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觀點,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做好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當前正值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的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的重要時期,全黨上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認真查找“四風”問題,聽取意見建議,真心服務群眾,在全社會掀起了親民、愛民、敬民、為民之風。走好群眾路線,不僅要深入基層、走到群眾身邊,更要走進群眾心中,真正站在群眾立場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
一、走進群眾心中是走好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彰顯共產(chǎn)黨人的品質(zhì)作風及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走進群眾心中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對群眾來說,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有的還是急事、難事,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牽動他們的情緒,影響他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群眾最講實惠,不需要講大道理和套近乎,而需要干部能設身處地,根據(jù)他們的合理需求,結(jié)合基層的狀況特點、矛盾問題,切實為他們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干部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廣泛開展調(diào)查研究,深入思考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并加以分析,找出問題的主要癥結(jié),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才是走好群眾路線。
走進群眾心中彰顯硬朗的工作作風、務實的工作方法、求真的工作態(tài)度。毛主席曾經(jīng)說:“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走進群眾心中,就是要走出機關,走出文山會海,沉下身子辦實事。通過與群眾面對面接觸、交流,特別是走訪偏遠地區(qū)、困難群眾,同群眾一塊吃苦一塊干,彰顯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良作風和優(yōu)秀品質(zhì)。
走進群眾心中是增強同人民群眾感情的關鍵。走進群眾心中,就是要對群眾有真情,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只有走進群眾心里,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來信當家書,把群眾之事當家事,群眾工作當家業(yè),帶著真心、帶著感情為民辦實事、為民謀實利,才會增進與群眾的感情,黨群干群關系才能越來越融洽,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二、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切實走進群眾心中
走群眾路線,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走進群眾心中最好的時機。在活動中,黨員干部只有老老實實的到群眾中去,接受群眾的批評,聽取群眾的意見,認真整改落實,才能都做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眾看到干部是在真心改進工作作風,真心轉(zhuǎn)變黨風,真心為老百姓辦事情,老百姓才會對我們的黨員干部說實話、講真話,我們的“四風”問題才能夠真正的查找出來,我們的活動整改就符合老百姓的利益,活動就真正的走進了老百姓的“心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真正走進群眾心里去要把握三點:
一要擺正位置。黨員干部要摒棄開展活動就是走走過場、搞搞即時性群眾運動的消極觀念,要明白踐行群眾路線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法寶,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路線,切忌“居高臨下”發(fā)號施令,而要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保持公仆情懷,把自己作為“為民務實清廉”的真正踐行者。只有如此,才能確保黨的群眾路線走正走好。
二要夯實載體。教育實踐活動的載體要因地制宜,要少而精且符合本地經(jīng)濟社會的科學發(fā)展。如果一味地求大、求多,那就會讓群眾和普通黨員干部厭倦甚至抵觸,難以避免形式主義之嫌。如果把以前各種活動的載體翻版,再冠以創(chuàng)新之頭銜,那等于“穿新鞋、走老路”,實乃勞民傷財,不得群眾認同。
三要見真成效?;顒拥某尚б屓罕妬眢w會、來評價,要讓發(fā)展成果來檢驗。活動成效可用必要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來體現(xiàn),但如果以缺乏實質(zhì)內(nèi)容的文字或虛假圖片來夸大成效,那就是脫離了群眾路線。因此,活動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真正解決最突出、老百姓最關切的問題,我們既要把活動開展好,又要把各項工作抓好,以發(fā)展的成果檢驗活動成效。
三、基層黨員干部先行先做、立行立改,身入基層、心入群眾
基層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聯(lián)系最為緊密?!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草野?!比罕娚钤诨鶎?,感受往往最深,最真實準確?;鶎痈刹抗ぷ髯龅煤貌缓?,直接影響群眾對政府的評價。因此,基層領導干部不能只做百姓“眼里”的官,更不能做高于百姓“頭頂”的官,而要做百姓“心里”的官,做百姓的知心人、貼心人。基層黨員干部要先行先做、立行立改,時刻提醒自己發(fā)揚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清廉做官、干凈做事、高尚做人,做到身入基層,心入群眾,群眾才會把干部當親人,才是走進了群眾心中,走好了群眾路線。
走進群眾心中,始于足下。沒有調(diào)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基層干部在實際工作中,身子不能浮在上面,而要向下沉,越是困難、偏僻的地方,越要少坐多跑、少等多看,帶著真誠與群眾面對面地交流,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宣傳國家大政方針和具體措施,以務實的作風打動群眾,教育干部,進一步融洽干群關系;同時,要注重宣傳、發(fā)動群眾,對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要積極請群眾參與,惠及民生的工作要主動請群眾監(jiān)督,把黨和政府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這樣,才能時刻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決策,才能建立起干群互信,搞好基層群眾工作。
走進群眾心中,始于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長期在基層工作的黨員干部像焦裕祿一樣,真心實意服務群眾。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是衡量黨的工作的重要標桿,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基層黨員干部要放下身段,在為民服務中實打?qū)嵉貫槿罕娹k實事、辦好事、辦民生事。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yǎng),更要善于照鏡子,找問題,整合利用一切資源服務于群眾,結(jié)合教育實踐活動,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建立針對性、實效性、長效性規(guī)章機制。
走好群眾路線,就是群眾路線走進群眾心中,黨的關懷走進群眾心中,黨的干部走進群眾心中,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創(chuàng)業(yè)、努力奮斗,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簡介:陳晶 (1982—),女,漢族,籍貫:山東濰坊,單位:中共濰坊市濰城區(qū)委黨校,研究方向:政治經(jīng)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