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艷++智銀利
農(nóng)村初中實行寄宿制對于拓展素質教育的時空,提升素質教育的實施水平,為全面提高農(nóng)村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創(chuàng)造了新的發(fā)展機遇。筆者通過對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某寄宿初中調查,發(fā)現(xiàn)寄宿生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應該從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入手,培養(yǎng)學生樹立時間管理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形成“寄宿生精神”,促進寄宿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農(nóng)村初中寄宿生行為習慣當代漢語辭典給寄宿生的界定是指在學校宿舍里住宿的學生(區(qū)別于走讀)。寄宿制學校是指學生不僅在學校學習,而且食宿也都在學校進行的一類學校,這種類型的學校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和安全等全面負責。寄宿制學校分為全封閉型和半封閉型,本文主要研究半封閉型的寄宿初中,指初中學生周一到周五在學校,周末回家的一類學校。
義務教育階段開辦寄宿學校是教育的現(xiàn)實選擇,隨著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初中學校生源減少,學校布局重新調整;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nóng)民走入城市,出現(xiàn)了新的寄宿群體“留守兒童”,農(nóng)村初中寄宿生越來越多,而這個階段的學生心智尚不完善,人格不夠健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些問題不容忽視。他們如何才能較好地適應學校的寄宿生活?如何才能提升綜合素質?本文認為初中寄宿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制約寄宿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農(nóng)村初中寄宿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處于“心理性斷乳期”,他們生理、心理變化激烈,逐漸進入青春期的他們變得比較敏感,易沖動,缺乏對他人的寬容與理解,責任心不強,意志力和毅力比較薄弱,他們思維活躍,對社會認識敏銳但比較膚淺,情感豐富而不穩(wěn)定,心理矛盾、心理沖突時常發(fā)生。但這個階段是各種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各種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對他們的引導與教育顯得格外重要。
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421家庭結構促使人們對孩子比較溺愛,家長大包大攬,學生普遍生活自理能力較弱,自立意識淡薄,未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寄宿生活是治療獨生子女嬌慣任性、不愛勞動、不合群、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質脆弱等毛病的一劑良方。陳建平研究表明,寄宿生基本以學校生活、集體生活和獨立生活為主;寄宿生課余生活基本以自主活動為主。寄宿生在課前預習、按時完成作業(yè)、課堂發(fā)言等學習習慣方面都明顯高于走讀生;在早睡早起、飯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等生活習慣方面也明顯好于走讀生;在不隨意亂扔雜物、節(jié)約用水用電等生活習慣方面也好于走讀生。
寄宿生在校時間長,他們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生活作風等都要在這個大家庭中培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寄宿生活是一種生活壓力,更是一種生活磨練,學生在群體共處中學會關愛、學會合作,在自治、自理中學會生活,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在相對獨立的生活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寄宿生自主、自立意識和自理、自律的能力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提高寄宿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所在。
二、農(nóng)村初中寄宿生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1.對學校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差
農(nóng)村寄宿生遠離父母,學生開始獨立生活,自制能力差,自理能力低。在此次調查的學生中,有六成的學生很難適應學校的住宿生活。這些孩子從小沒有離開過家,加上自理能力較弱,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比較差,不僅心理不舒服,還會影響到學習、人際交往、情感等其他方面,這都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寄宿生活向孩子的傳統(tǒng)成長環(huán)境提出挑戰(zhàn),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困難自己克服,對于他們來說顯得力不從心。初中生年齡小,本都是家里的寵兒,家長的嬌慣,使孩子們總以自我為中心。孩子們在家依賴父母,加上對環(huán)境的不適應、不熟悉,導致他們特別想家,父母給予的安全感也得不到滿足,家長由于工作較忙對孩子的寄宿生活和內心情感變化沒有進行全面的了解。初中階段的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敏感、沖動、脾氣暴躁,心理相融度較低,相處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多數(shù)學生或多或少地與其他同學發(fā)生過不愉快,與同伴交往較難。
2.學生生活習慣不好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78.2%的學生從來不在學校洗衣服、襪子等,每次都攢著周末帶回家讓家長洗,而家長也覺得習以為常。
多數(shù)學生在未住校之前,在家里過著非常優(yōu)越的生活,想吃什么家長全部滿足,而學生住校后,一旦發(fā)現(xiàn)學校食堂的飯菜與家庭飯菜的落差,便“挑食、不好好吃飯”,浪費糧食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更為嚴重的是有的學生不惜以身試險,翻越圍墻,到外面就餐,生活消費不合理,給學校的管理加大難度。有的學生攀比心理較嚴重,在攀比心的驅使下,學生之間不比學習好壞和能力大小,而比吃、穿、用等物質生活的差距,不但養(yǎng)成鋪張浪費的習慣,而且還導致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成績下降。
3.缺乏有效的學習習慣
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父母的監(jiān)管后,由于自身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約束力較差,在校內外做出一些違法、違紀行為。一些學生留戀機房,沉迷于電子游戲、打臺球,進而誘發(fā)勒索和變相勒索同學財物,有的甚至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學生中誘發(fā)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群毆、變相賭博等嚴重違法亂紀行為。而這些違法違紀行為的發(fā)生,往往集中在住校生的課余時間內。由此,要抓好寄宿生管理工作,首先須充分意識到寄宿生課余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時間管理的意識,合理分配利用好自己的課余時間。
在學校集體的大家庭中生活,雖然學校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作息時間安排,寄宿生們基本養(yǎng)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但不乏有些學生過于興奮,熄燈后聊天,從而影響了第二天課堂學習效率。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能主動預習第二天新課內容的比例并不高,還不到一半的人數(shù)。課前不預習,導致第二天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效果不好,這是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關鍵原因。在上課記筆記、如何處理作業(yè)與課后復習的關系方面,所調查的寄宿生有些反映不太會記筆記,能記下關鍵、會在書上“圈點勾畫”的只占80.7%,還有近20%的學生不能正確記筆記或不知道如何記筆記。
寄宿生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對于自習時間缺乏合理安排。寄宿生時間充裕,雖然作業(yè)基本能按時完成,但課前不懂得預習、課后不及時復習,沒有合理的學習計劃。學生們缺乏問題意識,對于不懂的問題,相互交流或向老師主動提問的學生寥寥無幾。
