的,由于現(xiàn)場的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效果、課堂氣氛均比較好,這些課也普遍被評委所認可。初中的課堂怎樣?“活動情境”怎么引入?怎么展開?怎樣才能有效?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二中浦雪平老師的參評課《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選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一、教學基礎與教學主張
一節(jié)好課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學基礎上的,換句話說,教學應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展開教學。教學基礎包含學生的認知基礎、技能基礎,以及課堂學習的學習方式基礎等等。浦老師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7.2.1的“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的選用”,教學對象是江蘇省天一中學少年班初二學生。綜合這兩點,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是比較容易的,教學出發(fā)點不能太低,但高到怎樣的位置,課前是很難定位的。
由于浦老師采用借班上課,教學基礎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這沒有難倒浦老師,浦老師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課,又選擇了學生喜愛的自由打球這一活動情境。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學生在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其他球中選擇一項球類活動,學生現(xiàn)場選擇并統(tǒng)計。由于活動開放性較強,很容易出現(xiàn)預設以外的生成,因此這要求教師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同時要有足夠的自信。也正因為活動開放性強,學生會不經意地暴露自己思維的過程,教師就可以即時研究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基礎,并使之成為教學的基礎,這是課堂教學時教師最迫切需要的東西。浦老師通過學生的對話、書寫、表情,探究課堂的教學基礎,由于浦老師準確定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都比較到位,使得課堂自然,給人以水到渠成、恰到好處的感覺,可以看出浦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強。
浦老師用“數(shù)學教學——不走尋常路”來刻畫這節(jié)課,初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細細思考,我覺得這是一個年輕教師對教學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教學主張。我對“不走尋常路”的理解是:其一是教學對象不尋常,因為對象不是自己班的學生,而是別校學生,且是基礎很好的學生;其二是教學情境不尋常,情境不是教材中的情境,而是即時生成的活動情境;其三是教學方式不尋常,平常課的互動可能有些功利性,而現(xiàn)在這樣的互動是師生真情自然流露。
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是逐步審視自己的課堂,逐步改進,隨著教學經歷的豐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定格后,教師就難以有較大的突破,這里要說的是,有些教師的教學風格不適合學生,至少不適合大部分學生。這樣的教學風格形成后,就不利于教師的發(fā)展。因此教學中就應該主動改變教學方式,尤其是青年教師。本節(jié)課,由于活動情境選擇得好,在情境的輔助下,預設和生成相得益彰,精彩紛呈。
二、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
1.即時的情境,精彩地生成。
現(xiàn)場活動情境引入,學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課堂上,浦老師在自然的對話中,提出學生們都喜愛的課:體育課。學生興趣來了,仿佛進入體育課堂。接著教師提出,現(xiàn)在體育老師讓全班學生自由活動,學生更是進入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具體要求提出:每人都選一項球類活動,在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其他的球類,你會選哪一項呢?此時學生仿佛已經融入體育課的現(xiàn)場。接著師生共同完成初始的統(tǒng)計表。
在師生互動中,學生認為這樣的數(shù)據太粗糙,必須整理加工,接著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如加百分數(shù)一列,學生還說明了加百分數(shù)列的理由:這可以清楚地顯示選擇具體球類的學生所占的份額。又如在表格的下方加數(shù)據來源:班級普查,說明學生有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如此等等。在與學生互動中,學生生成了統(tǒng)計表。
