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晉城縣五金交電化工公司統(tǒng)計員。
去年十二月初,我們公司領導決定批發(fā)部八日停業(yè)盤點,十六日再開業(yè)。今年一月初,公司張副經理通知我:“十二月統(tǒng)計只報盤點前一至七日的實銷售總值和實銷售類值,盤點后即16日至31日的實銷售總值322356元轉到1981年元月,作為1981年開門紅的基礎。”我提出,按規(guī)定,統(tǒng)計報表必須如實反映經濟活動的真實面貌,這樣報不合適。但張副經理說這是領導集體決定的,非這樣報不可。經張簽字的隱瞞數字的報表上報后,我向地區(qū)分公司和縣統(tǒng)計局如實反映了情況,并另作了報表。事后,分公司追問此事,我公司領導大為惱火,對我進行訓斥,逼我交待動機,說我想把公司搞亂,破壞安定團結,還在兩次職工大會上進行不指名的批評,向我施加壓力。
我堅持統(tǒng)計工作的原則,竟落到這樣的結果,這不是堅持原則的人受氣嗎?!現在雖然地區(qū)分公司和縣統(tǒng)計局支持我,可他們隔了一層,糾正不了這種歪風。
(1981年11月2日《光明日報》)
點評:今年是全國經濟普查之年,但愿類似的統(tǒng)計不要重演。
“金圓券”下的生活
蔣介石統(tǒng)治到1948年,真叫人沒法活下去,法幣暴落,物價飛騰?!敖饒A券”(蔣介石反動政府發(fā)行的一種偽幣)出來以后,物價一天不知要漲多少次。當時按黑市算,一個特技工人每月工資才能買二十七八斤玉米面,一個小工每月的工資還買不到18斤!工人一領到工資,馬上就得跑去買糧食,只要前后差一步,價錢就要差兩三角。而且說也奇怪,只要工廠一開支,糧價漲得準快。
一次,剛領到工資的王大媽起五更就到糧店門口排隊。好容易才輪到王大媽,她腿腳不靈便,顫顫悠悠地靠近柜臺問:“掌柜的,棒子面多少錢一斤?”
“你沒看見牌子上寫著一元二嗎?”賬房先生不耐煩地回答。
王大媽一面問價,一面抖了抖口袋上的塵土,接著把金圓券和口袋遞給伙計說:“給我稱十斤。”伙計剛要伸過手去接,掌柜的突然停下撥弄的算盤,看了看表,喊道:“老王,先到外面改下牌價,玉米面一元四角一斤,大米……”
王大媽驚惶問道:“我這該算一元二吧?”
“一元四?!闭乒竦穆唤浶牡鼗卮?。
王大媽頓時氣得發(fā)昏,一屁股坐在門坎上,放聲大哭起來:“這日子還讓不讓人活???……”
“這世道,窮人到哪里去說理。你不買,說不定再漲上幾角?!比藗儎窠?。
王大媽滿臉淚痕,一路哭哭啼啼,提著八斤半玉米面回家了。
(1962年7月5日《中國青年報》)
點評:看似戲劇性的情景,其實是當時通貨膨賬、民不聊生的真實寫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