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高級中學 江蘇無錫 214125)
排列組合是離散數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高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排列組合的內容豐富,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可培養(yǎng)學生猜想、概括等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在解決相應問題時,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筆者記錄了與學生對話的4個片段,每個片段都以學生的提問開始,在對話的過程中,暴露學生的錯誤,通過筆者的糾正和引導,最終使學生達到正確思考.
片段1
問題14名司機和4名售票員,被分配到4輛不同路線的公交車上,每輛公交車有1名司機和1名售票員,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案?
生:我的答案是4×4×4=64.先選1名司機,共4種選法;再選1名售票員,共4種選法;最后選1輛公交車,也是4種選法.故答案為64.
(該學生用樹狀圖把所有的情況羅列了出來.)
生:還有別的情況嗎?
師:我們不妨把4名司機分別記為a1,b1,c1,d1,售票員記為a2,b2,c2,d2,公交車記為a3,b3,c3,d3,而a1a2a3只是司機、售票員和公交車的一個配對,并不是4名司機、4名售票員被分配到4輛不同路線的公交車上的一種方案.
生:是的,沒理解題目的意思.那這個問題該怎么思考?
師:可將4輛不同的公交車看成4個不同的位置,現在要把4名司機放在這4個位置上,每個位置1個人,這是哪一類問題?
生:4個位置排4個人,排列問題.
師:那有多少種情況?
師:那將4名售票員放到4個不同的位置呢?
排列組合中的問題來源于日常生活,與生活、生產實踐密切相關.如何根據情景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至關重要.片段1反映了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常常誤解文字表述、錯誤理解情景.那么如何正確理解題目所給的情景呢?一是正確讀題,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二是復述題意,復述題意可反映學生對題目的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述能力;三是采取某種方法模擬情景,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利用具體的圖形、表格表示實際問題,用數學符號或數學表達式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片段2
問題2將4封信投入3個不同的郵筒,有多少種投法?
生:老師,本題參考答案是34,而我認為是43.
師:那你的理由是什么?
(學生先在草稿紙上畫3個方格表示郵筒.)
生:第1個郵筒可能有4封信放入,第2個郵筒也可能有4封信放入,第3個郵筒也可能有4封信放入,根據分步計數原理,所有的投法應為4×4×4=64種.
師:第1個郵筒可放入4封信,那你一旦放入1封信,第2個郵筒肯定沒有4封信可放.
生(陷入思考):那第1個郵筒可能放0封信、1封信、2封信、3封信、4封信,共5種情況,第2個郵筒也有5種情況,第3個也一樣.由分步計數原理,知共53種放法.
師:按照你的說法,會出現每個郵筒都有3封信的情形,但總共才有4封信.
生:那該怎么想呢?
師:4封信投入3個郵筒,最終的結果是什么?
生:信在郵筒中.
師:對,信在郵筒中.第1封信有幾個去向?
生:3個.
師:第2封信呢?
生:3個,第3、第4封信都是3個去向.
師:一次投1封,幾次能把信投完?
生:4次.
師:那也就是說,完成投信這件事有4步:第1步有3種方法,第2步也有3種方法,第3、第4步也各有3種方法.利用分步計數原理,共有34種不同的投法.
生:這樣啊,從結果看信的去向.
師:對,從結果看問題,比如5名學生報名參加4項體育比賽,每人限報1項,報名的方法有多少種?
生:結果是學生報上體育項目,第1個學生有4種報法,第2個學生有4種報法,……共計45種報名方法.
師:若5人爭奪4項體育比賽的冠軍,獲得冠軍的情況可能有多少種?
生:結果是4項比賽冠軍產生,第1個項目的冠軍可能是5人中的任何1個人,有5種可能,第2個項目也是這樣,……共有54種可能性.
師:這是一類重復排列問題,如果在同一個含n個元素的集合中依次進行k次選取,而且選過的元素還可再選,則一共有nk種不同的選取方式,但是一定要弄清楚是從哪個集合中進行重復選取.投信的例子可看作從集合{郵筒1,郵筒2,郵筒3}中重復選4次,5名學生報名的例子可看作從集合{項目1,項目2,項目3,項目4}中重復選5次.
排列組合計數問題有很多種,如排列問題、組合問題、重復排列問題、染色問題等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混淆,在解決問題時,經常出現不顧具體問題的含義,亂套用公式,亂用策略.為了避免此類錯誤,學生要理解公式或策略的來龍去脈,知道其適用范圍.
