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鮑德里亞對拜物教理論的重構

2014-08-02 06:10陳培永
貴州省黨校學報 2014年1期

陳培永

摘要:鮑德里亞立足于其所指認的資本主義的消費社會的客觀背景,提出了他所謂的“能指拜物教”的新理論。符號成為人所崇拜的對象,物經(jīng)歷了符號化,人被物的符碼所迷惑卻自知對物迷戀。現(xiàn)實的資本主義社會儼然是一個符號創(chuàng)造秩序、人們在深層次的意識中難逃符號所定的差異的、區(qū)分的秩序。其理論雖然沒有觸及馬克思拜物教范疇的真諦,但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它批判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當今現(xiàn)實,擴展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邏輯,應該辯證審視。

關鍵詞:鮑德里亞;能指拜物教;所指拜物教

中圖分類號:F01

文獻標識碼:A

拜物教范疇是馬克思在其中后期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中所使用的一個重要范疇,它包括三大形式,即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資本拜物教,表明的是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物化為商品、貨幣,使“抽象成為統(tǒng)治”,使資本這一關系迅速進入到資本主義條件之下人的內(nèi)心世界,并成功地掩蓋了它的奴役本質(zhì)。后現(xiàn)代主義大師級人物鮑德里亞立足于其所指認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而倡揚其所謂的符號政治經(jīng)濟學革命,當然不肯放棄對這一范疇的批判與重構。在批判分析以馬克思為主的拜物教理論的基礎上,鮑德里亞借助于具有絕對意義的符號價值而走向能指拜物教批判,并藉此揭開了一個主體與客體消亡于符號之中、符號統(tǒng)治一切、統(tǒng)治秩序更為深入人心的消費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的生成之謎。

一、批判:拜物教范疇的歷史考察與否定解讀

鮑德里亞在分析馬克思拜物教范疇之前,對拜物教進行了歷史學的考察。在他看來,拜物教植根于整個西方基督教價值體系當中,自18世紀伊始成為西方天主教與人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傾心的主要道具,并被殖民主義者、人種學家、傳教士大力頌揚。他認為,這些原初的拜物教都可以被歸結為一種“物戀的隱喻”,即從原始存在,如神話、儀式、擁有某種力量的實踐、一種富有魔力的高于一切的權力、一種神性等等中吸取各種各樣的形式把某種物或價值神圣化。在當代工業(yè)社會中,物戀的隱喻則顯然被沿襲到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以及眾多理性主義者的人類學的批判當中。鮑德里亞認為,盡管在歷史的某個階段這種“物戀的隱喻”曾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這種拜物教理論的價值、意義在現(xiàn)代的資本主義社會面前已經(jīng)消逝無存,呈現(xiàn)出明顯的缺陷。

這些拜物教理論的缺陷首先在于分析過于簡略。但在鮑德里亞看來,馬克思的拜物教是一個例外,馬克思將拜物教理解為某種形式(如商品、貨幣)的拜物教,還是能夠將其上升到理論層面來研究的,存在著理論研究的價值和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因而,對拜物教的批判不能局限在對這些庸俗的拜物教的簡單揭示,而應對形如馬克思的拜物教范疇進行批判。

經(jīng)鮑德里亞的診斷,以馬克思拜物教為代表的現(xiàn)代拜物教實質(zhì)上蘊含著理性主義的立場以及理性主體與被需求物之間的主客體的二元對立性,而這正是其根本性的缺陷所在。鮑德里亞認為,現(xiàn)代拜物教設定某種先驗的有需求的主體,假想地推出客體就是滿足其需要的對象,問題是:“神奇的和超驗的萬物有靈論”的“鬼使神差”使主體的本質(zhì)在拜物教中異化,物戀的對象從而變成了異化的主體。但是,主體畢竟存在,并且會使用理性為擺脫這種局面而去斗爭、革命,然后最終會實現(xiàn)本質(zhì)的復歸。他指出,這顯然是人本主義的傾向在作怪,既是“殖民主義者、人種學家們以及傳教士們共同譜寫的一段充滿西方基督教以及人道主義色彩的意識形態(tài)的交響樂”,又是“植根于整個西方基督教價值體系當中的理性主義形而上學”。在當今的消費社會,這顯然已經(jīng)失去意義。因為今天人們的消費不再存在消費者客觀的需求,或者說消費主體對物的一種欲求,而是相反,“社會的生產(chǎn)——商品的功能性”(最根本的是商品的符號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個體的需求只能追隨著它,適應著它”。也就是說,個體的需求不是能自主而行,本身受差異體系、符碼體系的操控,主體消亡了,客體也不是純粹的使用價值對象,主體與客體都服從于符號的邏輯體系,符號決定了主體的需求也掩蓋了客體本身的使用價值,因而,“商品拜物教不能再依照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們所編造的方式來被闡釋了”,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本身的分析結構也受到了質(zhì)疑,因為馬克思未曾料想到資本主義發(fā)展到今天,起關鍵作用的是符號以及其所建構的符碼體系。

