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素軍
那個時候,曼德拉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納爾遜,是他的小學(xué)啟蒙老師為他取的名字。小時候的納爾遜,正如遙遠東方的中國,也曾因為一個桃子發(fā)生過耐人尋味的故事,在交際圈內(nèi)讓人百講不厭。九歲的曼德拉,在老師端出一盤非桃的時候,總會選擇最大、最新鮮的一個,而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小學(xué)的教室里,當(dāng)然有比曼德拉更小一點的孩子,比起孔融睿智地“讓梨”,是不是覺得曼德拉實在是太不像話,一個未來的總統(tǒng),怎么可以這么沒風(fēng)度呢?撇開道德束縛,從交際的角度看,至少也是不理智的行為。
啟蒙老師叫奈德遜,他笑得很坦然,是的,曼德拉的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大的一個非桃,而且不僅僅是在非桃的選擇上,在面對任何選擇時,他都會一定要拿最好的,就像著了魔一樣。
當(dāng)問及這位早期的老師是不是很討厭曼德拉時,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談及與曼德拉同班的一個女孩,也是這位老師的女兒。她跟曼德拉不一樣,會選擇最小的那個桃子,盡管她并不是最后一個選擇。
這似乎是一種秉性,與曼德拉相比,一個更貴的玩具和一個自制的玩具放在一起,女孩會選擇后者,從而得到長輩的贊賞。有好幾次,在擺著琳瑯滿目的玩具的商場里,盡管身邊的人一直在鼓勵她選擇最好的,但女孩還是在掙扎過后放棄了,等到最后才選一個既便宜,似乎還挺實用的物件。
事實證明,同班更小的女孩會在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上做出明智的選擇,這種選擇的過程簡直可以讓曼德拉無地自容,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身邊的許多人只要稍微了解情況,都會一邊倒地傾向于贊揚女孩。
但這些贊揚來得早了些。因為在多年后,這位老師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另一種答案。他說自己的女兒因為艾滋病而去世,在離開之前,她握著一個最大的桃子,告訴父親,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桃子。
女孩不是為自己做出選擇,而是為父親,為身邊的人做出選擇,她的選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的評判,在她生命的每一個選擇的環(huán)節(jié),她充分地考慮了別人的感受,從而不得以放棄自己的真正追求。
曼德拉呢,在他后來的戎馬生涯中,即便蹲在監(jiān)獄里,他也在不斷抗議,爭取了自己的“單間”,以至于那些獄警很多時候不敢在他面前說錯話,以免被起訴,更別提對他進行一些非人的虐待了。實際上,在當(dāng)時的監(jiān)獄管理中,犯人被虐待的比例幾乎達到百分之百。
在孩提時代,他選擇最大的桃子,選擇最好的、最貴的玩具,選擇一切讓長輩覺得極不成熟的做法,那都是他自己想要的,是最完美的。正因如此,在一生之中,他才沒有因為任何階段性的勝利而停止前進。
如今,曼德拉已經(jīng)走了,再回首那些遙遠的時代,那些艱難的日子,有一點絕對不能被忽略,那就是在曼德拉選擇桃子的時候,他從未插隊,他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當(dāng)權(quán)利屬于自己的時候,才會毫不猶豫地拿自己想要的那個桃子。
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必須注意到,對方的選擇很可能只是考慮你的感受,你的朋友、合作伙伴或許還有更真實的想法,如果你沒注意到,便很可能造成一次失敗的交際。同樣,我們也應(yīng)該學(xué)習(xí)曼德拉,說出真實的想法,做真實的自己,唯有如此,才不會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