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如
2007年6月15日,馬刺4比0橫掃騎士,贏得了隊史上第四座奧布萊恩獎杯,蒂姆·鄧肯抱著女兒隱匿在人群中,看著帕克和伊娃肆意熱吻,而春風(fēng)得意的老板霍爾特正在接受著記者的采訪:
“你說未來?好吧,沒什么能讓我們退縮的,既然做到了,我們就會一直做下去。”
像誓言,又像是對己隊的要求。
不夠華麗,也缺少激情,一如這支球隊的風(fēng)格。
從上賽季總決賽第六場最后一個籃板球的失手,到今年連續(xù)三場比賽的大勝,這是怎樣的一個鴻篇巨制!
“我們只是相信,只要一直堅持做正確的事情,無論在場上還是場下,只要一直相信,一直堅持,就會取得成功?!?/p>
七年的時間,一支偉大的球隊完成了一次創(chuàng)世之旅。
強者為王
第五場比賽終場哨聲響起,為2013-14賽季的NBA畫上了句號,一個讓人難忘的場面出現(xiàn)了:詹姆斯、韋德、波什、雷·阿倫、巴蒂爾……他們長時間地、心情平和地向勝利者擁抱、祝賀,在馬刺隊的主場。
顯然,這是一場成年人的交鋒,強者為王,馬刺隊贏得了對手的尊重,他們也值得尊敬!
憑借對球的轉(zhuǎn)移和外線投籃,馬刺隊在很多時候都在上演教科書般的進攻,尤其是在第三場比賽的上半場。在五場比賽中,馬刺隊的進攻效率達到124.0,也就是說每100次進攻可以得到124分,這是有這項統(tǒng)計以來最高的。同時馬刺隊52.8%的投籃命中率也是總決賽的一項紀(jì)錄,雖然這還不能描述他們的投籃是如何地美妙,他們一共投中了55個三分球——甚至超過了以往所有打滿了七場比賽的球隊——而命中率高達46.6%!他們有66.5%的得分來自助攻,這也是前所未有的,這個系列賽中馬刺比熱火多轉(zhuǎn)移球473次,其中有三場的傳球次數(shù)超過了100次——這三場他們?nèi)口A了。馬刺在防守端的不斷干擾使邁阿密人的失誤更多,并讓他們退到罰球線之后完全統(tǒng)治了防守籃板球——五場比賽他們僅僅讓對手得到28個進攻籃板球。
贏下的四場比賽都至少贏了15分,這在歷史上只有一次,那還是1960年凱爾特人隊和老鷹隊的比賽。而惟一輸?shù)舻谋荣惙植钪挥袃煞?,這讓馬刺隊創(chuàng)造了總決賽史上的場均最大分差:14分,超過了1965年凱爾特人勝湖人時的12.6分。雖然是4比1獲勝,但圣安東尼奧方面的優(yōu)勢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橫掃的總決賽,考慮到他的對手是兩屆衛(wèi)冕冠軍、陣容整齊的熱火隊——1989年被活塞隊橫掃的時候湖人隊的“魔術(shù)師”約翰遜受傷、拜倫·斯科特不能上場,馬刺隊的表現(xiàn)堪稱史上最佳。而他們今年所展現(xiàn)出的統(tǒng)治力,也將會成為難以企及的巔峰。
“馬刺體系”
每一支成功的球隊都會被總結(jié)出成功的經(jīng)驗,往往冠以“體系”二字,懸之又懸,像泰克斯·溫特的“三角進攻”、里克·阿德爾曼的“普林斯頓”、老尼爾森的“跑轟”等等,而對于馬刺隊,我們很難用如此簡單的詞匯來進行概括。
“馬刺體系”,那是什么?
鄧肯的低位單打?帕克高位掩護后的突破?還是吉諾比利隨心所欲的后撤步跳投?