鮑德里亞誠然也肯定了馬克思從拜物教出發(fā)而展開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描述的舉動,他指出“馬克思用商品拜物教以及貨幣拜物教的概念描述了活生生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這是一種被神秘化了的、讓人著迷的、心理學意義上的屈從模式,這種模式的形成是通過個體將一般的交換價值體系內(nèi)化之后而得到的。這些概念勾勒出了勞動和交換的具體的社會價值是如何被資本主義體系所抽象、所‘異化,又是如何被提升為超驗的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如何成為道德手段,用以調(diào)節(jié)所有異化的行為的?!盵1]74但是,這種拜物教理論在現(xiàn)代看來,只能表征一種崇拜交換價值的“錯誤意識”,成為了一種對小玩意的崇拜或者對物本身的崇拜,根本達不到其分析批判資本主義體系的作用。而且,馬克思將拜物教歸結為某種“錯誤意識”(上層建筑的機制),就消除了拜物教分析真實的意識形態(tài)的勞動過程的任何可能性,也拒絕分析了蘊含于拜物教邏輯當中意識形態(tài)生產(chǎn)的結構和模式。這意味著,資本主義借以維持統(tǒng)治秩序的意識形態(tài)的生產(chǎn)過程、結構模式雖然都蘊涵在拜物教之中,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但馬克思認定拜物教是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人們的一種錯誤的意識,實質(zhì)上放棄了對拜物教理論本身的深層次的拷問,鮑德里亞的結論就是“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深層問題在于:雖然馬克思想通過拜物教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但實質(zhì)上馬克思的拜物教理論,恰恰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作用的產(chǎn)物,也就是說,馬克思的拜物教理論在深層上仍然沒有擺脫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2]

二、重構:能指拜物教的出場與意識形態(tài)的生成之謎

鮑德里亞進而指出,術語“拜物教”自身有它自己的生命,在當代工業(yè)社會它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了。為了達到論證現(xiàn)代拜物教理論不宜用的效果,鮑德里亞從詞源學的角度考察了“物戀”,認為這一術語本身經(jīng)歷了一些語意的歪曲:在今天,“物戀”是指一種力量,一種物的超自然的特質(zhì),因此類似于主體中某種潛在的魔力,是人的本質(zhì)的投射與異化。而在其最初的時候,它意指一種偽造物、一種人工制品,一種為了展現(xiàn)某種外觀和凸現(xiàn)某種符號的勞作。因而,拜物教的本初含義就包含著一種“偽造的”、人為的設定的內(nèi)涵。

但這一內(nèi)涵卻被另外一種內(nèi)涵所壓抑,由此“導致了用某種力量的操控來代替符號的操控,用一種富有魔力的所指的流通的經(jīng)濟學來代替能指的調(diào)控。”這種“富有魔力的所指的流通的經(jīng)濟學”就是萬物有靈論的觀念所支配的結構,就是以馬克思為主的政治經(jīng)濟學。在這種觀念中,人們看重的是物的實體、使用價值、交換價值的力量,人們忘記了:物首先不過是一種被符號所標志出來的物,手的符號、臉的符號、或者派系的標志,或者某些神圣的身體的象征,都是在物中被標志出來。“物在任何地方都是作為某種力量(幸福、健康、安全、榮譽等等)的承載而被給予和接受的。這種具有魔力的載體散播得如此廣泛,以至于我們忘記了最初與我們打交道的其實是符號:一種被一般化了的符號的符碼(code),一種完全任意的具有差異性的符碼,物正是在這一基礎上,而不是由于其所具有的使用價值或者內(nèi)在的‘特性, 才得以展現(xiàn)它自身的迷人魅力?!盵1]78人們所崇拜的物本身不是真實的“物”,而是符碼化的、差異性的符號,人們與符號打交道,而不是與真實的具有使用價值的實體物、自然物打交道。而物之所以為物,展示其被人崇拜的魅力,本身也不是因為具有使用價值或者某種內(nèi)在特性。符號成為人所崇拜的對象,物經(jīng)歷了符號化,人被物的符碼所迷惑卻自知對物迷戀,這種現(xiàn)象顯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商品拜物教所能涵蓋的。