在活動中,教師被“生成”帶著前行,我仿佛看到這樣的鏡頭:就像包裝好的禮品放在臺上,學生爭著拆掉包裝,看看究竟是怎樣的禮品,而送禮品的主人是誰,已經不重要了。這一狀態(tài),是教學中的最佳狀態(tài),教師退出,不作為,實際上是最大的作為,這就是道家的精髓“無為而治”,當然這里不是“治”,而是“支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在學生需要支持時,提供適當?shù)闹С郑M可能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不需要支持,同樣可以有效學習?!敖淌菫榱瞬唤獭睉摮蔀槲覀兘處煹墓沧R,當今社會,知識量在迅猛增加,終生學習成了現(xiàn)實,教會學生學習,或將學生帶入想學習的氛圍是最為重要的。
即時生成活動素材,讓學生積極參與。浦教師將學生帶入到積極參與學習、強烈要求分享帶來的愉悅的氛圍后,學生主動尋找簡便快捷的方法收集數(shù)據。為了讓收集的數(shù)據看起來更有條理,一目了然,學生列出表格,并逐步完善表格。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如果學生參與度不高,有時會是教師唱“獨角戲”,這樣的教學效果好不起來,而即時生成的活動素材,學生參與度往往很高,教學效果不可能差,當然教學生成的必須是教學的主體部分,這就要求教學預設要精當,選擇怎樣的活動,怎樣設問,怎樣參與等等,在教學預設中都要充分準備,同時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領。
2.成串的活動,自然地聯(lián)系。
同類活動,在比較中學習。師生完成了即時自由選擇球類活動后,浦老師選擇了自己學校的體育課上的活動的數(shù)據,并列出了統(tǒng)計表。兩個活動,一個是現(xiàn)場生成的,一個是教師事先準備的,比較兩張統(tǒng)計表,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在比較中學會學習。變式教學是我國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特色,創(chuàng)設相似的活動,學生不至于感到在“啰嗦”中重復。數(shù)學教師往往將“變式”看成是鞏固的法寶,并樂此不疲,同樣“變活動”也有利于鞏固,也應成為教學的“常態(tài)”。
同一線索的活動,讓教學更流暢。有了兩個活動,浦老師還是圍繞體育課創(chuàng)設了一個活動:體育課下課,學生們去小賣部買飲料,飲料的品種好多啊,你會選擇哪一種呢?浦老師給出準備好的在自己學校統(tǒng)計好的數(shù)據列出統(tǒng)計表。
教學中,整個活動不可能都由學生現(xiàn)場完成,這時可以將非現(xiàn)場的活動連成串,這樣也能保證教學自然流淌,這是因為只要情境與前面的情境有聯(lián)系,學生不會感到唐突,教學既經濟又減少了陌生情境的干擾,學生學習就會輕松些。
利用已有的活動生成,作為下一個學習的主體,有利于學習的深入。前面的教學過程實際上完成了統(tǒng)計表的制作,接著浦老師提出共同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在這一活動中,師生觀察扇形統(tǒng)計圖(圖略),圍繞以下核心問題展開研討。
(1)扇形統(tǒng)計圖的概念。
(2)圖中整個圓代表什么?各個扇形分別代表什么?
(3)喜歡不同球類項目的人數(shù)在總人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4)圖中各個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占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辨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共識。由于學生是在解決自己親身經歷的問題,學生在互動中,討論熱烈并深入。
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是一對矛盾,它們相輔相成,現(xiàn)在的公開教學活動,教師過分注重預設,往往教學中都是小步子前行,以利于不偏離教學預設,這樣的課,往往教師“綁架”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難以展開,難以深入。尤其是面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學預設應該比較開放,可伸縮。教學生成是教學的最好的教材。
三、教學效果與教學評價
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很好。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學生積極參與,最為突出的是,學生活動自然,師生活動、生生互動充分,這樣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充分暴露,興趣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培育。從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來看,由于學生的基礎好,知識的理解不作為重點,教師重點放在學生在活動中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優(yōu)化問題上,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但理解知識,而且理解了知識的來源、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學生學習了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經常這樣教學,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會得到充分的提升。