片段3
問題36本不同的書分給甲、乙、丙3個人,每人至少1本,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
師:這里面有很多的重復,舉個例子:給6本不同的書編號,分別為1,2,3,4,5,6.從6本書中選3本給甲、乙、丙3個人,甲得到1,乙得到2,丙得到3;剩余3本書再分時,甲得到4,乙得到5,丙得到6;這樣甲得到的是1,4,乙得到的是2,5,丙得到的是3,6.利用你的方法,也會出現這樣一種情形,甲、乙、丙先分別得到4,5,6,再將剩余3本書分給3個人時,甲得到1,乙得到2,丙得到3.這樣2種操作是一個情形,就出現了重復.
生:怎么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復呢?
師:6本不同的書分給3個人,每人至少1本,先不管每個人具體分到什么書,從每個人得到書的數量上考慮,會出現哪些情況?
生:1本、1本、4本;1本、2本、3本;2本、2本、2本,共3種情況.
師:比如第1種情況,哪個人得到4本呢?
生:這3個人都有可能,不過可以先不考慮這種情況,先將書分3組,然后再分給3個人.
師:你說的對,那我們先分組,6本書分成3組:1本、1本、4本,如何分呢?
生:平均分組會出現次序.
師:對的,那再分給3個人呢?
師:另外2組也可類似計算,不妨試試.
師:那所有的情況呢?
生:全部加起來,即
片段4
問題46名學生排成一行照相,其中女生2名,男生4名,女生甲不排在最左端,女生乙不排在最右端,問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
生:對啊,確實遺漏1種情況.
師: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考慮:女生甲不能排在最左端,女生乙不能排在最右端,那就是說最左端和最右端都是特殊位置,甲、乙是特殊的人員.我們可以按某一個“標準”進行分類:甲在最右端,乙在最左端;甲在最右端,乙不在最右端;甲不在最右端,乙在最左端;甲不在最右端,乙不在最左端,共4類情況,且每一類情況之間沒有重復.
片段3和片段4是學生在解決排列組合問題時常犯的錯誤:重復或遺漏.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重復與遺漏的現象呢?文獻[1]中指出面對一些頭緒紛繁的計數問題,將該問題劃分為一類一類較為簡單的情況,分別計數,然后再求總和.而一類一類的劃分,沒有重復沒有遺漏,我們稱之為一個有效劃分.利用集合表示就是把集合B分成一些子集B1,B2,B3,…,Bk,使得
(1)B1∪B2∪B3∪…∪Bk=B;
(2)B1∩B2=φ,B2∩B3=φ,…,Bk-1∩Bk=φ.
也就是說不僅這些子集的并是B,而且這些子集之間兩兩互不相交.
正確分類可避免重復和遺漏.將復雜的情形簡單化,分為幾類,每類都便于計數.此外,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錯誤,如文獻[2]中指出:忽視排列順序、混淆對象、列舉不全、憑直覺回答、計算錯誤、忘記公式、代錯參數、畫錯樹形圖、誤用組合數性質等等.面對學生在學習排列組合出現的錯誤,作為教師要思考平時的教學采取何種策略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
2個基本計數原理是學習排列組合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這2個原理時,教師必須利用大量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這2個基本原理,用實例概括、歸納這2個原理,同時讓學生分清這2個基本原理的條件和結論,比較它們的異同.在排列和組合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分清什么是排列問題、什么是組合問題,搞清排列和組合的區(qū)別與聯系;其次理解排列數和組合數的含義,能利用排列數、組合數結合這2個基本計數原理解決問題.
筆者認為,排列組合問題的情景很多,而情景是造成學生學習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能適當總結一類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結合文獻[3]對中學排列組合問題給出13種模式(見表1),學習掌握這些模式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加深對排列組合概念的認識.
表1 中學排列組合問題的13種模式
上述策略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為用的,有時解決某一問題需用上述的某2個策略,也有時需綜合利用多個策略才能解決問題.
模式識別只是用一種方法解決一類問題,但問題很多,“死記”模式就把知識學“死”了.排列組合中問題雖多,但解決排列組合問題的一般思路是:(1)先組合,再排列;(2)先分類,再分步;(3)先特殊,再一般.深刻理解基本概念與原理,靈活利用解題模式、數學思想,從而將待解決問題轉化為已有模式,利用已知求解未知.
參 考 文 獻
[1] 蘇淳.同中學生談排列組合[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1.
[2] 黃興豐,李士锜.從符號學的視角分析學生解排列組合題的錯誤[J].數學教育學報,2008,17(4):33-35.
[3] 王凱.例談排列組合問題的常用解法[J].中學數學,2014(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