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①沙如雪,燕山②月似鉤③。
何當金絡腦④,快走踏清秋。
[注釋]①大漠:廣大的沙漠。②燕山:在河北省,東西走向,構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說為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③鉤:一種彎形的兵器。④金絡腦:即金絡頭,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作者簡介】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世人稱他為“詩鬼”。李賀有二十三首詠馬詩,全都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馬的形象。這些詠馬詩,其實都是托物詠志、借物抒懷之作,通過對馬的吟詠,或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或抨擊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不愛惜人才的現(xiàn)象,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靜品詩境】燕山連綿逶迤,一彎明月當空,明月就像鋒利的吳鉤;平沙萬里,在皎皎明月的映照下就像皚皚冰雪。明月無聲,月下思緒會飄得很遠。“大漠”“燕山”是邊塞征戍之地,令人聯(lián)想到金戈鐵馬的鏖戰(zhàn),仿佛聽到鼙鼓動地、將士吶喊以及戰(zhàn)馬的嘶鳴。李賀身為一介書生,卻涌動著一腔熱血,渴望殺敵報國、馳騁疆場。然而,他的理想只能寄托于詩文,于是在詩中出現(xiàn)了一匹良馬的形象,萬里可橫行,暮到沙源日未闌。它渴望戴著金光閃閃的馬絡頭,肩負起橫行關塞、守衛(wèi)邊疆的重任。馬與李賀合二為一了,在他的眼中,這匹馬長嘶一聲,馬蹄嘚嘚矯健如風,在清秋的原野上風馳電掣。
【細酌珠璣】清秋時節(jié)草黃馬肥,正是駿馬馳騁之時。它向往著平沙如雪、凜凜寒氣的疆場。“快走踏清秋”這五個字,感慨奮發(fā),是詩人火一樣的熱情所化成。一個“踏”字,音韻鏗鏘,足見馬的矯健迅猛,讀者眼前似乎涌現(xiàn)出戰(zhàn)馬疾走如風的英姿,耳邊似乎聽得到清脆的馬蹄聲。這個“踏”字,足見“此馬非凡馬”的特質(zhì),詩人借物抒懷,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