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我女兒很喜歡看美國動畫片《貓和老鼠》,其中一集中有老鼠杰瑞靈魂出體的畫面。我聽到女兒說“老鼠的魂跑出來了”,便對她說“魂是不存在的,是編的”。她問我為什么,我只能簡單地說:“就跟妖怪是編的一樣?!贝饲八约阂褵o師自通地悟出妖怪是不存在的,因此對我的回答很滿意。
當然,我的回答不可能讓很多大人信服。在人類歷史上,有段時期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靈魂不滅、死后有來生,至今仍有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對這個問題,中外思想家都曾從常識、邏輯的角度加以駁斥。比如晉朝阮宣子不相信人死后會變鬼,他的反駁角度很獨特:聲稱見過鬼的人說鬼魂穿著生前的衣服,難道衣服也有鬼嗎?東漢王充也曾反駁說,如果死后靈魂不滅,死去的人要比活著的人多得多,現在應該到處都是鬼了。
古人說的靈魂,有時指的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意識、精神、心理活動,那是大腦生理活動的結果,是物理、化學反應的產物,并不能脫離大腦而存在。人一死,大腦活動終止,意識喪失,所謂的靈魂也就跟著消失。這是靈魂不存在的科學依據。
但是,也有人試圖用科學實驗證明靈魂的存在。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實驗:美國醫(yī)生鄧肯·麥克杜克爾在1907年稱了人死亡那一瞬間的體重變化,發(fā)現少了21克,于是認為人不僅有靈魂,而且靈魂的重量是21克。但這一實驗以后并沒有人能夠重復出來。在今天看來,這樣的實驗結果毫無意義,那么小的重量差異可以被當作測量誤差,或是人死時某些生理變化(例如水分喪失)的結果。
有的實驗則純屬捏造。有一個流行頗廣的故事說,某國科學家在一些絕癥病人身上做實驗,用電腦把他們的腦電波轉化成文字來記錄心理活動,在他們死后收到了他們從另一個世界發(fā)來的信息。這個故事僅僅是個故事,而且是編得很拙劣的故事。人的腦電波并不編碼人的心理活動信息,不存在能夠把腦電波轉化成文字的技術,否則審問犯人就簡單了。何況人一死,腦電波活動也會馬上停止。
有的人相信死后有靈,是因為他們通過靈媒、巫婆能和死去的親人交流,覺得靈媒、巫婆描述的那個人與他們記憶中的親人惟妙惟肖。其實那不過是一種騙術,靈媒、巫婆通過察言觀色、誘導性問答、事先踩點或套話等技巧,再通過營造神秘兮兮的氣氛施加心理暗示,讓你相信你愿意相信的,和算命是一樣的道理。
近年來關于瀕死體驗、靈魂出體的話題很熱,也讓一些人相信人死后有靈。2010年上映的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的美國電影《從此以后》,就借一個“科學家、無神論者”的口,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相似的瀕死體驗,說明這不是想象出來的,而是真實存在的;然后再通過神化一個很靈驗的靈媒來宣揚死后有靈。但是,即便瀕死體驗是真實存在的,那也不能用以證明靈魂的存在,只不過證明了人在瀕死時大腦經歷了相似的神經生理變化,產生了相似的幻覺。事實上,通過一些實驗,例如服用某些藥物、人為制造大腦缺氧、對大腦某個部位施加由磁刺激,也能夠讓實驗對象產生與瀕死體驗、靈魂出體相類似的幻覺。
相信人死后有靈魂,與相信人是萬物之靈的人類中心主義是一脈相承的,是對人類過度自戀的產物?,F代科學告訴我們,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連太陽系的中心都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是地球上數十億年生物進化的偶然結果。生物的進化能夠產生發(fā)達的大腦、高超的智能、復雜的精神活動,卻不可能產生沒有物質基礎的靈魂。人類只是地球上億萬個物種中很成功,但并不神奇的~個物種,與其他物種,特別是類人猿并不存在本質的區(qū)別。類人猿不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都與人類不存在截然的界線,它們也是有感情、有語言能力、能推理的智能生命。如果人死后有靈魂,那么就沒有理由不認為類人猿死后也有靈魂。那樣的話,天堂、地獄不僅要充斥著自古以來死去的人,還要充斥著自古以來死去的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更要充斥著幾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中各個階段的猿人。而如果相信類人猿有靈魂,那么其他的靈長類呢?其他的哺乳動物、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呢?植物、單細胞生物呢?
當然,對許多人來說,相信人死后有靈,不過是一種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但是相信人死后無靈,并不會讓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恰恰相反,正如我對女兒所說的,因為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沒有,所以要對生命更加珍惜。人死如燈滅,我們應該讓生命之火在熄滅之前燒得更旺、更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