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超
(河北省畜牧良種工作站,河北 石家莊 050061)
2013年9月8~28日,筆者參加了全國畜牧總站與德國ADT公司合作的中德德系西門塔爾合作項目,赴德國進行了為期21天的培訓、考察。期間現(xiàn)場考察了GEA公司、諾丁林育種站、MeLa農業(yè)展會、寶牛育種中心、巴伐利亞州遺傳物質公司;并在Haus Dusse農業(yè)試驗與教育中心、Triedorf教育學院進行了雙軌制學習培訓;參觀了兩個家庭牛場,兩個企業(yè)牛場(分別飼養(yǎng)荷斯坦奶牛和德系西門塔爾牛);聽取了VIT數(shù)據處理中心專家對德國乳用性能測定、巴伐利亞遺傳物質公司專家對聯(lián)合育種體系的建立所做的報告,并進行了座談交流。
德系西門塔爾,又稱弗萊維赫(Fleckvieh)牛,是由德國的奶牛育種專家對原產瑞士的西門塔爾牛與德國本地牛進行雜交,再與英國愛爾夏和紅荷斯坦等進行雜交選育,運用定向選育和雜交育種逐步培育的乳肉兼用型品種。其具有產奶高、出肉性能好、耐粗飼、抗病力強等特點。德系西門塔爾體型大,寬額,頸短;骨骼粗壯堅實,呈圓型。后軀發(fā)達,臀部肌肉飽滿,肌肉群明顯,四肢粗壯,球節(jié)結實,蹄部系部致密,強健有力。母牛乳房發(fā)達,附著好,勻稱緊密,乳靜脈明顯。毛色多為紅白花,前胸、腹下、尾部和四肢下部為白色,白頭特征明顯。
德國現(xiàn)有牛1 300萬頭,德系西門塔爾牛約有377萬頭,是除了荷斯坦奶牛外第二大主要品種。德系西門塔爾偏奶型,主要集中在南德巴伐利亞州,約有335萬頭;德系西門塔爾偏肉型集中在北德,主要用來雜交、育肥,偏肉型產奶量達4 000 kg,通常為舍飼。德系西門塔爾偏奶型平均單產7 137 kg,乳脂率4.20%,乳蛋白率3.70%,初胎26~28月齡(數(shù)據來源德國LKV Bayem);成年母牛體重達650~750 kg,成年公牛體重達1 100~1 300 kg,平均日增重1 400 g,公犢牛育肥效果優(yōu)異,母牛乳脂率、乳蛋白率高。
德系西門塔爾牛通過選擇育種引進紅荷斯坦血液,大幅提高了其乳用性能,并具有牛奶干物質含量高、體細胞數(shù)較低等特點,適合在多種環(huán)境和條件下飼養(yǎng),有較顯著的綜合效益。2012年全德國進行乳用性能測定的母牛數(shù)為355萬頭,其中德系西門塔爾牛參與測定88.6萬頭,平均年產奶量高達7.243 t,乳脂率、乳蛋白率均高于荷斯坦。在德國乳用性能測定工作由國家負責,并由獨立的監(jiān)管協(xié)會執(zhí)行,以確保測定結果的客觀公正性。
2012年經過性能測定的牛產奶平均成績
牛只/頭產奶量/kg乳脂率/%乳蛋白率/%初胎年齡/月荷斯坦2076 8308 8654.073.3827.5弗萊維赫886 5007 2434.143.4928.7褐牛169 0467 1264.233.5830.72012年3556 2038 2374.123.42-2011年3510 3388 1734.123.42-
(表格數(shù)據出自:德國ADR)
德系西門塔爾公牛平均出生重40 kg,育肥公牛平均日增重1 400 g以上,16~18月齡體重可達700~800 kg,屠宰率60%、凈肉率50%、胴體出肉率72%。德系西門塔爾成年母牛淘汰時仍能保持大體型肌肉附著,屠宰胴體重350~450 kg,在產肉量和肉品質量上均高于荷斯坦奶牛。
德國德系西門塔爾的育種組織多是以農場、家庭養(yǎng)殖戶為基礎,由聯(lián)合會、協(xié)會、企業(yè)及政府共同參與的聯(lián)合育種組織體系。
