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強(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輪滑運動是一項對人們身心健康十分有益的運動項目。經(jīng)常參加輪滑運動對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增強四肢和軀干力量,培養(yǎng)靈敏的身體素質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平衡能力起著積極作用。也對培養(yǎng)集體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和頑強的心理品質有良好的影響輪滑運動沒有嚴格的年齡和較高的身體要求,在器械和場地方面也沒有具體嚴格要求,使用一般的器材,在普通的柏油路面上便能夠進行活動。所以輪滑運動在我國得到迅速發(fā)展和普及。目前,許多高校將輪滑運動列入教學內(nèi)容。由于該項目是新興體育項目,專業(yè)教師相對其它體育項目比較缺乏,所以教學方面正處于探索階段。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讓輪滑初學者掌握輪滑技術動作和輪滑理論知識,對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向學生傳授專業(yè)知識、技術技能發(fā)展與轉向有關的各種能力的教學目的而采用的措施和方法。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為實現(xiàn)體育教學任務或目標所采用的方式、途徑、手段的總稱。輪滑教學方法主要指對于輪滑運動項目,在其日常課堂教學中,根據(jù)項目本身特點、受教育者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教育者的實際業(yè)務水平而采用的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在輪滑課堂教學中主要是采用分段結合法、強化記憶法、游戲教學法、互助教學法、電教圖示法等教學方法。
在輪滑教學中,對簡單技術動作進行結合教學法,復雜動作可以采用分段教學法。輪滑運動時多部位同時參加的運動,為了盡快掌握動作可將動作按部位分段學習然后在熟練掌握后進行結合學習在日常輪滑教學中,最應首位突出的應是輪滑運動進行訓練時的重點。很多初學者進行輪滑訓練時,沒有對輪滑運動進行最基礎的了解,因此會出現(xiàn)摔傷等情況。而且對于輪滑教學,首先就是一定要把輪滑運動的技術要領,如屈膝、安全事故處理等基礎情況進行適當了解與掌握,然后再進行輪滑活動的細致動作講解。這也是對于輪滑教學過程中避免傷害的有力措施。采用分段教學法時,為使學生能較快地掌握完整動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1)動作劃分段落或部分時,應注意其相互間的聯(lián)系,使或分開的段落或部分易于連接完成,不破壞動作的整體結構。
(2)使學生明確所劃分的段落或部分,在完整動作中的位置和相互聯(lián)系。在分段教學法的練習過程中,應著重注意技術動作中部分與部分的關系。
在每一次的練習講解之后,讓學生對于今天所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回顧,做到“溫故而知新”。及時復習所學到的動作、要領,對于學生來說,是掌握基本動作的最根本條件。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動作跡象有助于學生對輪滑理論知識與動作相結合。例如:對輪滑直道滑行動作名稱,方法和要領的總結:蹬地,重心移動,慣性滑行和收腿動作。蹬地有力重心移動及時到位;慣性滑行身體要平衡;收腿要協(xié)調干凈;動作方法在基本姿勢的基礎上,配合擺臂動作,完成兩腿交替蹬地,收腿支撐滑行的周期動作。一側腿向斜后方蹬地同側臂向前擺動,當收腿時臂向后擺動。另一腿蹬地時由另一側臂完成相同動作。強化記憶教學法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都是一種有效的鍛煉。但此種教學方法學生是被動學習收效往往在短期內(nèi)不明顯。
在輪滑教學的初級階段學生基本能力較差,較多的技術教學容易讓學生感覺枯燥,使學生失去對輪滑運動的興趣,同時枯燥的課堂氣氛也會讓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大打折扣。通過針對性的游戲不僅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學生技術能力的鞏固。例如:輪滑接龍多人前后相連像長龍一樣進行滑行,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提高學生基本技術能力的趣味教學方法。學生在具有基本能力后在課堂上予以運用。這種接龍滑行要求學生同心協(xié)力完成目標,不斷提高要求使他們體驗協(xié)同合作與迎接新挑戰(zhàn)的樂趣。繞柱游戲,雙腳的滑行支撐通過前后交叉繞裝,游戲不僅提高學生的進一步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對身體的控制和平衡能力的加強。
為了使輪滑初學者盡快掌握輪滑技術,在輪滑課中對初學者采用講解示范法、段結合法、強化記憶法、游戲教學法、互助教學法、電教圖示法等教學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運用以上教學方法同時應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只要在教學中不斷研究、摸索,就能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并能使初學者在較短時間內(nèi)掌握技術動作,提高教學質量。
(1)提高輪滑專業(yè)教師科研和專業(yè)技術能力。對于專業(yè)教師來說,其基礎業(yè)務水平不斷提升是不可避免的,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專業(yè)教師對于輪滑課教學能夠擁有更充裕的理論基礎和水平,以致提高課堂教學。
(2)對于學生自身,應該遵循“因材施教”。對于不同學生應該采用不同的輪滑教學方式,讓其能夠對于輪滑運動產(chǎn)生更加豐厚的興趣。
[1]于立強,孫維民,王煥.輪滑教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2]李瑤章,符進學.輪滑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劉國紅.輪滑課技術教學[J].冰雪運動,2006,(1).
[4]張瑛瑋.輪滑基本技術圖解[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