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你可能并不知道,蘋果iPhone6能在9月份上市,是手機加工廠3~5個月前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組裝的結果。事實上,媒體早有報道,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為了能夠準時交貨,其設在深圳、鄭州、成都、貴陽等地的生產基地都擴大招工數量,新增招工總人數超過了10萬人。
iPhone6兩款4.7英寸和5.5英寸的機型,是蘋果歷史上屏幕尺寸最大的智能手機,從目前市場銷售情況看,新機出貨量超過iphone5系列絕對沒問題。富士康作為蘋果手機的主要代工廠,手中掌握著4.7英寸屏版約7成組裝訂單,更是將5.5英寸屏版訂單全部拿下。不少人認為,跟著蘋果這么牛的企業(yè)干,富士康這回準得大賺一把。
然而,iPhone6出世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絕不只體現在上述兩者身上,也絕不只有上述兩種狀態(tài)。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在3個多月的時間里由100多萬富士康員工用其血汗完成的。相信這些員工并不會喜歡那種加班加點的辛勞,他們也沒有機會與他們的老板一起分享蘋果施舍來的利潤。
我們來算這樣一筆賬。有人統(tǒng)計蘋果手機iPhone6在9月上市出貨量達到驚人的8 000萬部(并非官方數據),兩款手機平均市場價500美元/每部的樣子,而富士康每部只能拿到2%的加工費,這一批貨總算下來,富士康會得到8億美元的收入。把這些錢都發(fā)給員工(約100萬人),落到每名工人頭上就只有800美元。想想看,拼3個月的命,到頭來只能拿到折合人民幣5 000元的樣子,員工們這就算“分享”了蘋果的利潤?
事實上,富士康中國內地工廠員工的月收入也就2 000元的樣子。這個數字在幾年前,對于消費水平較低的中西部地區(qū)的農民工而言還算有點吸引力,可放到物價水平早已上漲許多的現在,它幾乎成為了一條工資底線,再低真的就是血汗壓榨了。而這條底線,也許正是代工模式的底線。有人分析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代工模式相對簡單,企業(yè)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就是加工產品的價值,而這種價值包含成本和利潤,而其中設備成本和人力成本是最主要成本,也就是說,代工廠創(chuàng)造的價值中,重要部分是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價值。代工廠的成功,即在于簡單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而許多矛盾也因此產生,這也成為了代工沒落的原因。
不是跳樓,就是群毆,富士康近年來似乎已成為麻煩纏身的符號。富士康作為一家世界級的代工企業(yè),過去由于大陸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富士康極大地享受了這一紅利,并由此建立了巨大的競爭優(yōu)勢。但目前,中國曾經引以自豪的低價勞動力正日益失去。富士康沒有膽量跟蘋果叫板,你講條件人家隨時可以換人,所以只能把壓力轉向員工,依靠嚴苛管理取得微薄利潤,員工的基本需求和權利被漠視。富士康一個工廠幾萬人、十幾萬人,地域性、群體性很強,若堅持泰勒式管理,把人當機器使,富士康的工廠很可能就成了一個個隨時都可能爆炸的火藥桶。
以前,靠著2 000元的月薪,富士康招工很輕松,很多人擠破頭想進來,但現在,不得不依靠政府動用行政力量幫忙招募,破壞本應由市場調節(jié)的勞動力供需關系,這也暴露出政府招商引資的弊端?!八牧魅瞬?、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這是富士康曾經的經營思路,但事實已經并還將證明,這是一條沒有希望的路?,F在,富士康已經在品牌和技術上雙雙缺失,在最底層的代工環(huán)節(jié)苦苦支撐,困獸猶斗。
市場留給富士康的時間不多了,它必須要進行轉型,尋求突破。據悉,富士康的理想藍圖很宏大,即打通整個產業(yè)的上下游,從昔日的“代工大王”轉型,構建一個集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及科技服務于一體的新商業(yè)帝國。這個世界從來都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未來20年,將是中國品牌的高速成長期,富士康能否抓住機遇,成為未來中國品牌制造的新生力軍,實現漂亮逆襲,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