三、初中寄宿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策略
1.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中學生生活能力的養(yǎng)成及其教育的內容應以“溫、飽”自理能力的某些指標作為下限,而以學習獨立生活和在“特定”條件下能夠獨立生活作為上限,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具備必要心理準備、生活知識準備和生活勞動及生活綜合能力的準備。
寄宿制生活本身就是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鍛煉。學生在家里大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到學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臉、疊被,妥善保管自己的東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零花錢,還要適應學校的膳食,學會與人相處。寄宿制學校中,師生上百人在一起學習生活,猶如一個小社區(qū),拓寬了中學生的群體交往,通過班級組織、寢室小集體等交往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關愛他人。
2.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不但體現(xiàn)了中學生的文明程度,而且還影響學生的整體素質。班主任要教會寄宿生學會生活,必須教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是做事習慣:學會疊被子、洗漱、打掃寢室、教室、清潔區(qū)域衛(wèi)生。二是就餐習慣:學會排隊、就餐、洗碗,不浪費糧食。三是就寢習慣:早睡早起,按時就寢,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四是衛(wèi)生習慣:勤洗頭勤剪指甲、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學會打掃衛(wèi)生等。
endprint
心理專家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所營造的愛心氛圍非常重要,寄宿生一旦離開父母容易造成孤立、心情煩躁、缺乏愛心、好斗等性格。全體教師特別是學校領導和生管老師要主動到宿舍去教他們如何料理自己的生活、教會他們如何與人相處、和他們聊天交談等,細心地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困難,讓每位學生從老師的生活指導、學習幫助等方面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要把寄宿生的事放在心上,經(jīng)常過問,對寄宿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要通過他們了解寢室情況并制訂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向學生傳授一些日常生活知識,如怎樣洗碗、洗衣服,如何共同相處,如何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等。
3.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中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并不成熟,他們很容易被學習之外的事情誘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缺少了父母的督促,會使他們放松對自己學習的要求,迷失方向。應該多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培養(yǎng)寄宿生的時間管理意識,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寄宿生應學會做時間的主人,自己把握分配好時間。無論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有充分的準備,對于初中生來說,老師要幫助他們制訂學習計劃,學習計劃的制訂,實際上就是學生有效的時間管理。
其次,養(yǎng)成寄宿生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每天保證充足的學習時間,同時要注意學習活動中的規(guī)范行為。對于寄宿生來說,要充分利用在校的自習時間,復習當天學習的知識,預習將要學習的新內容。學會記筆記、看筆記,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對于不懂的知識要勤問,善問。
再次,形成寄宿生穩(wěn)定、特色的學習策略。不同學生的認知風格、學習方式、學科興趣和對教師教學方式的適應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初中生應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加,不斷調整自我,形成較穩(wěn)定的學習策略。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靠死記硬背,對于學什么,怎么學,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等問題應加深思考,形成有效的、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最后,采用多種有效的復習策略。寄宿生應該利用大量的自習時間,及時消化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內容。為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使所學知識更加牢固,適當?shù)剡^度學習(150%時效果最好)是必要的。初中生所學科目越來越多,所學內容越來越抽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應盡力避免混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水平,學習與復習時,避免學習同一門課程時間太長而造成疲勞,要學會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在復習時,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采取練習、討論、提問等多種形式,提高記憶效果。
4.培養(yǎng)寄宿生的精神
學生的學習需要精神支撐,寄宿生尤其如此。寄宿生遠離家人監(jiān)督,老師也不可能對宿舍全程監(jiān)督,精神尤為重要,一種“精氣神”,姑且稱為“寄宿生的精神”。寄宿生有其特有的精神需求,獨立的自我約束下不斷上進的求學精神,遠離社會喧囂,守住寧靜、耐得住寂寞的、一種不服輸?shù)膶W習精神,適當吃苦的精神是他們的根本所在。在沒有精神前提下學習是低效的。
作為對學生內驅力和潛能的激發(fā),其實最為關鍵的有兩個,一為學習的精神,一為學習的策略,其中自我的安排策略最為關鍵,前者是后者的保障。
精神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培養(yǎng)寄宿生的精神,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獲得感性的東西,然后進一步讓其在領悟、內化的基礎上去做事,如模仿和堅持,旁人不斷地約束與指引,最后學生會自發(fā)產(chǎn)生一系列行為以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生活習慣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特征,將對學習習慣產(chǎn)生重要影響。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有效地促進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校和教師應更多地關愛學生,多用獎勵表揚的方式,多舉行評比,在活動中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教育者應充分發(fā)揮寄宿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做自己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應培養(yǎng)寄宿生自我實現(xiàn)的精神,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在活動中增長才干,在感悟中凈化心靈,在實踐中鍛煉能力,養(yǎng)成良好生活、學習等行為習慣,培養(yǎng)其精神,提高綜合素質。
————————
參考文獻
[1] 陳建平.寄宿制對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影響的調查與研究.教學與管理,2004(12).
[2] 楊昌富,張吉敏.規(guī)訓與懲罰——淺談低齡寄宿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基礎教育研究,2011(17).
[3] 鄭海生.從生活習慣入手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8).
[4] 楊雪娟.延邊地區(qū)初中寄宿生學校適應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延邊大學,2010.
【責任編輯王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