顯然,這些在比賽中都能看到,但又不是全部,因為你還會清晰地想起其他球員也有同樣個性十足的發(fā)揮。
簡單地概括起來,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所謂的“馬刺體系”:一些愿意傳球、也能傳好球、喜歡無私配合的人,打著合理的籃球。
沒有外界傳說的那么神奇,但卻很難做到,也很難被戰(zhàn)勝。
“籃球的最終目的是投籃,可我們需要的不是出色的投籃,而是偉大的投籃?!辈úňS奇很早就這么說過,他和他的球隊也正是這么做的。如果傳球不能穿透對方的防線,那么馬刺的球員會再傳一次,鮑里斯·迪奧已經(jīng)在很久之前就用行動告訴我們了。
“馬刺體系”不是“體系”,是一種打球的方法,一種思維模式,一種籃球理念。
2012年季后賽中2比0領(lǐng)先的情況下被雷霆隊逆轉(zhuǎn),去年的總決賽又和總冠軍失之交臂,但馬刺的這些球員無動于衷,他們擁有強大的內(nèi)在:堅持做正確的事情,直到事情真的發(fā)生變化為止。
對于媒體的提問,波波維奇總是用一兩個簡單的單詞回答,多數(shù)時候,甚至答非所問,這就是他的治隊方針:做永遠比說重要,他要時刻把這種精神灌輸給他的球員。
“馬刺體系”成功的前提是穩(wěn)定,任何一支擁有三名偉大的球員、并且他們堅持十幾年如一日的在一起摸爬滾打的球隊,都有可能達到2014年的馬刺隊的境界,很遺憾,能做到這一點的球隊幾乎沒有。
“我的秘密?就是我身后的這些球員和波波維奇教練,就是我們這個團隊。”這就是霍爾特成功的秘密,十多年來,他從來沒有想過拆散球隊,他得到了應(yīng)有的回報。
鄧肯說,他除了拼,沒有任何辦法;帕克說,他要讓鄧肯在退役時身處巔峰;吉諾比利說,他要把一些事情翻過來。最后,他們都做到了,這就已經(jīng)足夠了。
也許,用“馬刺精神”來形容更為恰當(dāng)。
一個和九個
第五場比賽還剩下6分30秒的時候,詹姆斯被雷·阿倫換下,再也沒有回到場下。這是熱火惟一能給詹姆斯的一點顏面了,當(dāng)球隊連續(xù)第三次經(jīng)歷潰敗的時候,他不應(yīng)該留在場上,因為他是這個系列賽中惟一一個還能站在馬刺掀起的巨浪中屹立不倒的人。
美國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叫勝利替換值的數(shù)據(jù)WARP(Wins Above Replacement Player),用來衡量球員在球隊中的作用。勒布朗·詹姆斯的這項數(shù)據(jù)為21.4,高居聯(lián)盟第二,而馬刺方面最高的是鄧肯,只有9.6。過去四個賽季熱火“三巨頭”的WARP值有兩年進入歷史前六,分別是2011年的45.9和2013年的45.3,這說明他們以巨星為核心的建隊方針是成功的。馬刺隊方面三名WARP值最高的球員加在一起只有25.4,但其他的球員總共卻能貢獻22.7——在1978年以來參加總決賽的所有球隊中高居第一。
盡管韋德因為膝蓋的傷勢狀態(tài)有所下降,而波什的球風(fēng)越來越單調(diào)——基本變成了大號炮臺,但熱火還是全聯(lián)盟球星質(zhì)量最高的球隊,并且他們的球星戰(zhàn)術(shù)也是最成功的。
馬刺隊沒有球星——這是一支常規(guī)賽沒有球員出場超過30分鐘的球隊,當(dāng)然我們也可以說馬刺隊遍地球星——總決賽MVP至少有三個人有資格參選:鄧肯、帕克和倫納德,吉諾比利和迪奧的表現(xiàn)也非常讓人難忘。單從FMVP的字面意思來解釋,似乎“皇帝”詹姆斯更應(yīng)該當(dāng)選——如果最終的比分是4比3的話相信他很有可能成為杰里·韋斯特之后第二個創(chuàng)造歷史的球員。
第五場比賽大家都注意到了詹姆斯最后一節(jié)沒怎么出場,也有人看到了韋德的12投僅有4中,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倫納德六犯離場、丹尼·格林五投全失一分未得、帕克也是前八投全失。
這兩種風(fēng)格沒有高低之分,以往也都不乏成功的先例,熱火輸?shù)舯荣惖脑蚴瞧渌麅蓚€“巨頭”水準(zhǔn)下降,板凳球員軟弱無力、去年做了貢獻的角色球員今年集體衰退——這個團隊的絕大部分人,下賽季都不會在邁阿密。整個系列賽,詹姆斯一共給隊友48次傳球直接出手,他們只命中20個,也就是說,詹姆斯整個總決賽的助攻總數(shù)只有20次。這種情況下,贏球簡直是妄想。
斯波斯特拉的用人也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他的執(zhí)教哲學(xué)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管是劉易斯、巴蒂爾、比斯利,還是錢莫斯,不用就是徹底撤出輪換陣容,用就一用到底——比如最后一場的雷·阿倫,沒有機動靈活的應(yīng)變,看上去更像是帕特·萊利在比賽之前就給他定好,而且不允許他改變一樣。
雖然比賽變成了一邊倒,但這兩種建隊方針的較量不會停止,而2014年的總決賽正是它們之間的巔峰之戰(zhàn),絕對應(yīng)該載入史冊。
總決賽最強角色球員WARP排行
王朝終結(jié)?
“馬刺王朝”和“邁阿密王朝”,這是兩個并不怎么被認可的名詞,盡管前者已經(jīng)在鄧肯的領(lǐng)導(dǎo)下拿了五座總冠軍獎杯,后者則是連續(xù)四年打進總決賽并且成功衛(wèi)冕過。
然而這次總決賽卻極有可能成為兩支球隊的終結(jié)之戰(zhàn)。
馬刺隊的情況大家都清楚:年齡。GDP的年齡總和已經(jīng)達到了107歲,而且均以功成名就,他們不管做什么樣的選擇都屬正常。
熱火方面則要看詹姆斯的態(tài)度,原來的“三巨頭”已經(jīng)變成了“一巨頭”,“皇帝”現(xiàn)在的感覺和2007年在騎士隊的時候沒什么太大的區(qū)別,而以他這幾年的表現(xiàn),不論去哪支球隊都會同樣取得成功。
不管怎么樣,能看到這樣兩支球隊連續(xù)兩年在總決賽中相遇都是球迷的幸事。帕克小鳥依人般地倒在鄧肯懷里,而“石佛”則像歷經(jīng)滄桑后終于成熟的兒子那樣和波波維奇長久擁抱,GDP組合之間身披兩個國旗的互相依偎……這樣的情景足以刻在每個球迷腦海中,而這兩支球隊也將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