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學萍+韓銘
我們常常不愿在孩子面前承認——其實錢也不是個壞東西。
很多孩子不認識錢
參加一期少兒節(jié)目的錄制,主題是有關“兒童財商教育”的。
不過,說實話,孩子們的表現(xiàn),卻讓我們這些旁觀者哭笑不得—— 談什么“財商教育” ?扯得太遠了, 7、8歲的小學生耶,還有連人民幣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的呢。這不,買完東西,接過工作人員手繪的鈔票立馬轉(zhuǎn)身走人,假幣耶!還不是一個兩個那。
當然,有些孩子似乎是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可能是面對成年人的收銀員,他們不敢(或者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只是默不作聲地把 “假鈔” 收下,但是也沒有再去繼續(xù)使用它們;但另外還有兩個女孩子,是真真沒有感到任何異常,拿著手里明晃晃的 “假鈔”,直接去下一家便利店買飲料,被那里的老板拒絕了之后,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呆呆地望著我們一臉懵懂。
孩子們對于 “錢” 這個東西,實在太不熟悉了。
回想大學那會兒,和我同宿舍的一個本地姑娘,基本上沒有自己單獨購過物,最多就是夏天熱了,和我們一起買根冰棍兒。記得有一次,她想洗一下不慎弄臟的書包,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沒有洗衣粉,就立刻給她爸爸打電話,然后,她老爸就開著車,歷時一個多小時給她送洗衣粉來了!
很多家長不愿意讓孩子接觸錢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想讓他活得單純一些”,追問說:“到底多大才讓孩子認識錢呢?” 得到的回答常常就是不那么認真的 “再過兩年吧!”
反正兩年之后,還有很多個兩年。
這個大概就可以叫做 “隔離” 吧!把我們真心喜愛的孩子,和那十分不可愛的金錢,結(jié)結(jié)實實地隔離開來,讓所有現(xiàn)實生活的不易和經(jīng)濟方面的壓力,都遠遠地排除在寶貝的世界之外,讓他們簡單快樂地在真空中長大成人!然后——然后他們就連一包洗衣粉都不會自己買了!
哈哈,開玩笑的!
我只是想提醒各位好心的家長,不妨把這個問題反過來想一想:我們之中,大概沒有幾個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掙大錢,由此過上富足舒適的生活;但是如果我們從小連接觸金錢的機會都不給孩子,他們又如何開始去學會與錢好好相處呢?
沒有人天生就會寫字、算數(shù)、講ABC、拉小提琴,同樣的,也沒有人會在一夜之間(比如大學畢業(yè))就能熟練管理好自己的金錢(就算他將來真的很能掙錢,那也得會花不是嗎?),所有的生活能力,和我們工作方面的專業(yè)能力一樣,都需要一個從陌生到熟悉,從不熟練到精通的積累過程。家長們整天掛在嘴邊說 “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可是連錢都不讓孩子自己花,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千萬不要培養(yǎng)孩子對金錢的憎恨
不僅如此,除了 “隔離” 之外還有一個現(xiàn)象,在有關 “錢” 的家庭教育領域中也十分常見:否認錢的好處,否認我們對錢的正常需要,只是一個勁兒地強調(diào) “錢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這種偽道理。
很大范圍地被我們的社會所推崇的,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個“錢不重要說”,還有緊隨其后的一大堆 “我們不能用一個人有多少錢來評價他”、“金錢不能購買到友誼和家人的愛”,如此等等。好像我們真的很害怕孩子會因為太過愛錢,而成為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似的。
我們常常會 “忘記” 在孩子面前坦白承認——其實錢也不是一個特別糟糕的東西,它的確不能購買友誼或愛情,但在很多時候,它也可以為我們購買到可口的食物、心儀的服裝、舒適的環(huán)境和更多、更美好的生活體驗,比如盛夏里的空調(diào)間,和一次讓人大開眼界的異國之旅。當我們通過聰明的頭腦和勤奮的工作賺取更多的金錢,我們就可以因而擁有一個更富有品質(zhì)的好生活。
但是接下來,這樣的坦誠很有可能給我們帶來一個“大麻煩”,孩子可能會由此追問說(就算孩子不問,我們自己難免也會這樣想)“那我們家為什么沒有那么多錢?”——難道是爸爸媽媽不夠聰明、不夠勤奮嗎?
哎呀,好尷尬!承認自己的短處,總是沒有推說這世道險惡不公平容易。我也好想就一口認定:哼!那些有錢人掙得都是黑心錢,他們都是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官二代、商二代!——看看吧,培養(yǎng)孩子對金錢的恨,總是要比培養(yǎng)他們對鈔票的愛舒服得多。至少,絕對不會威脅到我們脆弱的自尊!
家長應該怎么做
好了,感謝各位辛辛苦苦養(yǎng)孩子的爸媽耐心聽我這番啰嗦,如果我們自己對待錢的態(tài)度順暢、舒服,我們的孩子也就不需要大張旗鼓地去報個學習理財?shù)奶亻L班。至于日常生活里需要怎么做,在這里我就只是強調(diào) “自然” 和 “一致” 兩個重點。
所謂 “自然”,就是順其自然,不藏不掖,家長不用費心特別教,孩子也不用努力特別學。比如上學之前,大概知道錢可以買棒棒糖和坐搖搖車;一年級的時候,可以在媽媽的陪伴下自己買鉛筆橡皮;三年級的時候,開始自己管理200塊錢的壓歲錢;到了五年級,知道平時偷偷攢下零花錢,需要的時候可以在參加同學生日會時買件“倍兒有面子”的禮物……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多地接觸到適合他控制的數(shù)量的金錢,在生活中慢慢積累起將來所需的理財能力。
至于“一致”,就是說家長為孩子花的錢,給孩子花的錢,和整個家庭的基本花銷水平保持一致。不要特別地讓孩子學習節(jié)儉,也不要單單特別給孩子優(yōu)待。媽媽平時都用LV和Prada,那么圣誕節(jié)給孩子買個MiuMiu就不是多大的一件事。反過來,家長自己總是舍不得吃魚,還天天給孩子清蒸石斑,過后再抱怨孩子是小白眼狼,多少也有點兒自作自受的味道,特別是在物質(zhì)生活不是那么艱苦的今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