在聯(lián)合育種體系中,政府部門主要負責制訂遺傳評估方法和參數(shù),成立育種評估信息機構,對育種值進行估計,建立數(shù)據信息收集系統(tǒng)和基礎數(shù)據庫,組織開展母牛生產性能測定(DHI)和公牛產肉性能測定,為行業(yè)提供公正、公開、準確的數(shù)據信息。德系西門塔爾牛的育種值估計工作由巴伐利亞州農業(yè)研究所負責。
在聯(lián)合育種體系中,企業(yè)負責培育、選育優(yōu)秀種公牛,進行性能測定,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等工作。以德國寶牛育種中心(BVN)為例,育種組織每年從農戶參加生產性能測定的后代中,根據血緣、生產性能、繁殖性能等指標,按13%的比例初選1萬頭成年母牛作為基礎母牛群,通過體型外貌鑒定等,按45%的比例挑選出4 500頭牛作為核心母牛群,再從其繁殖的青年公牛后代中挑選400頭后備公牛參加后裔測定。根據后代產奶和產肉性能,只有5%后備公??色@得采精許可,成為BVN的驗證公牛,生產商品精液供應市場。最頂尖的3%驗證公牛根據育種計劃開展選種選配,培育后備種公牛。在整個育種過程中,各種育種組織及政府部門都以養(yǎng)牛農戶為中心,指導選擇不同公牛的凍精,為農戶開展育種指導、技術培訓和綜合服務,使農戶成為優(yōu)秀種公牛供給者和優(yōu)質凍精使用者,實現(xiàn)了雙贏。
2.2 引入基因組測定方式,加速了德系西門塔爾牛的育種進程
除了對德系西門塔爾牛性能信息(生產性能測定和體型外貌鑒定)、系譜信息為基礎的傳統(tǒng)方式進行估計育種值外,德國于2008年引入基因組測定方式,提高了估計育種值水平,并且德系西門塔爾牛的基因選種選配工作自2011年開始獲得ICAR組織國際認證(出自巴伐利亞州農業(yè)研究所)。這種方式基于遺傳基因標記,可預估出遺傳性能。為了評估出具備典型性能的牛只并提高基因育種值估計結果的可靠性,需要較多的采樣確定的數(shù)據基礎。用基因組估計育種值的優(yōu)點是,可以減少驗證公牛的工作,因為可以提前獲知青年公牛的一手性能信息。另外,對其系譜信息獲知較少的公牛也可進行測試得到其相關性能信息。對那些已進入生產的公牛女兒的性能也可納入到育種值中,如此可進一步提高育種值的可靠性(結合基因組育種值)。通過做基因組測試,使青年牛基因組同優(yōu)秀牛的基因組相對比,基因組序列相同的基因,其后代生產性狀相同,每測定一組,其基因相似度相當于15頭后代女兒表現(xiàn)的性狀。目前德國測定一個基因組費用為95歐元(稅前)。
2.3 運用基因選擇,對基因優(yōu)化育種值的安全性進行篩選,提高德系西門塔爾牛的育種速度
自2011年8月,德系西門塔牛開始運用基因選擇進行育種,除了測定公牛的系譜育種值,體型外貌、產奶和產肉育種值以及健康度育種值外,基因優(yōu)化育種值的安全性明顯超過了系譜育種系數(shù)。德系西門塔爾牛官方估計育種值方法,從血樣中檢測DNA(犢牛就可以),5萬測量值用于基因類型分析,從中可以估測出新的“基因優(yōu)化育種值”?;騼?yōu)化育種值等于傳統(tǒng)的估測與基因附加信息的組合。目前檢測費用每頭140歐元。在德國,一頭后裔驗證公牛必須滿足,在公開的總育種值中至少達到75%的安全性,至少10個牛群中有它的后代,有至少20個后代具備體型外貌描述。當公牛育種值安全系數(shù)在產奶性能上能達到50%,這頭牛就被稱為“基因遺傳牛”,可以在沒有其女兒信息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來配種。
后裔驗證公牛的平均基因優(yōu)化育種值和基因遺傳牛的對比。
2011年8月
GZW總育種值,MW產奶性能值,F(xiàn)W產肉性能值 FIT健康值,ZZ細胞數(shù),Mbk.泌乳力,ND使用年限,F(xiàn)und.肢蹄,Euter乳房。(自:Triedorf教育學院)
