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平
(江蘇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與佛家有著極深的淵源關(guān)系,宜興紫砂的鼻祖供春的制壺技藝就是從金沙寺僧那兒學(xué)來的。明代學(xué)者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中記載:“供春,學(xué)憲吳頤山家青衣也。頤山讀書金沙寺中,供春給役之暇竊仿老僧心匠,亦淘細(xì)土摶胚?!逼渲械摹凹?xì)土”指紫砂泥,“摶胚”指制壺。這一段記載說明了宜興紫砂真正的首創(chuàng)者是金沙寺僧。關(guān)于茶與禪與壺的關(guān)系,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有詩云:“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味,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詩中大有念佛不如吃茶,吃茶即是念佛的意思。茶與禪有著共同的特點,其作用都是為了清心寡欲、洗滌塵煩,以此達(dá)到心情愉悅、身心健康的目的。
“匏瓜壺”是根據(jù)曼生十八式之一的“匏瓜”演變而來。為了使茶與禪、壺緊密結(jié)合,在“匏瓜”上刻了全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它是佛教經(jīng)典中文字最為精練、義理最為精辟的一部典籍,也是六百卷《大般若經(jīng)》中文字最少的一部佛經(jīng),全篇共260字。它講的是人生修養(yǎng)之道,引導(dǎo)人們在參悟的過程中擺脫世俗的煩惱,其禪理的至要之處是要人們永葆清靜之心、寂靜之心、光明之心,從參悟離苦得樂的人生哲理中獲得心靈的愉悅。當(dāng)代高僧星云法師說:“《心經(jīng)》是為觀世音菩薩所述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有了它作為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總綱要,或者‘去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或者‘直指本心,見性成佛’,或漸(漸悟)或頓(頓悟),依此真修實證?!薄缎慕?jīng)》中的般若,即智慧。所以《心經(jīng)》的佛理,是教人用智慧的心靈來做事,用智慧來利己利民?!缎慕?jīng)》不僅是佛家的經(jīng)典,在平民百姓中也廣為流傳,人們都希望用它來明心見性,求得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處。
把這部《心經(jīng)》刻在紫砂壺上,蘊(yùn)含著積極的意義。關(guān)于茶禪一味,《陽羨砂壺圖考》的“雅流”篇記載:“蔡塞瓊嘗于友人家見臥輪紫砂大壺,蓋內(nèi)鈐‘白華’陽文小篆方印,底刻楷書銘四行:清人樹,滌心泉;茶三味,趙州禪;佛生日丙申年,釋如曜,贈天然?!贬屓珀自诿鞔f歷年間曾任浙江普陀落伽山白華庵住持。壺是贈給天然的,說明當(dāng)時在禪界,嗜壺、嗜茶已成普遍風(fēng)尚。銘文中首先說明茶的功用是“清人樹,滌心泉”(用茶樹上摘下的茶葉泡茶,可以像一泓清泉那樣洗滌人們的心靈)、“茶三味,趙州禪”(茶中的至理,著名的趙州法師從諗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他把“吃茶去”作為佛家修行的偈語)、佛生日,丙申年(佛生日指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為農(nóng)歷四月初八)。丙申年為壺的制作年代萬歷丙申(1596年)。在佛的生日制成此壺有其特殊的意義,也說明如曜制此紫砂壺的虔誠之心。
圖1 匏瓜壺
陶刻《心經(jīng)》選用了隸體雕刻,隸書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始于戰(zhàn)國,普遍使用于秦代,是古人為了便于書寫而形成的字體,其字形簡樸大雅,所以把它作為刻《心經(jīng)》的首選。陶刻裝飾講究書法的整體效果,把260字的《心經(jīng)》分為22行,除最后一行為8字外,其余每行均為12字,蓋面上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8字。雕刻之前必須熟悉《心經(jīng)》的每個字,在隸書字帖的范本上找到它們的字形,字字都有出處,不馬虎、不生造。雕刻時要使自己進(jìn)入“禪境”,神靜心明,心無旁騖,不急不躁,心手相映,才能刀如筆行,自然流暢。雕刻完成后的《心經(jīng)》整齊劃一,賞心悅目,其中每個字的筆劃都注意起承轉(zhuǎn)收,顯示隸書一波三折、生動活潑的意趣。
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繁忙,從身體健康的角度考慮必須講究勞逸結(jié)合,一把刻有《心經(jīng)》的紫砂壺,壺色深紫,配以金黃色的經(jīng)文賞心悅目。用其泡茶,可使人們沉浸在安靜、空靈的意境中,隨著茶水的注入,似乎可體味到山泉的流淌,以之洗滌心靈,可使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這種境界有茶的作用、水的作用,更有壺的作用?!蛾柫w茗壺系》中有:“幾案有一具.生人閑遠(yuǎn)之思”,這是古代文人對壺的推崇。用之泡茶茗談,更是當(dāng)代人休閑的極致,忙里得閑,也是人生的一件樂事。
茶禪一味,是人生的經(jīng)驗之談。這個“味”,要人們靜心品味。莊子云:“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边@也就是佛家所說的靜能生慧,在品茗中達(dá)到禪的意境.可以幫助我們感悟出生活中、工作中的一些至理,可以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圖2 倒把西施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