總之,浦老師的這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較為突出。一是,圍繞體育課創(chuàng)設了一條線索,在這條線索引領下,教學始終行走在教學重點上。二是,選擇了身邊的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互動充分,帶來了“學生思維得到充分暴露、學生充分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學生知識獲得的同時數(shù)學素養(yǎng)得以提升”。三是,教師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感情充分投入。
(作者系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副校長)
在2014年“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中,我們幾個數(shù)學學科評委,一起聆聽、研討、反思。在聆聽中,我們往往忘卻自我,原來整天聽課也可以變成一種享受;在研討中,我們常常帶入自我,原來選手的課也可以當成自己的課;在反思中,我們時時剖析自我,原來我們自己也可以看成反思的參照對象。因此,下面的文字,與其說是“點評”,不如說是一名老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的一種反思,希冀“再現(xiàn)”。
說起“再現(xiàn)”,我還想多說幾句話,因為評課總是與自己的教學經歷有關。上世紀末,數(shù)學課堂教學評課用語“重點突出”“突破難點”等是頻率較高的幾個詞。而現(xiàn)在的評課“基于學生”的說法是頻率最高的。可以從一個角度理解,上世紀末更關注“教學內容”,“國家意志”偏重,現(xiàn)在更關注“教學對象”,“個人發(fā)展”偏重。上個世紀末我有7年教學初中數(shù)學的經歷,這次聽著初中課,勾起我很多“純真”的回憶。記憶中初中的學生有一種“天真”的理性,他們往往鐘情于身邊的活動情境。經歷了20多年的高中教學,我卻逐漸習慣了“抽象”中的理性,漸漸地熱衷于數(shù)學自身的情境。相比而言,我更喜歡“身邊的活動情境”,因為這樣的情境能活躍課堂氣氛、貼近學生的認知,更適合學生的學習。
“活動情境”是初中、小學課堂經常采用的教學情境,高中采用的不多。高中數(shù)學中很多問題難于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勉強創(chuàng)設的活動情境則難以自然呈現(xiàn)或難以貼近教學內容本質,效果反而不好。但這次高中組展示的課例中就有采用“活動情境”的,由于現(xiàn)場的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效果、課堂氣氛均比較好,這些課也普遍被評委所認可。初中的課堂怎樣?“活動情境”怎么引入?怎么展開?怎樣才能有效?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二中浦雪平老師的參評課《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選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一、教學基礎與教學主張
一節(jié)好課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學基礎上的,換句話說,教學應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展開教學。教學基礎包含學生的認知基礎、技能基礎,以及課堂學習的學習方式基礎等等。浦老師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7.2.1的“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的選用”,教學對象是江蘇省天一中學少年班初二學生。綜合這兩點,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是比較容易的,教學出發(fā)點不能太低,但高到怎樣的位置,課前是很難定位的。
由于浦老師采用借班上課,教學基礎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這沒有難倒浦老師,浦老師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課,又選擇了學生喜愛的自由打球這一活動情境。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學生在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其他球中選擇一項球類活動,學生現(xiàn)場選擇并統(tǒng)計。由于活動開放性較強,很容易出現(xiàn)預設以外的生成,因此這要求教師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同時要有足夠的自信。也正因為活動開放性強,學生會不經意地暴露自己思維的過程,教師就可以即時研究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基礎,并使之成為教學的基礎,這是課堂教學時教師最迫切需要的東西。浦老師通過學生的對話、書寫、表情,探究課堂的教學基礎,由于浦老師準確定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都比較到位,使得課堂自然,給人以水到渠成、恰到好處的感覺,可以看出浦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強。
