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特點】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120°時為“大暑”節(jié)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jié)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xiàn)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國很多地區(qū)經(jīng)常會氣候炎熱,酷暑多雨,出現(xiàn)40℃的高溫天氣。
【習俗由來】
酷暑難耐,各地消夏的習俗各有特色,主要是以“春夏養(yǎng)陽”及“解暑”為主。山東省棗莊市盛行“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浙江,送“大暑船”活動在臺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臺州椒江人有大暑節(jié)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福建莆田人在大暑節(jié)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槽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廣東,有大暑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為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 精神起居養(yǎng)生】
中醫(yī)有“天人相應”的養(yǎng)生學說,即人體的精神心理、心態(tài)情緒會隨著自然和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而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氣候變化會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緒的變化。大暑時節(jié)高溫酷熱,人們易動“心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這是“情緒中暑”所引起的。現(xiàn)代醫(yī)學生理學也認為,人的神經(jīng)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濕度和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會影響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jié)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jīng)活動和內分泌系統(tǒng),于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多種癥狀。
“情緒中暑”對夏日養(yǎng)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于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fā)猝死。那么,該如何防止情緒中暑呢?第一要避免不良刺激,心態(tài)宜清靜;第二要心理納涼,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法調整情緒,想象自己處于大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飛泉漱玉,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第三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午睡半小時到1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
【季節(jié)好發(fā)病及認識
誤區(qū)】
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jié)出現(xiàn)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損害癥狀的總稱,是熱平衡機能紊亂而發(fā)生的一種急癥。
中暑可以分成三種:一種是在悶熱的房間里容易出現(xiàn)的熱射病。病人會感覺到頭痛、頭暈、口渴,然后體溫迅速升高、脈搏加快、面部發(fā)紅,甚至昏迷。
第二種是日射病。如果人們在烈日下活動或停留時間過長,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就會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于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只有頭部溫度增加,高的時候可以達到39℃以上,然后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xiàn)昏迷及抽搐,但體溫不一定升高。
第三種叫熱痙攣。人在高溫環(huán)境中,身體會大量出汗,丟失大量鹽分,使血液中的鈉含量過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痙攣。一旦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若出現(xiàn)熱痙攣要及時送往醫(yī)院,迅速補充電解質,防止病情加重。
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很多,除安排好外出時間、勞逸結合、注意室內降溫、睡眠充足外,更應備用一些解暑藥。市面上銷售的有仁丹、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等,雖然大家認為中暑時均可用,但這些藥之間還是有區(qū)別的。
