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峰
秦皇島負(fù)山帶海,位介華北與東北的咽喉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以皇帝命名的城市。但是,秦皇島的“島”在哪里呢?很多人認(rèn)為,秦皇島就是如今的海港區(qū)。其實是一種誤解?,F(xiàn)在的秦皇島是一個行政區(qū)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具體島嶼的概念了。
明嘉靖十二年山海關(guān)兵部分司主事、后任禮、戶部尚書葛守禮《秦皇島》詩云:“長城爭奈禁宮胡,不死神仙亦有無。寂寞阿房深草木,空余絕島伴煙孤?!奔尉溉迥瓯糠炙局魇玛惥U《秦皇島》詩云:“聞?wù)f秦皇海上游,至今絕島有名留。不知遼海城邊路,多少秦人骨未收?!比f歷二十三年狀元、吏部侍郎朱之蕃《秦皇島》詩云:“并吞六國有余雄,鞭石為橋事不終。孤島漫傳秦帝跡,長城自是萬年功?!?/p>
所謂絕島就是孤島,孤立于海中之島。如今這座島嶼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明季及清初秦皇島原是撫寧縣管轄下的一座荒蕪人煙的小島([HTK]當(dāng)?shù)厝怂追Q“窮荒島”)[HT],為撫寧“老八景”之一“秦王海島”;清乾隆二年設(shè)立臨榆縣后,又成為“榆關(guān)十四景”之一“秦島漁歌”。秦皇島雖小,卻很有靈氣,故史不乏書。關(guān)于秦皇島的記載,最早見之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永平府志·山川》篇:“秦皇島在撫寧縣東七十里,有山在海中,世傳秦始皇求仙嘗駐蹕于此。”嘉靖十四年(1535)《山海關(guān)志·山川》篇也有記載:“秦皇島,城(山海關(guān))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或傳秦始皇帝求仙駐蹕于此。”清康熙二十一年《撫寧縣志》說:“秦王島,誤秦皇島,在縣東七十里。四面皆水,惟島居中。唐太宗征高麗,駐蹕于此。島上荊條伏生,相傳秦王下拜,故伏?!笨h志中收錄了唐太宗《觀海(春日望海)》一詩。撫寧歲貢生、康熙十八年縣志主筆王運恒《秦王石島》詩注說“誤秦皇,今改正?!痹凇包S荊島上莖眠伏”之句下注又說:“相傳秦王下拜,故伏。”山陰籍博學(xué)鴻詞諸元壽還有一首和詩。在國家級書籍中也有很多秦皇島的記載。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撫寧縣》記載:“又有秦皇島,在(山海關(guān))西南二十五里,四面皆水,島居其中。相傳秦始皇曾駐蹕于此。志云:秦皇島在縣東三十里?!鼻逵赫哪辍豆沤駡D書集成·永平府·撫寧縣》記載:“秦皇島,在湯河?xùn)|一里入海,傳為始皇駐蹕處,上有寺。又云,山海關(guān)西南二十五里,海中有秦皇島。蓋自榆關(guān)及山海,環(huán)石門,為平(平州)、營(營州)一隩區(qū)矣?!薄洞笄逡唤y(tǒng)志·永平府·臨榆縣》中記載:“秦皇島,在臨榆縣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傳秦始皇嘗駐蹕于此。”乾隆二十一年《臨榆縣志·古跡》中記載:“秦王島,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環(huán)之。世傳秦始皇求仙駐蹕于此?!痹凇秳倬场で貚u漁歌》篇目描述了當(dāng)時漁民捕魚的情形:“島于立夏后棹舟捕魚,一時聚小艇數(shù)十,逐隊上下,隨波出沒。晚歸,漁歌互答,剩有佳趣。今禁海,猶有寺宇可供臨眺?!惫饩w四年《臨榆縣志》對秦皇島的描述見多且詳:“秦王島,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脈由東轉(zhuǎn)西,插入海中,橫壓水面,遠(yuǎn)望形如臥蠶,海陽鎮(zhèn)之水口山也,上有觀音寺。”