德系西門塔爾牛的總育種值由許多優(yōu)秀的性能特征組成。近年來,德國在牛健康度方面的育種權重做了很大的提升,特別是使用年限。
德系西門塔(弗萊維赫)牛育種值權重表
(自:德國ASR)
德系西門塔爾育種計劃在德國各州跨地區(qū)實施,將估計育種值最好的公牛和母牛進行配種。通過這種“目標配種”公牛用來進行配種測試和登記簿育種測試。德國弗萊維赫群體由約500頭后裔測定公牛和66萬頭登記場中的母牛組成,每年從中選出30頭公牛父親和6 000頭公牛母親進行目標配種,其中約80%使用估計育種值優(yōu)異的公牛精液,約20%用測定公牛精液進行。
德國牛場規(guī)模一般不大,每戶飼養(yǎng)幾十頭到200多頭不等,在西德多為家庭牛場,平均每個牛場存欄75頭,東德每個牛場平均存欄250頭。無論牛場規(guī)模大小,登記、性能鑒定必須進行(來源德國VIT)。本次考察先后走訪了四家牛場,分別是兩家荷斯坦奶牛場,兩家德系西門塔爾牛場。成母牛產奶量一般為7.5~10 t。家庭牛場工人主要以家庭成員為主,有的牛場雇傭短期兼職工和學徒工。疾病的診斷由獸醫(yī)統(tǒng)一進行,奶只健康出現(xiàn)問題后,農場主第一時間通知獸醫(yī)到場進行診斷。不少農場主可以自己進行牛只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目前牛奶售價每千克35歐分。
德系西門塔爾牛從出生起7日內必須佩戴兩個耳標,在每個州的乳肉性能鑒定機構進行注冊登記,由測定中心(例如VIT)通過乳肉性能鑒定,制訂管理方案,通過郵寄、電子郵件、手機安裝數(shù)據處理軟件發(fā)送到手機等方式為農場主提供服務。
以此次考察Triesdorf農業(yè)教育培訓中心牛場為例來簡單介紹。Triesdorf農業(yè)教育培訓中心是德國巴伐利亞州農業(yè)職業(yè)教育和培訓場所,實行理論與實踐雙軌制教學。培訓中心現(xiàn)存欄德系西門塔爾126頭。全場牛群平均產奶量為9.25 t,乳脂率4.07%,乳蛋白率3.55%。牛場采用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TMR),由飼料投喂車統(tǒng)一定時飼喂,TMR車中不含精料,精料由擠奶機器人按牛奶產量配比供給;每頭牛獨立臥床,臥床添加墊料,墊料配比為250 kg小麥秸稈+200 L水+1 000 kg石灰發(fā)酵處理而成,臥床墊料每兩周更換一次;牛只站立處鋪有橡膠墊,自動清糞機每小時清理一次,以保證牛舍地面的清潔,加強對牛肢蹄的保護;牛舍內有吊掛式牛體刷,平均每套可供50~60頭使用;擠奶采用GEA-MLOne牌擠奶機器人,每臺售價約12萬歐元,每臺機器人可供60~70頭牛使用,平均5 h擠奶一次,通過牛佩戴傳感器進行鑒別記錄牛只產量,并根據牛只的出奶量來確定飼料的供給。
Triesdorf場犢牛出生后即進入犢牛島進行飼養(yǎng),采用代乳粉加水進行飼喂,按1 L水加160 g代乳粉添加。7 d后用電去角器進行去角處理,飼養(yǎng)至2.5周后開始加料。在Triesdorf飼養(yǎng)場母犢牛飼養(yǎng)到3個月,后備牛直到分娩前4周飼養(yǎng)在一個20 km以外的專門牛場。育成母牛在16~18月齡進行初配,初產在26~28月齡。在預產期前4周分到經產母牛群,并在擠奶機器人上飼喂精料。產犢前60 d做干奶處理,立即轉到圍產牛群區(qū)域,使用含草青貯、玉米青貯、冬季大麥秸稈和干奶牛礦物質飼料的配方。圍產期牛預產期前14 d轉到產房(較深的散欄舍,鋪墊足夠的秸稈),逐步開始投喂高產牛配方,每年頭奶牛每天喂食干草和最多1 kg冬大麥。產犢后,根據牛只健康狀況5~10 d在新產牛群飼養(yǎng),之后再轉回到相應牛群。