鮑德里亞進而指出,“即使存在拜物教,也不是一種所指的拜物教,或者一種實體與價值的拜物教(被稱之為意識形態(tài)的拜物教),在這一類拜物教中,物戀的對象將成為異化的主體。在以上對拜物教的重新闡釋當中,我們將發(fā)現(xiàn)真正成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拜物教的是能指的拜物教。也就是說,主體陷入到了一個虛假的、差異性的、被符碼化、體系化了的物當中。拜物教所揭示的并不是對于實體(物或者主體)迷戀,而是對符碼的迷戀,它控制了物以及主體,使他們都屈從于它的編排,將他們的存在抽象化?!盵1]79這就是鮑德里亞所指的“能指的拜物教”。在這里,拜物教是對符碼的迷戀,符碼不僅操控了主體,而且操縱著物,符碼使物具備了虛假性、迷幻性、差異性、體系性,物并非天然,而是經(jīng)歷了符碼的后天打造,變得捉摸不定,牢牢套住了主體,主體不再能夠感嘆萬能的物或異化的本質(zhì)力量的神奇,因為他已經(jīng)失去了所謂的意識與感嘆的能力,“物非物”、“主體非主體”,一切都是符號、符碼在背后操縱?,F(xiàn)實的資本主義社會儼然是一個符號創(chuàng)造秩序、人們在深層次的意識中難逃符號所定的差異的、區(qū)分的秩序。

在用能指拜物教代替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之后,鮑德里亞重新繼承了馬克思從拜物教揭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方法論”,并自認為在能指拜物教中能夠一睹隱蔽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生產(chǎn)過程與結構模式。

鮑德里亞認為,在從商品拜物教轉變到能指拜物教之后,這種“拜物”就從建立在一種實體基礎之上轉向了建立在體系的基礎之上,即從崇拜實體的物變?yōu)槌绨莶町惖闹刃?,“商品的拜物教實際上就是某種被抽去了具體勞動實質(zhì)的產(chǎn)品的拜物教,由此不得不屈從于另外一種類型的勞動,一種意義的勞動,也就是被符碼化的抽象的勞動——差異性的生產(chǎn)以及符號價值的生產(chǎn)——這一符碼、體系的生產(chǎn)和再生產(chǎn)本身是一個活躍的、具有整體性的過程,許多從真實的勞動過程中分離出來的分散的、無約束的欲望投入其中,并且否認了真實的勞動過程的存在。由此,拜物教實際上與符號-物關聯(lián)了起來,物被掏空了,失去了它的實體存在和歷史,被還原為一種差異的標記,以及整個差異體系的縮影。”[1]80也就是說,在能指拜物教的情形下,物被掏空并與符號關聯(lián)起來,成為了差異的標記以及整個差異體系的縮影,人們不再自覺認同具體勞動的物的實體的生產(chǎn),而是認同符碼勞動的差異性的生產(chǎn),進而認同差異性的生產(chǎn)所構造的社會秩序。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在無形中得到了傳播,實現(xiàn)了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合法性”。這意味著,陷入能指拜物教中的現(xiàn)實的人所崇拜的“符號”成為新的主宰,它確定差異、做出分層。在這種全新的拜物教中,符號擔負了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將秩序整合,并做出區(qū)分保證了現(xiàn)實社會的永恒化,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則身在迷途,無法辨識自己的角色、認同。

鮑德里亞以略帶惋惜的語氣寫道,本來在物的象征性功能受到推崇的的社會里,一切物都以模棱兩可的面貌出現(xiàn),但隨著符號學的入侵,社會開始追求封閉的、邏輯上的完美,并設置了絕對的標準,設定了一個理想的模式,以此來評判他物。符號一步步吞噬、重塑具體的實體物,使其從自然的模棱兩可變成單一的模式,屈從于絕對的規(guī)則,如將身體或裸體完美化美麗的物,將太陽定位為幸福與安樂的源泉,將男性/女性人為劃分差異,將無意識變成與意識對立的術語。這就是意識形態(tài)全新生產(chǎn)與隱蔽運行的秘密,它借助于商品中的符號邏輯來運行,任何人無法脫離商品,也就無法擺脫商品中的符號邏輯,最終無法擺脫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的操控。