浦老師用“數(shù)學教學——不走尋常路”來刻畫這節(jié)課,初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細細思考,我覺得這是一個年輕教師對教學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教學主張。我對“不走尋常路”的理解是:其一是教學對象不尋常,因為對象不是自己班的學生,而是別校學生,且是基礎很好的學生;其二是教學情境不尋常,情境不是教材中的情境,而是即時生成的活動情境;其三是教學方式不尋常,平常課的互動可能有些功利性,而現(xiàn)在這樣的互動是師生真情自然流露。
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是逐步審視自己的課堂,逐步改進,隨著教學經歷的豐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定格后,教師就難以有較大的突破,這里要說的是,有些教師的教學風格不適合學生,至少不適合大部分學生。這樣的教學風格形成后,就不利于教師的發(fā)展。因此教學中就應該主動改變教學方式,尤其是青年教師。本節(jié)課,由于活動情境選擇得好,在情境的輔助下,預設和生成相得益彰,精彩紛呈。
二、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
1.即時的情境,精彩地生成。
現(xiàn)場活動情境引入,學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課堂上,浦老師在自然的對話中,提出學生們都喜愛的課:體育課。學生興趣來了,仿佛進入體育課堂。接著教師提出,現(xiàn)在體育老師讓全班學生自由活動,學生更是進入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具體要求提出:每人都選一項球類活動,在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其他的球類,你會選哪一項呢?此時學生仿佛已經融入體育課的現(xiàn)場。接著師生共同完成初始的統(tǒng)計表。
在師生互動中,學生認為這樣的數(shù)據太粗糙,必須整理加工,接著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如加百分數(shù)一列,學生還說明了加百分數(shù)列的理由:這可以清楚地顯示選擇具體球類的學生所占的份額。又如在表格的下方加數(shù)據來源:班級普查,說明學生有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如此等等。在與學生互動中,學生生成了統(tǒng)計表。
在活動中,教師被“生成”帶著前行,我仿佛看到這樣的鏡頭:就像包裝好的禮品放在臺上,學生爭著拆掉包裝,看看究竟是怎樣的禮品,而送禮品的主人是誰,已經不重要了。這一狀態(tài),是教學中的最佳狀態(tài),教師退出,不作為,實際上是最大的作為,這就是道家的精髓“無為而治”,當然這里不是“治”,而是“支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在學生需要支持時,提供適當?shù)闹С?,盡可能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不需要支持,同樣可以有效學習?!敖淌菫榱瞬唤獭睉摮蔀槲覀兘處煹墓沧R,當今社會,知識量在迅猛增加,終生學習成了現(xiàn)實,教會學生學習,或將學生帶入想學習的氛圍是最為重要的。
即時生成活動素材,讓學生積極參與。浦教師將學生帶入到積極參與學習、強烈要求分享帶來的愉悅的氛圍后,學生主動尋找簡便快捷的方法收集數(shù)據。為了讓收集的數(shù)據看起來更有條理,一目了然,學生列出表格,并逐步完善表格。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如果學生參與度不高,有時會是教師唱“獨角戲”,這樣的教學效果好不起來,而即時生成的活動素材,學生參與度往往很高,教學效果不可能差,當然教學生成的必須是教學的主體部分,這就要求教學預設要精當,選擇怎樣的活動,怎樣設問,怎樣參與等等,在教學預設中都要充分準備,同時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領。
2.成串的活動,自然地聯(lián)系。
同類活動,在比較中學習。師生完成了即時自由選擇球類活動后,浦老師選擇了自己學校的體育課上的活動的數(shù)據,并列出了統(tǒng)計表。兩個活動,一個是現(xiàn)場生成的,一個是教師事先準備的,比較兩張統(tǒng)計表,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在比較中學會學習。變式教學是我國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特色,創(chuàng)設相似的活動,學生不至于感到在“啰嗦”中重復。數(shù)學教師往往將“變式”看成是鞏固的法寶,并樂此不疲,同樣“變活動”也有利于鞏固,也應成為教學的“常態(tài)”。
同一線索的活動,讓教學更流暢。有了兩個活動,浦老師還是圍繞體育課創(chuàng)設了一個活動:體育課下課,學生們去小賣部買飲料,飲料的品種好多啊,你會選擇哪一種呢?浦老師給出準備好的在自己學校統(tǒng)計好的數(shù)據列出統(tǒng)計表。
教學中,整個活動不可能都由學生現(xiàn)場完成,這時可以將非現(xiàn)場的活動連成串,這樣也能保證教學自然流淌,這是因為只要情境與前面的情境有聯(lián)系,學生不會感到唐突,教學既經濟又減少了陌生情境的干擾,學生學習就會輕松些。
利用已有的活動生成,作為下一個學習的主體,有利于學習的深入。前面的教學過程實際上完成了統(tǒng)計表的制作,接著浦老師提出共同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在這一活動中,師生觀察扇形統(tǒng)計圖(圖略),圍繞以下核心問題展開研討。
(1)扇形統(tǒng)計圖的概念。
(2)圖中整個圓代表什么?各個扇形分別代表什么?