所有泌乳牛從中央飼槽可采食到基礎配方中干物質13.8 kg,加上飼料混合車混出的平衡飼料中3.5 kg干物質,即可得產奶量21.2 kg。配方由7.7 kg玉米青貯和4.3 kg草青貯,0.86 kg經干燥處理的苜蓿干草,0.86 kg切短的冬大麥秸稈,0.9 kg糖蜜餅粕,0.5 kg自場混合的谷物殘渣,1.8 kg油菜餅/萃取后的殘渣(40∶60),40 g飼料尿素,160 g礦物質飼料和60 g畜牧鹽。按此飼養(yǎng)方法進行飼喂,每生產1 kg標準奶,精飼料消耗為254 g,每頭牛每天平均精飼料投入量為7.38 kg。
通過良好的牛群管理和適合反芻動物的營養(yǎng)飼喂,牛群的發(fā)病率很低。與牛場的獸醫(yī)一起,IBT系統(tǒng)(牛場獸醫(yī)健康管理系統(tǒng))得以實施,通過數(shù)據交換,預防和檢測系統(tǒng),盡量避免和消除了健康隱患,使牛群的管理更加完善,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德系西門塔爾是優(yōu)良的乳肉兼用牛品種,產奶和產肉性能非常優(yōu)異,同時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便于管理等特點。其所產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出肉率高;母牛產奶量高,乳脂率、乳蛋白率高;淘汰后作為肉用,附加值較高,適合在我國試驗示范推廣。
2007年9月,農業(yè)部國際合作司與德國巴伐利亞州農林部簽署了《關于推廣應用德系西門塔爾(弗萊維赫)乳肉兼用牛種遺傳物質和相關技術的合作協(xié)議》。2008年4月,全國畜牧總站與德國寶牛育種中心共同實施“德系西門塔爾(弗萊維赫)乳肉兼用牛”推廣項目。此項目合作期5年,由德國寶牛育種中心向中方無償提供20 000份精液,全國畜牧總站負責項目點的選擇和組織實施。根據西門塔爾牛在中國分布情況,在新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甘肅等省作為項目試驗示范點進行推廣。經過幾年的推廣,德系西門塔爾牛良種及有關技術推廣工作在中國進展順利,相關育種與飼養(yǎng)管理技術正在實驗區(qū)域推廣應用,項目實施取得成效。目前,我國不少省市已自行購買德系西門塔爾牛精液進行改良,尋求培育適應當?shù)仄贩N特色的肉牛品種。
4.2 德系西門塔爾牛在中國的應用前景建議
在此應用推廣基礎上,建議應根據肉牛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進一步健全肉牛良種繁育體系,以現(xiàn)有品種改良工作為基礎,以產業(yè)發(fā)展定位和市場需求為出發(fā)點,分別制訂育種目標和技術路線,組建基礎母牛核心群,集中力量做好地方優(yōu)良肉用品種的選育、培育工作,培育具有當?shù)靥厣娜馀P缕贩N,提高自主選育、培育優(yōu)秀種公牛的能力,提高地方品種的綜合生產水平。同時,完善后裔測定體系,開展生產性能測定,建立起全國統(tǒng)一的肉牛生產性能數(shù)據庫,為全國開展肉牛聯(lián)合育種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通過對本地西門塔爾牛、低產奶牛的改良,開展德系西門塔爾牛的引種試驗和示范,充分利用其乳肉生產性能優(yōu)勢,提高西門塔爾雜交改良牛生產性能和養(yǎng)殖戶經濟效益,推動我國肉牛產業(yè)持續(xù)、健康、協(xié)調、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