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寬莉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如果有心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文章有相似之處,或者主題相近,或者意境相通,或者表現(xiàn)手法相似。但是,文章是個體的情感表達,是個體獨特的思維反映,即使兩篇文章有相似之處,它們也是不同作者的不同思維的產物,所以,再相似的文章也會有不同之處。比較閱讀就是指把內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對的兩篇文章或一組文章放在一起,對比著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將其有關內容不斷進行比較、對照和鑒別,這樣既可以開闊眼界、活躍思想,使認識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別、把握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力。那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比較閱讀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文章都有一定的語言表達方式,這些方式可以分為記敘、描寫、議論、說明和抒情。對此,我們可以通過比較這些表達方式來分析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思想內容。
例如,《一面》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他的面孔是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fā)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些文字描述了魯迅的外貌特征,從中顯示了他剛毅堅強的性格和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yè)的奉獻精神。而《國寶——大熊貓》中也有一段類似的文字:“大熊貓體態(tài)豐滿,四肢粗壯,尾巴短禿,毛色奇特,頭和身軀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頭上有一對整齊的黑耳朵,還有兩個黑眼眶,很像戴著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鏡。大熊貓長相俊俏,神態(tài)溫馴,給人以優(yōu)雅、活潑的感受”。雖然同是描述性文字,但這段文字卻表現(xiàn)了大熊貓體態(tài)的可愛,緊扣“國寶”特性。
由上可見,雖然表達方式一樣,但作者使用的目的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學生如能從語言的表達方式上去比較閱讀,就能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意境深邃、語言優(yōu)美凝練、富于文采等特點。在散文教學中,若能運用比較閱讀,便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作家的散文風格。
例如,將宋學孟的《柳葉兒》與豐子愷的《楊柳》作比較就可以看出,雖然相同的題材,但兩篇文章的風格和意境卻大不相同。在比較分析中,學生不僅可以深刻地把握散文的文體特征并理解宋學孟、豐子愷贊美楊柳的原因,同時還可以了解到由于作家的經歷不同、心境不同,他們寄寓所詠事物的感情和意義也就不同。
此外,如今學生生活在新時代,不了解老一輩所經歷的苦難生活,不懂得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通過閱讀《柳葉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使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用真正的幸福裝點自己的人生?!稐盍分凶髡呓杳鑼憲盍摹百v”和“下垂”來贊美楊柳的不求索取、只是奉獻、飲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精神和品質,表達了對那些追求功名利祿、作威作福、腐化墮落的人的嘲諷。作者從一個新的角度對“楊柳為春”加以闡釋,那就是楊柳的“下垂”顯現(xiàn)了它的謙遜,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最能象征春天的神韻。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不同作家的風格不一樣,塑造人物的方法也不一樣,即使是揭示同一主題,不同作家的表現(xiàn)手法也各有千秋。
例如,《孔乙己》和《范進中舉》的主題基本相同,孔乙己和范進都是受封建科舉毒害的讀書人,同處于窮困潦倒的困境,對社會的擺布同樣軟弱無力,都迂腐至極,都不會“營生”,都沒有一個正常人應有的感性自我。然而孔乙己和范進在性格上有所差別:孔乙己屢試不中,窮困潦倒,好吃懶做,迂腐善良,自命清高;范進有幸中舉,榮華富貴唾手可得,便趨炎附勢,巴結權貴。性格不同以致命運也有所不同:孔乙己科舉不中,直到臨死“連半個秀才也撈不著”,受人凌辱,窮困至極,拖著斷腿走向墳墓,作者對此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范進最終叩開了功名富貴的大門,因中舉而喜極發(fā)瘋,小說中旁人對范進瘋態(tài)的譏笑,不乏阿諛奉承的色彩,作者對此是極盡諷刺色彩。范進和孔乙己,同為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而孔乙己麻木迂腐的性格之中兼有清高傲氣,偷竊懶惰的惡習之外不乏善良正直,而范進顯得猥瑣懦弱兼具圓滑世故。在范進的臉譜上,可貼一“丑”字,而孔乙己的靈魂深處,滲透出幾縷“悲”絲。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胡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弦。連續(xù)不斷的邊塞戰(zhàn)爭、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特別的人格追求等,成就了唐人送別詩的獨特韻致。不過,這些詩歌雖大體相同,但不同詩人描繪的具體情境各不不同,所表達的感情也不同。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中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但全詩總體開合頓挫,氣脈流通,音調爽朗,意境曠達,清新高遠,獨樹碑石,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體現(xiàn)了詩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尤其“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氣象闊達,志趣高遠,表現(xiàn)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傮w來說,這首詩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
而《送元二使安西》的特點則不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于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xiàn)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復雜感情的方式。而且別后亦不知能否相見,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此時的分別也顯得格外憂郁而情真意切,因而詩中所表現(xiàn)的意境則不同于前一首詩那樣開闊、高昂。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我們應該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拓展到聽、說、寫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這樣才能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此外,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約著一個人的能力發(fā)展,因此,我們應該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以上的比較閱讀便是一種能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方法。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寫作能力,而且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