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蓮
有一位讀者在微博上說,他7歲就開始閱讀《飛碟探索》了。通過《飛碟探索》,他第一次知道了宇宙大爆炸、相對論、量子理論、暗物質(zhì)、暗能量等至今仍讓科學家頭疼的頂級科學難題,看到了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并最終成為一個在月光下數(shù)星星的孩子。
我原本以為他只是一個個案,能在那個年紀閱讀《飛碟探索》只是因為他是一個早慧的天才,畢竟大多數(shù)人7歲的時候才剛上小學,連兒童讀物上的字都認不全,更不要說閱讀這種成年人雜志了。后來才發(fā)現(xiàn),很多讀者都是從小學或初中時代開始閱讀這本雜志的。有人甚至說,雖然很多文章看不懂,但還是忍不住想要囫圇吞棗地一篇篇全部看完。
這實在是一件令人震驚的事?!讹w碟探索》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科普讀物,它很少涉及“生活中的科學”之類的日常話題,談?wù)摰氖侨祟愒谖粗I(lǐng)域的最新探索,關(guān)注的幾乎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飛碟探索》是一本“只仰望星空,不腳踏實地”的雜志,它所探討的話題,遠超出了一個兒童所能接受的范圍:它所使用的表達方式,也沒有照顧兒童的思維習慣,文字不夠有趣,表達也不夠俏皮。按常理,這樣的雜志,只具備初級閱讀能力的兒童是很難看懂的,更不要說理解這些艱澀拗口的科學名詞。
那么,是什么在吸引這些孩子,讓他們在眾多的讀物里選擇了這本怪怪的《飛碟探索》?是神奇的未知世界、是美妙的探索欲望,還是只因為孩子們早就長大了,他們的智慧和理解力遠遠超過了我們以為的水平,青少年讀物早已不足以填飽他們飛速拔長的大腦和想象力,他們需要更遙遠、更瘋狂、更豐盈的力量?可能都有。也許,《飛碟探索》對宇宙和生命本源等問題的關(guān)注,讓少年的心思得以超越表象的約束,在雞零狗碎的日常之外恣意生長。
網(wǎng)友“自制醬油”說:“那時候,一個小學生從書包里拿出一本《飛碟探索》,完全就是謝耳朵(美國電視劇《生活大爆炸》的男主角)及其小伙伴的極客范兒。”其實豈止小學生、中學生,喜歡《飛碟探索》的成年人也具有特別的極客范兒吧,畢竟,閱讀這樣的雜志還是很考驗腦細胞的。我們的讀者,不管學習成績怎么樣,智商都是很高的。
最后,順便告訴大家,我們的微信幾乎每天都會發(fā)表一篇或深奧或有趣或新鮮的文章,賬號是“fdtszz”,打開微信搜賬號或者掃描頁面下方的二維碼就可以關(guān)注了。微博的二維碼也在下方,不管您在哪個賬號里面留言,我們都會看見并認真對待,因為我們和大多數(shù)極客一樣,多少有點兒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