關(guān)于秦皇島名稱之由來,過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秦始皇駐蹕于此島。明代府志、關(guān)志和《方輿紀(jì)要》、《圖書集成》和清《一統(tǒng)志》均宗此說。那么,秦始皇是否來過秦皇島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中有載:“(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防。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标P(guān)于“碣石”,如今雖有爭議,但當(dāng)代著名歷史地理學(xué)者譚其驤等都認(rèn)為是昌黎縣北碣石山。1986年在北戴河金山嘴路東橫山上還發(fā)掘了秦始皇行宮遺址,故秦始皇來過秦皇島是不爭的事實,以秦皇來命名與歷史相符。一種說法是源于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島上。舊志中凡稱“秦王島”者皆遵此說。那么,唐太宗來過秦皇島嗎?《舊唐書·本紀(jì)·太宗》記載:“(貞觀)十九年(645)夏四月癸卯,誓師于幽州城南。五月丁丑,車駕渡遼。秋七月,李勣軍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師。冬十月丙辰,入臨渝關(guān),皇太子自定州迎謁。戊午,次漢武臺,刻石以紀(jì)功德?!币恍W(xué)者認(rèn)為漢武臺就在北戴河金山嘴一帶?!缎绿茣け炯o(jì)·太宗》記載:“(貞觀)十九年四月癸卯,誓師于幽州,大饗軍。六月己未,大敗高麗于安市城東南山。九月癸未,班師。十月丙辰,皇太子迎謁于臨渝關(guān)。戊午,次漢武臺,刻石記功?!薄顿Y治通鑒·唐紀(jì)·太宗文武大圣廣孝皇帝上》:“貞觀十九年夏四月丁卯(二十日),車駕至北平([HTK]北平郡,轄今盧龍、撫寧縣、秦皇島市區(qū)一帶[HT])。冬十月丙辰(二十一日),上聞太子逢迎將至,從飛騎三千馳入臨渝關(guān),道逢太子。”所謂臨渝關(guān),當(dāng)指今撫寧縣東榆關(guān)鎮(zhèn)一帶,因隋煬帝駐蹕臨渝宮在此??梢娞铺谝泊_實來過秦皇島。但是,此時李世民已是唐太宗,而不是秦王了。因此撫寧歲貢生王運恒說“秦王島”不甚準(zhǔn)確。即便是唐太宗真的來過此島,也應(yīng)該叫“太宗島”。為什么王運恒有“黃荊島上莖眠伏”之詩句呢?詩注說“相傳秦王下拜,故伏?!逼湔f純屬民間訛說,不符合科學(xué)道理。依筆者拙見,秦皇島位于海中,海風(fēng)很大,將黃荊條吹倒,因而“伏生”,即匍匐生長。
那么,秦皇島又在何處呢?據(jù)1990年5月出版的《秦皇島旅游大全》一書介紹:“秦皇求仙入海處,即清政府在這里建碼頭前的孤島——秦皇島,今日的海港區(qū)東山公園,海拔31.7米,原距海岸一華里,是歷代觀海勝境?!睋?jù)1993年3月出版的《海港區(qū)地名志》介紹,“即指東山、南山一帶”、“今南山尚存‘秦皇求仙入海處石碑一座”,此碑為“大明成化十三年(1477)立”。此時秦皇島仍屬撫寧縣管轄,立碑者當(dāng)為撫寧縣知縣胡方。據(jù)一位當(dāng)?shù)厝嘶貞?,島南側(cè)峭壁直立,距峭壁不遠(yuǎn)處立有赑屃碑一座,當(dāng)?shù)厝朔Q“王八馱石碑”,高約2米,寬約80厘米。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被“紅衛(wèi)兵”推到海里,摔折兩斷。南岸有卵形礁石,大小不一,綿延數(shù)里。依筆者觀點,這就是《臨榆縣志》所指的“遠(yuǎn)望形如臥蠶”,也可能是當(dāng)?shù)厍厥蓟时奘鞓騻髡f的由來吧。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濡水》說“濡水又東南至絫縣碣石山”之后,引用“《三齊略記》曰:始皇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求與相見,神曰:‘我形丑,莫圖我形,當(dāng)與帝相見。乃入海四十里,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狀。神怒曰:‘帝負(fù)約,速去。始皇轉(zhuǎn)馬還,前腳猶立,后腳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于海,眾山之石皆傾注,今猶岌岌東趣,疑即是也。”酈道元以為碣石山是秦始皇入海求仙之處,其實應(yīng)該指此島。據(jù)說,解放前后島上每逢五月節(jié)都有逛海大會,非常熱鬧。
