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魏紅++商倩倩
幫孩子緩解上幼兒園的壓力。
①爸爸和媽媽一起來幼兒園接天天,回家的路上,爸爸抱怨媽媽抱天天太久了,該輪到自己抱一會兒了。
②媽媽說自己還沒抱夠呢,爸爸只能想辦法了。他撿起一片樹葉偷偷放進(jìn)媽媽的脖子里,嚇了媽媽一大跳,趕緊問:“是什么東西?。俊?/p>
③爸爸說是小螞蟻鉆進(jìn)了你的衣服里,快把孩子給我。媽媽只好把天天交到了爸爸的手里,但她發(fā)現(xiàn)衣服里是一片樹葉時,知道自己上當(dāng)了。
④爸爸美滋滋抱著天天在前面走著。媽媽沖天天擠了擠眼睛,想讓天天幫忙想想辦法。天天對爸爸說后面來了大恐龍。爸爸說:“你們快跑,我來擋住大恐龍?!?/p>
⑤爸爸發(fā)現(xiàn)上當(dāng)了,攔著媽媽說輪到自己抱了,已經(jīng)想了一整天孩子了。而媽媽也說自己沒抱夠。這時天天想了一個好辦法。
⑥天天的這個辦法真不錯,爸爸媽媽手拉手,天天坐在上面,摟著爸媽的脖子,這下公平啦!
一對熱戀的人分開了一整天,重逢的時候會怎么樣呢?
對于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來說,一個人在幼兒園度過了一整天,晚上見到父母時的感受和需求,與戀人重逢時是一樣的。
孩子在整個一天里,一定會多次想到爸爸媽媽,他需要一次次確認(rèn),爸爸媽媽也同樣想念他,分別后總會重逢,心里難過時總會得到安慰。就是這個過程,在無聲無息地塑造那個既重要、又很難說清楚的東西——安全感。
把孩子抱起來說“讓我好好親10口”,然后邊親邊數(shù),親到11口時,孩子會說“你多親了一下”,那么我們就說“我就是想偷偷多親一個嘛”。
媽媽們很容易做到溫柔的肢體接觸,爸爸們則有更男性的熱情和方式,比如把孩子舉過頭頂,或者讓孩子騎在肩膀上回家。
時常給孩子帶個小禮物,比如悄悄往孩子嘴里塞一小塊巧克力,然后告訴他“我看見你時的感覺就像這塊巧克力的味道”。在孩子心中,禮物與金錢無關(guān)。禮物可以是一架紙飛機、一頂柳條花環(huán)、一個草編的蝴蝶結(jié),并告訴孩子“這是白天我想你的時候做的”。
盡管上幼兒園對孩子有更多的益處,但也確實會帶來兩種壓力:一是與父母暫時分離,二是必須遵守集體生活的規(guī)則。這些壓力在生活中在所難免(甚至是必要的),但我們也應(yīng)該為孩子提供緩解壓力的渠道。就像登山隊員,在經(jīng)歷了一整天的挑戰(zhàn)之后,回到大本營時首先需要的是放松,而不是繼續(xù)訓(xùn)練。越是能夠在大本營充分放松的隊員,第二天就越能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
——摘編自《天天游戲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