(3)喜歡不同球類項目的人數(shù)在總人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4)圖中各個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占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辨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共識。由于學生是在解決自己親身經歷的問題,學生在互動中,討論熱烈并深入。
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是一對矛盾,它們相輔相成,現(xiàn)在的公開教學活動,教師過分注重預設,往往教學中都是小步子前行,以利于不偏離教學預設,這樣的課,往往教師“綁架”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難以展開,難以深入。尤其是面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學預設應該比較開放,可伸縮。教學生成是教學的最好的教材。
三、教學效果與教學評價
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很好。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學生積極參與,最為突出的是,學生活動自然,師生活動、生生互動充分,這樣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充分暴露,興趣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培育。從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來看,由于學生的基礎好,知識的理解不作為重點,教師重點放在學生在活動中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優(yōu)化問題上,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但理解知識,而且理解了知識的來源、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學生學習了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經常這樣教學,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會得到充分的提升。
總之,浦老師的這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較為突出。一是,圍繞體育課創(chuàng)設了一條線索,在這條線索引領下,教學始終行走在教學重點上。二是,選擇了身邊的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互動充分,帶來了“學生思維得到充分暴露、學生充分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學生知識獲得的同時數(shù)學素養(yǎng)得以提升”。三是,教師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感情充分投入。
(作者系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副校長)
在2014年“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中,我們幾個數(shù)學學科評委,一起聆聽、研討、反思。在聆聽中,我們往往忘卻自我,原來整天聽課也可以變成一種享受;在研討中,我們常常帶入自我,原來選手的課也可以當成自己的課;在反思中,我們時時剖析自我,原來我們自己也可以看成反思的參照對象。因此,下面的文字,與其說是“點評”,不如說是一名老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的一種反思,希冀“再現(xiàn)”。
說起“再現(xiàn)”,我還想多說幾句話,因為評課總是與自己的教學經歷有關。上世紀末,數(shù)學課堂教學評課用語“重點突出”“突破難點”等是頻率較高的幾個詞。而現(xiàn)在的評課“基于學生”的說法是頻率最高的。可以從一個角度理解,上世紀末更關注“教學內容”,“國家意志”偏重,現(xiàn)在更關注“教學對象”,“個人發(fā)展”偏重。上個世紀末我有7年教學初中數(shù)學的經歷,這次聽著初中課,勾起我很多“純真”的回憶。記憶中初中的學生有一種“天真”的理性,他們往往鐘情于身邊的活動情境。經歷了20多年的高中教學,我卻逐漸習慣了“抽象”中的理性,漸漸地熱衷于數(shù)學自身的情境。相比而言,我更喜歡“身邊的活動情境”,因為這樣的情境能活躍課堂氣氛、貼近學生的認知,更適合學生的學習。
“活動情境”是初中、小學課堂經常采用的教學情境,高中采用的不多。高中數(shù)學中很多問題難于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勉強創(chuàng)設的活動情境則難以自然呈現(xiàn)或難以貼近教學內容本質,效果反而不好。但這次高中組展示的課例中就有采用“活動情境”的,由于現(xiàn)場的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效果、課堂氣氛均比較好,這些課也普遍被評委所認可。初中的課堂怎樣?“活動情境”怎么引入?怎么展開?怎樣才能有效?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二中浦雪平老師的參評課《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選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一、教學基礎與教學主張