當(dāng)時秦皇島是什么樣呢?據(jù)1998年秦皇島港務(wù)局編《秦皇島開埠紀(jì)事》一書引《光緒二十四年中外大事匯記》之記載:“該島巨石積沙相雜成阜,高八丈余。兀峙海濱,島前水內(nèi)皆亂石,有平板橋由西岸達(dá)島之麓,長十余丈。岸皆沙堆積成,有人煙數(shù)十戶。橋左右皆米船魚艇,維泊約數(shù)百。島上有古廟曰聯(lián)峰寺,破毀不堪。寺旁沙地,廣袤二十余丈。昔唐太宗征高麗駐蹕此島,故曰秦王島?;蛞詾槭蓟是笙商?,誤也。島北地勢漸低,斜接灘岸,海水由溢出口。寬十余丈,平時水深三四尺,潮漲水深五六尺。”根據(jù)光緒四年《臨榆縣志》所繪制的“口內(nèi)之圖”標(biāo)示,秦皇島是一個南高北低,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入海的孤島。民國十八年《臨榆縣志·秦王島》按中說:“秦王島在清同治以前荒涼一片,只有帆船停泊,棧房三兩,代卸糧鹽而已,并無住戶。自光緒二十四年,工部侍郎、全省礦務(wù)大臣張翼奏請開為商埠,二十八年小碼頭修成,始有鋪商二十余處,仍無居民。三十年大碼頭修成,東山設(shè)立非洲招募華工廠,工人皆由此上船,買賣日見興盛,民之移徙者始有三四百家。宣統(tǒng)初年,開灤煤礦合并設(shè)局于此。民國五年,京奉鐵路車站亦由湯河遷移島上,商民麇集,貿(mào)易繁興,土客雜居,遂至數(shù)千余戶。惟由十一年(1922)后直奉交戰(zhàn),駐軍數(shù)次,商家損失過巨,倒閉太多,地面因之蕭索?!爆F(xiàn)代散文家奚學(xué)瑤《未名湖之偈·海祭》中說:“秦皇島,原來只是一個方圓二三里的小島,現(xiàn)在則被人們分別稱之東山和南山。”
為何將秦皇島開辟為通商口岸呢?光緒二十三年(1897)七月英國傳教士甘林在北戴河聯(lián)峰山大量購置土地,許多洋人妄圖借機攫取秦皇島港控制權(quán),牟取暴利。八月清政府怕外國人捷足先登,派礦務(wù)大臣張翼到此考察建港事宜,九月以鐵路公司的名義,秘密地收購秦皇島、北戴河金山嘴及沿海土地。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五日恭親王奕訢在“總署奏請將直隸秦王島地方開為通商口岸”奏折中說得非常明白:“茲查直隸撫寧縣屬北戴河至海濱之秦王島隆冬不封,每年津河凍后,開平局船由此運煤,郵政包封亦附此出入,與津榆鐵路甚近。若將秦王島開作通商口岸,與京榆鐵路相近,殊于商務(wù)有益。”三月二十六日光緒皇帝朱批:“依議,欽此?!彼脑氯湛偫硌瞄T照會各國駐京使節(jié),正式宣布秦皇島自行開埠。秦皇島開埠后,隨著港口建設(shè)規(guī)模不斷擴大,逐年清淤挖沙,堆積于此,將島與陸地相連。原來的“秦皇島”就變成現(xiàn)在的“南山”了。1991、1993年海港區(qū)人民政府投資建成了東山公園“秦皇求仙入海處”。那么,秦皇島何時又變成行政區(qū)域名了?直至民國十八年《臨榆縣志·里市》中才有“第七區(qū)為特別區(qū),無所屬堡村。秦王島(縣城西南四十里):秦王島本街、鐵道南商埠?!边|沈戰(zhàn)役結(jié)束后,解放軍由東北入關(guān),1948年11月27日秦皇島解放,改稱“秦榆市”(普通市,仍屬臨榆縣管轄),1949年3月山海關(guān)建市,劃歸遼西省后,改“秦榆市”為“秦皇島市”(為省轄市)。1954年8月臨榆縣撤銷,小部分劃歸秦皇島市,大部分歸撫寧縣。1958年12月?lián)釋幙h除南部歸昌黎縣外,大部分并入秦皇島市。1961年6月恢復(fù)撫寧縣建制。1983年唐山地區(qū)撤銷,撫寧、昌黎、盧龍以及原屬承德地區(qū)的青龍縣劃歸秦皇島市管轄,至今,轄域相當(dāng)明清永平府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