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曼利
【摘 要】集體教研上課尷尬,轉變思路,一塌糊涂變成齊聲稱贊。靈性的客體,精心預設,靈動生成,因勢利導,就進發(fā)展,追尋教學真正意義!
【關鍵詞】預設 教學 生成
那天我們集體教研。伴著“叮鈴鈴”的上課鈴聲,我用溫柔舒緩的聲音帶著同學們來到了池塘邊,聽那熟悉的蛙叫聲,看著一張張小臉上洋溢著的激情與喜悅,我順勢說出了教學內(nèi)容“6的乘法口訣”。正當我要帶領學生們逐一學習時,有同學大聲說:“老師,我會背6的口訣了!”
“老師,我也會!”“我也會!”……
“看來同學們課前預習得都很好,不過會背的畢竟只是少數(shù),我們……”
“老師,我也會!” “我也會!”……坐在后面的幾個老師笑了。“老師,我會!我會!”。幾個同學晃動著小手,有的激動得站了起來,還有幾個同學竟背了起來,似乎要在老師們面前顯擺顯擺?!罢媸且蝗罕亢⒆?,怎么就聽不懂話呢?”一時間,我只覺得“我會我會”的喊聲在教室里飄蕩,充斥著我的耳膜。老師們的笑聲更大了,我感到自己的臉有些發(fā)燙。
“會背的有多少人?大家一齊來背一下好嗎?”憑借著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來了個“緩兵之計”,碰壁了總該不那么張狂了吧?我憤然的想著。
學生們很快背完了口訣,雖然不那么整齊,但會背的人數(shù)出乎我意料的多(這也可能是我提前3天要求預習的結果吧)。是還按原來精心設計的步驟走,還是順水推舟?我飛快遞轉動著思緒?;沓鋈チ耍標浦?!
主意拿定以后,我穩(wěn)定了一下情緒,頓了頓,又故意干咳了兩聲,夸張地說:“哇,有這么多同學都會背了,看來大家預習得真不錯,老師真為你們高興。誰能把六的口訣寫出來?”
“我!我!”同學們爭先恐后。
我挑選了三位不同層次的學生到黑板前板演,不一會就有不少學生高舉起了作業(yè)本,還有的同學忍不住說出了黑板上A同學第幾句寫得不對,我順勢請學生幫忙訂正,很快完成了口訣的編寫問題。
我趁熱打鐵:“看來口訣是難不倒大家的,那你們知道每句口訣的意義嗎?” 這個問題一拋出,教室里立刻安靜了許多。
“就是,就是”個別同學“就是”了兩下,最終還是安靜地坐在位子上。
同學們都是樂于探索、敢于發(fā)言的勇敢的孩子,看大家剛才口訣編得多好啊,和編書的人編得一模一樣,老師相信這個問題一定也難不倒你們。你們可以選擇口訣中的一句來試一試,好嗎?
“老師,二六十二就是兩個六是十二?!痹谖业墓膭钕拢瑪?shù)學課代表B首先站了起來,聲音雖然有些怯怯的,但還算洪亮。
“真勇敢,你能結合圖說說兩個六是十二嗎?”我趁機點出了課件里的青蛙圖。
“一行有6只青蛙,有兩行,合起來一共就有6+6=12只青蛙?!?/p>
“6+6也就是 ?”我窮追不舍。
“就是兩個6加在一起,就是6×2=12”,B的聲音這次充滿了自信。
“老師,還可以豎著看,”C邊說便用手比劃。我就把C請到了臺前,讓他對著屏幕邊指邊說。
“豎著2個2個一起,一共可以圈六個圈,就有6個2,也是6×2=12?!闭f完還看了看后面的聽課老師。
“那二六十二的意思就是 ?”
“兩個六合在一起是12,六個二合在一起也是12?!?C滿臉的驕傲。
“嘩嘩嘩”,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老師,我知道三六十八就是三個六或者六個三合起來是十八!”D忍不住大聲說。
“老師,我知道六六三十六的意思!”
“老師,我知道五六三十的意思!” ……
教室里又恢復了上課初的活躍,我一顆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了下來,露出會心的微笑。
同學們又由青蛙說到了書本,由書本說到了學生數(shù)、桌子數(shù)、凳子數(shù),一節(jié)課最終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結束了。
一節(jié)課就這樣結束了,我原本精心設計的教學過程幾乎被全部抹煞,許多精彩的課件圖片也沒有用武之地,代之的是普通的課桌椅等。原本以為會很尷尬、一塌糊涂的一節(jié)課得到了教研組老師們的高度評價,它更引發(fā)了我深刻的思考:
課前預設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huán),但由于我們面對的對象是充滿生命靈性的客體,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簡單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靈動地生成知識的過程。所以,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相矛盾甚至全盤抹煞教學預設的現(xiàn)象。如果我們僅僅拘泥于預設的囚籠中,就會與新課改中培養(yǎng)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的目標背道而馳。我們要善于充分運用教學機智,善于捕捉和利用課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因勢利導,使我們的教學過程成為激發(fā)師生的生命潛力、煥發(fā)生命激情的過程,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真正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