人丹和仁丹雖然都適合解暑,但人丹還有祛風健胃的功效,主治中暑引起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的癥狀。而仁丹則偏于清暑開竅,主治傷暑引起的頭昏、頭痛、惡心胸悶等癥,對暈車暈船也有效。仁丹不能隨意亂用,因為它含有朱砂,超量服用有汞中毒的可能。
藿香正氣水適用于夏季受涼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惡寒發(fā)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也能用。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而導致的中暑,藿香正氣水就不適用了,這時,十滴水就派上用場了。
花露水、風油精雖然都可以給人清涼的感覺,但是對中暑并沒有什么功效。另外,如果在出汗時使用,其中所含的薄荷、樟腦等成分就會通過汗腺被人體吸收,這樣很容易造成過敏。
在酷熱的日子里,防暑降溫是永恒的主題,但降溫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一是不宜涼水沖腳圖涼快,在夏日熱浪襲人之時,一些穿輕便涼鞋、拖鞋的人,喜歡用涼水沖洗雙腳,沖完后自覺涼快許多,殊不知經(jīng)常這樣做,是有損于健康的。醫(yī)學研究證實,人的腳部是血管分支的最遠端末梢部位;腳的脂肪層較薄,保溫性差;腳底皮膚溫度是全身溫度最低的部位,極易受涼。若夏天經(jīng)常用涼水沖腳,使腳進一步受涼遇寒,然后通過血管傳導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復雜病理反應,最終導致各種疾病。此外,因腳底的汗腺較為發(fā)達,突然用涼水沖腳,會使毛孔驟然關閉阻塞,時間長了會引起排汗機能障礙。特別是腳上的感覺神經(jīng)末梢受涼水刺激后,正常運轉的血管組織劇烈收縮,日久會導致舒張功能失調,誘發(fā)肢端小動脈痙攣、紅斑性肢痛、關節(jié)炎和風濕病等。
二是不宜電風扇直吹人體。電風扇使人涼爽,但如果經(jīng)常開電風扇,會使人出現(xiàn)打噴嚏、流鼻涕、乏力、頭痛、頭暈、失眠、肩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癥狀,這就是“風扇病”。預防風扇病,關鍵在于科學使用風扇,首先,使用的時間不可過長,以30分鐘到1個小時為宜,并且轉速不要太快;其次,電風扇不宜直吹人體,也不要距離太近,吹一段時間后,應調換一下風扇的位置,或人體變換一下方位,以免局部受涼過久;再次,不要開著電風扇睡覺,氣溫過高時也只能搖頭微風,并用定時控制;大量出汗時,不要靜坐猛吹。此外,年老體弱,小兒和久病未愈、感冒、關節(jié)炎患者,盡量不用電風扇。endprint
【飲食養(yǎng)生】
氣候炎熱的大暑節(jié)氣,很多人吃東西都沒有胃口,涼拌菜成了盛夏的寵兒,但涼菜也是胃腸疾病的大敵,所以最好現(xiàn)吃現(xiàn)加工,不吃隔夜的或冰箱里的食物。
每逢夏日,街邊的燒烤配上冰鎮(zhèn)啤酒是不少人的最愛,其實喝啤酒也是有講究的。首先,啤酒不宜搭配燒烤食物,很多人都喜歡在夏夜邊喝啤酒邊吃燒烤,這種廣受歡迎的飲食搭配卻很可能誘發(fā)痛風甚至癌癥。專家提醒,燒烤食品大多為海鮮、動物內臟以及肉類,它們和啤酒一樣,同屬高嘌呤食物,而嘌呤代謝異常是誘發(fā)痛風的重要因素,如果同時進食燒烤和啤酒,將使患痛風的風險大增。此外,在燒烤過程中,會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質,而飲酒會使消化道血管擴張,并溶解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蛋白,使這些致癌物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加大致癌風險。另外,不宜拿啤酒解渴。啤酒被不少人視為解渴、止汗的清涼飲料。但事實上喝啤酒可能反而讓口渴、出汗更厲害。啤酒在飲用時有清涼舒適感,但當酒精進入人體后,會刺激腎上腺激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體表散熱增加,從而增加水分蒸發(fā),引起口干。同時,酒精還會刺激腎臟,加速代謝和排尿,使身體流失水分。酒精溶于血液后,會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迫使血管里的血液必須從血管外組織吸收水分,以稀釋血液,這也會引起口干。
【本節(jié)氣養(yǎng)生提要】
1. 閑情逸致降心火,盛夏謹防“情緒中暑”。
2. 科學避暑防止中暑。
3. 飲食清淡,勿過分貪涼。
【本節(jié)氣飲食攻略】
李時珍認為,食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夺t(yī)藥六書》曰:“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yǎng)胃氣妙品?!庇捎谒幹鄬先?、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均適宜,古人也稱粥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大暑喝粥需以補氣清暑,健脾養(yǎng)胃為主。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健脾養(yǎng)胃食物則為赤小豆、薏米、南瓜等。下面就介紹兩款典型的度暑粥。
綠豆粳米粥:綠豆60克,粳米100克。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2個小時,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
點評: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的作用,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調入白糖。
點評:此粥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作者簡介:嚴蘇純,女,中西醫(yī)結合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世界中聯(lián)亞健康協(xié)會理事。長期從事亞健康臨床咨詢及應對策略指導、腫瘤的姑息療法、腫瘤放化療血象的保護、中藥對造血調控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