三、批判的批判:喧囂文本中的意義所在

綜觀鮑德里亞能指拜物教的理論體系,我們所能看到的是,其中既有對馬克思拜物教范疇的嚴重誤讀,又有自身體系的明顯的邏輯錯誤,而更重要的是,在豪華的文本盛宴背后徹底地拋棄了馬克思的生產(chǎn)批判向度,但這并非完全否定鮑德里亞這一范疇的存在價值,對其理論要辯證審視。正如張一兵教授所言:“鮑德里亞這里關于現(xiàn)代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性分析,除去他對馬克思的誤解和惡意攻擊,還是包含著不少有價值的思想內(nèi)容?!盵3] 認真甄別和深入思考,我認為,其價值至少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其一,鮑德里亞的能指拜物教有其現(xiàn)實社會背景的支撐。鮑德里亞從來不曾否定過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在馬克思那個時代的積極意義,而只是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它已經(jīng)過時,因而需要新的理論來批判。鮑德里亞實際上所依據(jù)的背景是自己所指認的消費社會。在消費時代,任何物的生產(chǎn)都不再單純是經(jīng)濟意義的生產(chǎn),而更多帶有文化意義的生產(chǎn),從經(jīng)濟邏輯入手固然是前提,但富于文化意義的商品在經(jīng)濟生活中的滋生現(xiàn)象也必須得到重視。媒介、廣告、技術的盛行使得人的消費越來越不受個人的支配,從而隨大流的追隨名牌、地位、聲望等所謂符號的消費現(xiàn)象凸顯。因而,從物的符號或能指的視角得出能指拜物教的結論是有所依據(jù)的,當然,過度夸大甚至否定經(jīng)濟邏輯,否定使用價值、交換價值的意義則勢必走向極端。

其二,鮑德里亞的能指拜物教暗含著對現(xiàn)代性的反思和批判?,F(xiàn)代性的一些理念如理性、主體、人本主義、二元對立等在能指拜物教批判中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批判。鮑德里亞敏銳地觀察到,晚期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現(xiàn)實境況實際上使主體消亡了,在能指拜物教中,作為消費的主體只是由主導模式重建的、被切斷的、破碎的主體,因為各種各樣的媒體、廣告頻繁使用“你們”,就切分、符碼化了被稱為“你們”的富有個性的人,使主體成為符號交換的環(huán)節(jié)(人只有被符號化、模式化才能被當作主體),驅除了主體的自我性、個體性。這樣本來富有個性標志的主體被日益同一化為統(tǒng)一的模式,消費主體即是同一主體,在商品的流通過程中雖被描繪為理想的理性主體,但卻淪落為完全受控的、沒有任何主動性的主體。而以主客體的二元對立則是現(xiàn)實社會秩序意識形態(tài)“黑手”的策略,以男性/女性為例,鮑德里亞認為,本來是模棱兩可的、不受外在組織以及社會秩序約束的自然性,而在符號學的還原中,男性/女性被描繪成完整的、差異性的、并彼此對立的,“這種區(qū)分是社會秩序中政治的以及意識形態(tài)得以穩(wěn)固的基礎”。因而,否定理性主體的地位、否認主客體的二元對立顯然都是鮑德里亞能指拜物教批判理論的重點之所在。實際上,這與??隆⒌吕镞_、德勒茲等一樣,在批判現(xiàn)代性理念的共同理論旨趣中,在不同的領域中肆意解構,最終殊途同歸。

