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穎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教育部2001年4號文件規(guī)定: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zhàn)。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到“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所以與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直接關聯的校園文化,不只是意味著校園教學生活方式及其象征本身,而是演變?yōu)橥ㄏ蛭幕瘡妵男涯柯窐?,是國家和社會文化軟實力建設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因此當前公安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不僅僅是活躍警園文化生活,或是單純地走文化強校之路,而應瞄準國家“文化強國”戰(zhàn)略,履行培育具有高素質文化警察的任務。
然而長期以來公安院校因學科設置、警務化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素質教育步伐慢于一些普通院校,未能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當前校園文化機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現為文化建設系統(tǒng)相對封閉、不具備與社會文化及外來文化進行對接和交流的通暢渠道[1]。另一方面,雙語教學在我國的公安院校尚處于初級階段,作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應當納入公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與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一起總體規(guī)劃,才能形成合力。本文在充分調研了公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和雙語教學的實際,提出了公安校園雙語文化的概念,雙語文化建設的內容和原則,為文化強警和培養(yǎng)雙語素質的警察隊伍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高品位的區(qū)域性亞文化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而大學的校園文化更是 “特殊的育人載體”,就像一個泡菜缸,缸里是什么泡菜水,投進去的菜就會成為什么樣味道的泡菜[2]。談到大學的校園文化很多人會聯想到由大學生參與創(chuàng)辦的報刊、講座、社團、沙龍及其他文化活動,體現大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事實上,大學校園文化覆蓋的內容遠不止這些,它包括校園的物質文化、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長期形成的價值取向、精神文化、行為準則、校風教風學風、文化景觀、活動設施、人際關系以及人文歷史傳統(tǒng)與習慣等群體文化形象?!笆切@為了實現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在學校環(huán)境中通過教育、學習、科研、管理、生活等各個領域的活動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產物[3]。
公安校園文化是指公安院校師生在長期的校園生活實踐中,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公安院校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要求,共同創(chuàng)造形成的一切校園精神、人文氛圍和生存環(huán)境[4]。公安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和載體,包括校園布局、建筑雕塑風格、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各種學校的設施。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項校規(guī)校紀、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精神文化是公安校園文化的核心,主要由警察價值觀、警察職業(yè)意識和審美情趣構成,包括學風、校風、學術氣氛、學校社團活動等精神層面的內容。
公安院校的雙語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是為了響應我國“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號召;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加入WTO后,大量的國際警務交流合作需要精通外語的高素質復合人才的加入,而且我國逐年增加的涉外案事件也對警察整體外語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雙語文化是公安校園文化的一個子系統(tǒng),主要指公安院校在辦學過程中,以提高整體警力的外語素質為目的,在師生內部形成雙語的文化環(huán)境和精神氛圍,主要涉及雙語的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雙語目前主要指使用英語和漢語。
“校園的物質景觀積淀著歷史、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價值,蘊含有巨大的潛在的教育意義。校園物質景觀通過解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5]”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視教育國際化工作,紛紛把教育國際化作為重點戰(zhàn)略選擇,公安院校要打破自身校園文化封閉的格局,可以從校園物質環(huán)境的雙語化著手,要讓學生一進校門,就能感到雙語的語言環(huán)境。
將校園標識語、宣傳材料、校園部門名稱、樓宇道路名稱以及花草樹木標識等直觀化的物質環(huán)境打造成具有國際化文化氣息的語言氛圍,不僅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警校師生對待外語學習的態(tài)度,也有助于熏陶他們的國際化文化素養(yǎng),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國際化意識。
對于公安院校來說,教師隊伍是從事精神產品的創(chuàng)作者和傳授者,他們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養(yǎng)成處于主導地位,是校園文化最主要的創(chuàng)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所以也是公安校園雙語文化建設主力軍。
近幾年來,公安院校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打造高標準的師資隊伍,通過人才引進和在職教育使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和能力水平得到飛躍式的提升,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在公安院校中占有半壁江山,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校園雙語文化建設提供了基礎。但是將一批碩士或博士轉化成雙語文化建設主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國實施雙語教學十多年的經驗顯示,雖然大多數高等院校的中青年專業(yè)課教師都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受多種因素影響,普遍存在外語的口語差、聽力差、寫作能力差的問題;而外語教師一般不具備專業(yè)知識,因而雙語教學仍處于起步階段。本科類公安院校都實施了雙語教學,但許多教師都沒有一年以上的出國經歷和外語專業(yè)學習經歷;而英美國家的警察教育制度與我國不同,所以公安院校也吸收不到相應專業(yè)的留學生來充實雙語師資隊伍。因此,為了達到培養(yǎng)精通外語的高素質的警察隊伍的目標,各公安院校還需要采取多重措施,加強雙語師資的培養(yǎng),使之充分發(fā)揮雙語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導作用。
