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路
小時候,我家的院子很大,中間被一座美麗的假山隔開,分成前院和后院,從前院到后院可以穿過假山的門洞,也可以從走廊迂回過去。我上小學的時候經(jīng)常從大門口進來,然后抄近從假山之間的縫隙跳躍過去到后院。每次被父親看見都要受到批評。
不論是前院還是后院都長著很多樹。
前院的中間有條甬道。東面臨窗的地方有棵很高的松樹,樹干很長但是樹冠不大,四季常青,像一柄桿子很長的綠傘。
松樹的南面緊靠院墻有兩棵桑樹,且不用說樹上的桑葚多少次飽了我們的口福,樹上的桑葉讓我們養(yǎng)了多少年的蠶寶寶,學會了多少知識,就是因為離墻近,這兩棵桑樹給我們這些孩子提供了上樹爬墻的機會,坐在上面可以看到另外一個院子。
桑樹不遠的地方就有棵海棠,雖說那果實小,但是海棠花開的時節(jié),滿樹就像落滿粉中透紅的雪,讓人驚訝,讓人陶醉。海棠的南側(cè)有一池芍藥花,花季的時候開滿潔白的芍藥,熱烈、飽滿、大氣,芬芳引來許多蜜蜂和粉蝶,進了大門看見芍藥的客人無不嘖嘖稱贊。
一個要好的同學羨慕我家的芍藥,我就很豪爽地答應送給他一棵。小孩子不懂事,春天,等到芍藥暗紅色的嫩芽從泥土里鉆出來的時候,我們就帶著一個小鏟子去挖。碰巧遇到父親從大門走進來,他問我干什么,我說送給同學芍藥,父親和藹地對我說,你要是單單挖這個小芽兒是活不成的,這個小芽兒下面有塊像白薯那樣的根,如果移植就要把那塊“白薯”也挖出來,池子里的芍藥就要少好幾棵,這一片光禿禿就不好看了。那個同學一聽“事關(guān)重大”,就連連說不要了。
我們最喜歡的地方是芍藥池與院墻之間的那塊地界,那里除了一棵丁香沒有其他的樹,因為背陰還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長出來,馬齒莧,蒿子,還有些叫不出名的植物,上面結(jié)滿了紫色的小漿果,酸甜酸甜的。更有趣的是在這里可以捉到蛐蛐和其他的許多小蟲子。
甬道西面的地面上長滿了花草。上面有一棵李子樹,可惜結(jié)的李子又小又澀,可以與對面的海棠“媲美”。母親告訴我,這些果樹都需要有人拾掇,這樣自然長的都不好吃。母親又說“桃飽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那意思就是說多吃桃子沒關(guān)系,多吃杏子就不好了,如果多吃李子那就很危險。因此我從小就對李子這種水果敬而遠之。
那時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叢巨大的月季花。它的枝條上面長滿了小刺,粉紅色的花朵開得又大又密,一年比一年好,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假山后面的院子比前院面積還大,靠墻一溜是石榴樹,火紅的花朵在眼前跳動。雨過天晴的時候,蜻蜓就落在那不高不矮的石榴花上,一捉一個!
這個院里也有一棵海棠樹,與前院不同的是,這棵海棠的花全是白色的。在這個院子里和我最密切的就是葡萄架和那棵大棗樹了。
童年的印象中,在北京,沒有棗樹的院子是很少的。在我住的屋前就有棵大棗樹。它的一條枝椏與我們的屋檐平行,從棗樹花長出來,到花做成小青果,再變成掛滿枝頭的紅中帶青的大棗,我都是歷歷在目。秋天的時候,父親說一聲“可以打棗了”,那就是動員令。哥哥上了樹,大臉盆到小飯盆都派上了用場。因為所有的街坊,甚至是對門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份。那時侯我是最高興的,端著小盆給街坊鄰居送棗子,人家說謝謝,我說不用謝!就這么簡單,就這么高興!
后院里還有兩棵葡萄,它們相距四五米,冬天我們把葡萄的主要枝條留下,盤起來埋在土里堆成個堆,春天的時候挖出來把那些土就堆成了葡萄的“水盆”。父親用木料在兩棵葡萄之間搭葡萄架,我的任務就是每天給葡萄澆水。這時候葡萄的枝條勉強伏在架子上。大約一個星期的工夫,新的枝條開始生長出來沿著葡萄架向上延伸,我每天下午放學的時候就用水桶一桶桶地澆灌它們……一天天眼看著那些新的枝蔓爬滿了葡萄架,葉子也陸陸續(xù)續(xù)地長出來,一些綠色的小顆粒出現(xiàn)了,那就是小葡萄呀!這個時候葡萄是最需要水的,我的任務就更繁重了。每天澆的水,幾乎要漫過“水盆”才行……辛苦是辛苦點,但是心里很高興。尤其是夏日炎炎,搬個竹椅躺在葡萄架下,看著頭頂上“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的綠蔭下,一嘟嚕一嘟嚕的玫瑰紅葡萄上面掛著白霜,真是很愜意。那時侯,我經(jīng)常看著書就幸福地睡著了……
在棗樹和葡萄架之間,父親開出了一片地,分成了四個小畦,在上面種了青菜,他常常把我叫到一旁“幫忙”,在那里我們種過西紅柿、黃瓜、茄子、韭菜,還種過胡蘿卜……記得我和父親一起到新街口的一家商店買種子,我第一次看到韭菜籽和胡蘿卜籽都覺得非常奇怪。韭菜籽黑黑的又小又丑,胡蘿卜籽有許多棱,上面還有小毛毛。
種下種子看它們長芽,開花,結(jié)出果實,那時侯,我們家夏天吃的青菜基本都是自己在院子里種下的。
1964年,我上了大學,住在學校里,不能再給葡萄澆水了。后來我們搬了家,從那以后,我就再沒有見過那個院子和那些樹。聽說,假山都運到公園里去了,樹木都被砍掉,在那空地上蓋起了兩排房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