其三,鮑德里亞的能指拜物教批判開拓了對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的新疆域,提供了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新思路。鮑德里亞在能指拜物教中顯然所批判的不再是馬克思所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是開辟了批判的新領域,即符號價值。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商品的符號價值本身就屬于商品使用價值的一個方面,因為物的符號價值按鮑德里亞所說,實際上是指名譽、地位、聲望等方面的價值,而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指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商品所包含的名譽、地位、聲望等符號價值同樣屬于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顯然,這仍然沒有超越馬克思的政治經(jīng)濟學體系。但是,盡管從消費領域著手不能真正揭開資本主義社會統(tǒng)治秩序的黑幕,不能從根源上探測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但有所側重的從符號價值出發(fā)進行抨擊也可以說是對現(xiàn)實社會秩序不滿的一種積極表現(xiàn),是對現(xiàn)實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的一種有力武器(盡管欠缺科學性)。鮑德里亞還繼承了馬克思從拜物教出發(fā)揭示資本主義體系意識形態(tài)的思路,他明確指出,“我們從拜物教出發(fā),只是為了揭示整個意識形態(tài)理論都有其誕生的源頭?!彼麖膩聿煌A粲趯λ鞍荨敝锏呐?,而是對所“拜”之體系的批判,即意在揭示意識形態(tài)生產(chǎn)以及如何維持體系的過程。鮑德里亞揭示了現(xiàn)實社會秩序最為隱蔽的統(tǒng)治秩序,它定位在消費領域,使用最有利的工具——符號,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人們難逃符號所設定的差異、作出的區(qū)分,難逃現(xiàn)實社會所定的命運,人們甚至無法辨別,而且從來沒想到這種社會的不公平,還自愿認同甚至謳歌現(xiàn)實社會的“民主”、“平等”。從拜物教出發(fā),在消費領域揭示整個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操作的過程,現(xiàn)實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的深層次基礎,正是鮑德里亞能指拜物教理論中的重要價值。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揭露雖是如此的令人“瞠目結舌”,批判得如此“入木三分”,但卻并不值得耐心的仔細的推敲。撇開他對馬克思拜物教范疇的理論誤讀以及在能指、所指、符號概念的肆意混用外,鮑德里亞也不企圖提供任何的擺脫這種能指拜物教、這種符號秩序的思路,注定了在其“符號應該被焚燒”的吶喊中沒有顯示出任何的實踐價值。馬克思的拜物教(涵蓋了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資本拜物教)不僅從本質(zhì)上揭示了資產(chǎn)階級追逐剩余價值從而導致人與勞動、人與物關系的“顛倒”的真相,并提供了徹底擺脫現(xiàn)狀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現(xiàn)實武器,達致了“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的統(tǒng)一,顯然富有實踐意義。鮑德里亞把能指拜物教的出現(xiàn)歸結為符號學的入侵,認為罪惡全有符號所造成,將能夠攻擊的對象定位為符號,一種無形的虛幻的東西。結果只能是通過焚燒符號來實現(xiàn)一種完美的社會,但焚燒符號的戰(zhàn)略又能有什么價值可言呢?它是虛幻的,又怎么能夠焚燒呢?當然,鮑德里亞還是選擇了象征交換價值來代替符號價值,用禮物的邏輯來代替符號的邏輯,但這條出路十分渺茫,對于龐大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交換體系來說,那即使存在過,也已經(jīng)十分久遠,這種策略可以說只能是一種永遠不會實現(xiàn)的奢望了。同其他的后現(xiàn)代主義者一樣,鮑德里亞的理論旨趣還是在于解構,不在于建構,但任何無止境地批判社會秩序、卻從不提供任何力量去改變現(xiàn)狀的后現(xiàn)代主義者,實際上只能成為現(xiàn)實狀況的“客觀”描述者而讓人們相信這種狀況是任何力量無法改變的必然,從而必然使其理論淪落為現(xiàn)實制度的意識形態(tài)、現(xiàn)實狀況的合法性來源。

參考文獻:

[1]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仰海峰.走向后馬克思:從生產(chǎn)之鏡到符號之鏡[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178.

[3]張一兵.從商品拜物教到能指拜物教: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解讀[J].天津社會科學,2009(4).

責任編輯:陳文蘭

濮阳市| 宁武县| 根河市| 绍兴县| 广丰县| 绍兴市| 太白县| 滕州市| 余庆县| 怀仁县| 株洲县| 迁西县| 常德市| 长武县| 扎鲁特旗| 咸宁市| 弥勒县| 额敏县| 东乡| 张掖市| 拉萨市| 铜川市| 毕节市| 枣阳市| 苏州市| 鄯善县| 潞西市| 保康县| 鞍山市| 千阳县| 吉水县| 北辰区| 竹溪县| 台安县| 万州区| 大洼县| 西平县| 噶尔县| 仁布县| 福海县|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