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論文主要是關(guān)于古希臘偉大的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之妻,冉迪蓓的兩種形象得描述,顯示出反女權(quán)主義者和女權(quán)主義者對于同一個女性的不同觀點。
[關(guān)鍵詞] 冉迪蓓;反女權(quán)主義;女權(quán)主義
一、兩種不同形象
希臘偉大的哲學(xué)家西塞羅曾經(jīng)說過,他可能無法做到同時全心全意對待哲學(xué)和自己的妻子。言外之意,哲學(xué)和女人是相矛盾的。在某種程度上,女性被視作是對哲學(xué)探究的阻礙。這一看法被古希臘偉大的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之妻冉迪蓓的故事詮釋了出來。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xué)生們討論學(xué)術(shù)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憤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又從外面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xué)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風(fēng)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會下大雨的?!?一個忍耐寬容的丈夫和一個悍婦的妻子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但是,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文藝復(fù)興時期歐洲威尼斯詩人,給出了一個相反的描述?!叭降陷砼咳似犯呱?,學(xué)識淵博,性格善良。正是擁有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的她嫁給了蘇格拉底。這位勇敢堅定的女士欽慕其淵博的學(xué)識,杰出的品質(zhì)和始終如一。她對丈夫有著至高無上的愛和尊重,她被視作是蘇格拉底卓越的標志。”
當冉迪蓓無法阻止蘇格拉底的死亡時,她悲痛欲絕,譴責(zé)判決是錯誤和有罪的。蘇格拉底死亡后,“深愛著蘇格拉底的她,心中的悲傷直到死亡都沒有減少過?!?/p>
這一描述出自克里斯蒂娜·德·皮桑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這本書奠定了女權(quán)主義的基礎(chǔ)。冉迪蓓這位高尚的女士,與我們在三、四、五世紀看到的那些因為偷情者就把自己丈夫殺死的女性是截然不同的。而施密特(Schmidt)的書Under the Influence解決了這一疑問。
二、對女性的譴責(zé)
施密特的描述顯示,對與女性褻瀆性的描述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希臘羅馬社會中卑下的地位。維納利斯、奧維德、馬希爾和卡圖盧斯等羅馬作家的作品中,描述了在基督教出現(xiàn)之前,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性關(guān)系是淫穢和失控的。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作家都把這一問題怪罪在了身份卑微的女性身上,認為是女性把社會帶進了骯臟和邪惡的狀態(tài)中。
在二世紀時,希臘的妻子們實際上是沒有自由的。對于女性的歧視從女孩子一踏入社會就已經(jīng)開始了。根據(jù)施密特的研究,那時女性在公眾場合終身不能發(fā)一言。沉默被視作是女性的美德。在當時的希臘社會,女性是處于比男性卑微的地位。由于這樣的社會道德標準,希臘詩人們很容易的就把女性和邪惡等同起來。埃斯庫羅斯和尤利比德斯宣稱女性敗壞了整個社會。
在羅馬社會中,女性處于一個更為低下的地位。同希臘女性一樣,羅馬社會中的女性處于各種各樣的限制之中,處于男性的絕對控制之下。這種父系的權(quán)威下女性就應(yīng)該保持沉默。羅馬文化不僅剝奪了女性的基本權(quán)利,而且極度的蔑視女性。
在中世紀時,安德里亞斯·卡佩拉納斯也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他認為,女性本性吝嗇,而且嫉妒并背后誹謗其他女性。女性是掠奪者,有口腹之欲,變幻無常,說話拐完抹角,不服從,反抗規(guī)矩,終身與驕傲為伍,虛榮,喜歡撒謊,酗酒,喜歡搬弄是非,無法保守秘密。她們沉醉于過度淫欲,幾乎無惡不作,從未在心里愛過任何一個男人。
教堂的教父像特士良和圣·杰洛米也找出圣經(jīng)中的證據(jù)來證明女性使這個世界遭到懲罰。
三、真實的女性
與此相反,施密特在他的書中,告訴我們,耶穌提升了女性的地位并賦予女性自由和尊嚴。耶穌沒有聽從拉比的的命令,向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耶穌向婦人瑪利亞解釋上帝的指令,而這一行為也違反了拉比的命令。而且正是一個婦人目睹了耶穌的復(fù)活,她是抹大拉的瑪麗。不幸的是,公元150年之后,有些教堂的教父們受到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又退回到了歧視女性的傳統(tǒng)中去。對于女性的歧視和偏見都是耶穌和他的門徒們反對的,但是卻在二世紀后期逐漸進入到教堂中。很多著名的教父們接受了希臘羅馬文化時期對于女性的偏見。很多教父像特士良、圣杰洛米和圣奧古斯丁都寫過歧視女性的文章。
皮桑對于女性的描述中,出現(xiàn)的詞匯都是“高尚”,“勇敢”,“忠貞”。蘇格拉底死后,冉迪蓓依然忠誠于自己的丈夫,盡管蘇格拉底先生相貌非常丑陋。
同樣是冉迪蓓這一個人,但是在兩個描述中是截然不同的。原因就是一個出自于反對女權(quán)主義者,而另一個是出自于女權(quán)主義者。正像巴斯夫人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所說,“假若史乘由女子編述,像教士們保藏在經(jīng)堂里的那樣多,她們所寫的男子的罪惡,恐怕所有亞當?shù)淖訉O都償還不清呢。”
幸運的是,到了1405年,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的書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 發(fā)表。這個世界才有幸看到了真實的女性。
參考文獻:
[1] Schmidt, Alvin. Under the Influence. Beijing:the Peking University,2004.
[2]喬叟著,方重譯,坎特伯雷故事,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劉莉(1981—),女,漢族,山東交通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xu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