一節(jié)好課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學基礎上的,換句話說,教學應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展開教學。教學基礎包含學生的認知基礎、技能基礎,以及課堂學習的學習方式基礎等等。浦老師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7.2.1的“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的選用”,教學對象是江蘇省天一中學少年班初二學生。綜合這兩點,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是比較容易的,教學出發(fā)點不能太低,但高到怎樣的位置,課前是很難定位的。
由于浦老師采用借班上課,教學基礎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這沒有難倒浦老師,浦老師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課,又選擇了學生喜愛的自由打球這一活動情境。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學生在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其他球中選擇一項球類活動,學生現(xiàn)場選擇并統(tǒng)計。由于活動開放性較強,很容易出現(xiàn)預設以外的生成,因此這要求教師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同時要有足夠的自信。也正因為活動開放性強,學生會不經意地暴露自己思維的過程,教師就可以即時研究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基礎,并使之成為教學的基礎,這是課堂教學時教師最迫切需要的東西。浦老師通過學生的對話、書寫、表情,探究課堂的教學基礎,由于浦老師準確定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都比較到位,使得課堂自然,給人以水到渠成、恰到好處的感覺,可以看出浦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強。
浦老師用“數(shù)學教學——不走尋常路”來刻畫這節(jié)課,初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細細思考,我覺得這是一個年輕教師對教學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教學主張。我對“不走尋常路”的理解是:其一是教學對象不尋常,因為對象不是自己班的學生,而是別校學生,且是基礎很好的學生;其二是教學情境不尋常,情境不是教材中的情境,而是即時生成的活動情境;其三是教學方式不尋常,平常課的互動可能有些功利性,而現(xiàn)在這樣的互動是師生真情自然流露。
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是逐步審視自己的課堂,逐步改進,隨著教學經歷的豐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定格后,教師就難以有較大的突破,這里要說的是,有些教師的教學風格不適合學生,至少不適合大部分學生。這樣的教學風格形成后,就不利于教師的發(fā)展。因此教學中就應該主動改變教學方式,尤其是青年教師。本節(jié)課,由于活動情境選擇得好,在情境的輔助下,預設和生成相得益彰,精彩紛呈。
二、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
1.即時的情境,精彩地生成。
現(xiàn)場活動情境引入,學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課堂上,浦老師在自然的對話中,提出學生們都喜愛的課:體育課。學生興趣來了,仿佛進入體育課堂。接著教師提出,現(xiàn)在體育老師讓全班學生自由活動,學生更是進入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具體要求提出:每人都選一項球類活動,在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其他的球類,你會選哪一項呢?此時學生仿佛已經融入體育課的現(xiàn)場。接著師生共同完成初始的統(tǒng)計表。
在師生互動中,學生認為這樣的數(shù)據太粗糙,必須整理加工,接著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如加百分數(shù)一列,學生還說明了加百分數(shù)列的理由:這可以清楚地顯示選擇具體球類的學生所占的份額。又如在表格的下方加數(shù)據來源:班級普查,說明學生有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如此等等。在與學生互動中,學生生成了統(tǒng)計表。
在活動中,教師被“生成”帶著前行,我仿佛看到這樣的鏡頭:就像包裝好的禮品放在臺上,學生爭著拆掉包裝,看看究竟是怎樣的禮品,而送禮品的主人是誰,已經不重要了。這一狀態(tài),是教學中的最佳狀態(tài),教師退出,不作為,實際上是最大的作為,這就是道家的精髓“無為而治”,當然這里不是“治”,而是“支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在學生需要支持時,提供適當?shù)闹С?,盡可能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不需要支持,同樣可以有效學習。“教是為了不教”應該成為我們教師的共識,當今社會,知識量在迅猛增加,終生學習成了現(xiàn)實,教會學生學習,或將學生帶入想學習的氛圍是最為重要的。