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雙語人才,語言環(huán)境是很重要的。國內缺少外語環(huán)境這個客觀事實,不能成為阻礙人才培養(yǎng)的絆腳石。語言環(huán)境要靠師生共同去創(chuàng)造,除了建設雙語師資隊伍,打造雙語課堂以激發(fā)師生外語學習的主動性之外,課外還可以利用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平臺,鼓勵師生共同參與外語交流。
相對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和時效性等特點,非常有利于公安學校和國內其他高校、甚至國外軍校、警察大學的交流;視頻、BBS、個人網站、博客、微信都是師生可以利用的雙語學習、練習、交流的平臺。其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非常重要,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搜索外文資料、完成專題寫作、進行專業(yè)討論;缺乏教師的介入,學生利用新媒體練習外語的幾率極低。
另外,組織學生社團和學生會積極開展各種外語活動也是雙語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之一,如英語協會組織的展示學員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演講比賽、英文短劇、詩歌朗誦等,學員參賽,老師用英語點評;書法協會可以開展師生共同參與的英文書法展覽或比賽;結合師生的專業(yè)背景,由教師參與輔導,學員用英語來展示專業(yè)技能如公安管理專業(yè)舉辦110接警、文書寫作比賽;治安系舉辦現場救助、消防專業(yè)舉辦火場通訊、偵查專業(yè)組織詢問疑犯等等;平時還可以組織師生收看英語警匪類影視節(jié)目,師生共同討論中外警務文化、制度的同異,不僅拓展了外語學習的范圍,也讓師生身心愉悅,豐富了公安院校的校園生活和文化內涵。
教師是校園文化的主要傳遞者,具有根據社會需求和培養(yǎng)目標選擇文化實施傳遞的重要職責,肩負傳授和創(chuàng)造先進文化科學知識、培養(yǎng)各種人才的重要使命(李慶祥,1998)。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會起到一種示范和引導作用,對校園文化建設產生重要的影響。為此,在建設公安院校校園雙語文化的過程中,學校要制定雙語師資隊伍建設的長遠規(guī)劃和配套政策。首先,制定工作目標和策略,在實踐中建立學校的雙語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方案、雙語教師的評價方法、教職工積極參與校園雙語建設的激勵機制,總體推進師資建設。其次,劃撥專項經費,與國內外相關院校實現共建,使雙語師資建設得到財政和教育資源的保障。第三,借助外籍人士的力量。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無論對于校園的物質景觀建設,還是以課堂教學和社團活動為主的精神文化建設,如公安類雙語教材的編寫和審定;參與第二課堂的活動;開設專業(yè)講座等都對本土的教師具有極大的幫助和提高。
實施公安校園雙語文化建設涉及到師資、學生、教材、人事與分配制度、外事、后勤等各個部門,所以一定要在聯系學校的具體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論證、長期打算、總體規(guī)劃,以免導致項目建設的盲目性和無效性。首先,根據公安教育總體規(guī)劃和公安實踐對人才的要求,制定公安校園雙語文化建設的規(guī)章制度或工作實施意見,以使管理項目建設時有章可循。第二,在建設過程中,結合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要求,循序漸進地加大投入和力度,逐步將雙語文化建設在校園內部整體開展。第三,建立評價監(jiān)督機制,保證質量。
雙語校園文化建設在我國尚處于初建階段,公安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經驗尚淺,所以公安校園的雙語文化建設需要相關的管理部門加強調研,學習非公安類高校在雙語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得失經驗,和公安類兄弟院校加強橫向的練習,共同探討,互相借鑒,做到及時總結、宣傳和雙語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好的經驗和做法,樹立典型,開展專項研究活動,使校園雙語文化建設發(fā)揮其應有的效能與作用。
目前,公安校園文化的內容主要偏重于解決眼前的和實際的問題,而沒有把雙語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的長遠規(guī)劃,而公安校園雙語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科學的規(guī)劃和長期的、艱苦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在建設過程中也要注意改變零敲碎打的局面,將課堂教學、社團活動和校園物質景觀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整合到一起,相互策應、相互彌補以形成一種合力,成為系統(tǒng)工程,將有助于公安校園文化整體的提升,為公安人才的培養(yǎng)實現跨越式發(fā)展提供助力,最終實現文化強警、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
[1]張明玖.公安院校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分析[J].鐵道警管高等??茖W校學報.2009,(1):89-91.
[2]謝志浩.涂又光的“泡菜說”[N].國家人文歷史.2013,(1):92.
[3]趙正銘.校園文化建設的現存問題及對策論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11):255-258.
[4]黃麗明.論公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之完善 [J].世紀橋.2008,(9):92-93.
[5]周有光,范方.物質景觀.隱形課程.審美教育——對校園物質環(huán)境育人功能的思考 [J].邵陽師范高等??茖W院學報.1999,(4):73-76.
[6]李慶祥.試論公安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J].北京警管學院學報.1998,(6):5-10.
[7]王一川.高素養(yǎng)文化公民的養(yǎng)成園 [J].北京社會科學.2013,(1):17-20.
[8]胡囡囡.高校校園標識語漢英翻譯研究——建設雙語校園環(huán)境,營造國際化校園氛圍[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12):158-159.
[9]周鵬.上饒師范學院雙語教學實施現狀的調查及管理對策研究[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5,(4):107-111.
[10]李同艷.淺論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三大瓶頸及其解決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2007,(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