即時生成活動素材,讓學生積極參與。浦教師將學生帶入到積極參與學習、強烈要求分享帶來的愉悅的氛圍后,學生主動尋找簡便快捷的方法收集數(shù)據。為了讓收集的數(shù)據看起來更有條理,一目了然,學生列出表格,并逐步完善表格。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如果學生參與度不高,有時會是教師唱“獨角戲”,這樣的教學效果好不起來,而即時生成的活動素材,學生參與度往往很高,教學效果不可能差,當然教學生成的必須是教學的主體部分,這就要求教學預設要精當,選擇怎樣的活動,怎樣設問,怎樣參與等等,在教學預設中都要充分準備,同時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領。
2.成串的活動,自然地聯(lián)系。
同類活動,在比較中學習。師生完成了即時自由選擇球類活動后,浦老師選擇了自己學校的體育課上的活動的數(shù)據,并列出了統(tǒng)計表。兩個活動,一個是現(xiàn)場生成的,一個是教師事先準備的,比較兩張統(tǒng)計表,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在比較中學會學習。變式教學是我國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特色,創(chuàng)設相似的活動,學生不至于感到在“啰嗦”中重復。數(shù)學教師往往將“變式”看成是鞏固的法寶,并樂此不疲,同樣“變活動”也有利于鞏固,也應成為教學的“常態(tài)”。
同一線索的活動,讓教學更流暢。有了兩個活動,浦老師還是圍繞體育課創(chuàng)設了一個活動:體育課下課,學生們去小賣部買飲料,飲料的品種好多啊,你會選擇哪一種呢?浦老師給出準備好的在自己學校統(tǒng)計好的數(shù)據列出統(tǒng)計表。
教學中,整個活動不可能都由學生現(xiàn)場完成,這時可以將非現(xiàn)場的活動連成串,這樣也能保證教學自然流淌,這是因為只要情境與前面的情境有聯(lián)系,學生不會感到唐突,教學既經濟又減少了陌生情境的干擾,學生學習就會輕松些。
利用已有的活動生成,作為下一個學習的主體,有利于學習的深入。前面的教學過程實際上完成了統(tǒng)計表的制作,接著浦老師提出共同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在這一活動中,師生觀察扇形統(tǒng)計圖(圖略),圍繞以下核心問題展開研討。
(1)扇形統(tǒng)計圖的概念。
(2)圖中整個圓代表什么?各個扇形分別代表什么?
(3)喜歡不同球類項目的人數(shù)在總人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4)圖中各個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占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辨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共識。由于學生是在解決自己親身經歷的問題,學生在互動中,討論熱烈并深入。
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是一對矛盾,它們相輔相成,現(xiàn)在的公開教學活動,教師過分注重預設,往往教學中都是小步子前行,以利于不偏離教學預設,這樣的課,往往教師“綁架”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難以展開,難以深入。尤其是面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學預設應該比較開放,可伸縮。教學生成是教學的最好的教材。
三、教學效果與教學評價
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很好。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學生積極參與,最為突出的是,學生活動自然,師生活動、生生互動充分,這樣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充分暴露,興趣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培育。從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來看,由于學生的基礎好,知識的理解不作為重點,教師重點放在學生在活動中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優(yōu)化問題上,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但理解知識,而且理解了知識的來源、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學生學習了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經常這樣教學,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會得到充分的提升。
總之,浦老師的這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較為突出。一是,圍繞體育課創(chuàng)設了一條線索,在這條線索引領下,教學始終行走在教學重點上。二是,選擇了身邊的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互動充分,帶來了“學生思維得到充分暴露、學生充分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學生知識獲得的同時數(shù)學素養(yǎng)得以提升”。三是,教師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感情充分投入。
(作者系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