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菲
記得小時候看父母掛在墻上的結婚照總是很羨慕,因為母親一提起到處借婚紗來拍照的經(jīng)歷,總能講出長長的故事。雖然因為當時婚紗價格昂貴而沒能真正擁有一件婚紗,但穿上婚紗的酸甜苦辣卻永遠留在母親心里。如今再去問一位新娘穿婚紗的感受,她可能先要反問你:“你指哪一件?”毫無疑問,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讓人們對婚紗的選擇無從下手,于是干脆歐式、中式、韓式、日式……各來拍一套,結婚當天亦是一套換完又一套,分別用于迎賓、舉行儀式、敬酒等等,從此穿婚紗也成了體力活。等到兒女問起結婚的感受,大概只能回答“累死了”。如果再問起婚紗,或許就是一臉茫然了。于是,翻開相冊,能看到的只是那天自己忙碌的身影。至于婚紗,也許又被租給別人了吧。甚至這么多年了,早該廢物回收了吧。
一生只穿一次的婚紗,或許實用價值有所欠缺,但卻是開啟新娘一生幸福的紀念。當紀念品在人們心里不斷貶值的時候,英國V&A博物館將80多位新娘的婚禮紀念收集到一起,構成“Wedding Dresses 1775-2014(結婚禮服1775-2014)”展覽。
最終所有禮服散發(fā)著各自的光芒安靜地佇立在寬敞的展廳里,用一種莊重的氣氛向參觀者講述每一件嫁衣背后的故事。沒有太多的導覽,只有簡單的附注和穿著禮服的新娘影像、照片以及結婚地點的圖樣,讓參觀者可以靜靜感受,沉醉在朦朧燈光下的浪漫迷霧里。
如果婚姻源自于愛情,那么嫁衣就是愛情的信物;如果婚姻要做愛情的墳墓,那么嫁衣就是愛情的陪葬。不管嫁衣要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它都應該能夠經(jīng)得起記住美好,或是伴隨一生的考驗,而不是用完即丟的降解產(chǎn)品。
嫁衣是陪伴新娘帶著原本的幸福與新郎攜手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紀念。有時候嫁衣會被稍作修改,以便適應日常穿著,就像是將那天的美好融入了每一天;有時候嫁衣只想穿一次,每次看到都會憶起那日的喜上眉梢;有時候嫁衣要傳給下一輩來穿,一并也把積攢了幾輩的幸福傳遞下去。
政治旗幟下的嫁衣
每一個新娘都想在自己的大日子光彩照人,希望自己的嫁衣美麗別致,將這美好時刻銘記于心,皇室新娘也不例外。只不過中世紀至20世紀,皇室婚禮多為政治聯(lián)姻,關系著兩國之間的結盟。1554年,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與西班牙王子菲利普僅相識2天就結婚了。皇室新娘裝扮驚艷,是為了彰顯她的國家威信,同時打動準新郎的心,讓他心甘情愿地把他的國家財富給她。同時,她的珠寶也是兩國談判的砝碼,作為她嫁妝的一部分。為此,皇室總是使用最昂貴的,也盡可能多的各種材料來制作婚紗,天鵝絨、絲綢、錦緞、毛皮齊齊上陣,還要用黃金和白銀做的線縫制起來,在今天看來,頗有些土豪加身的意味。所有的面料都是手工制作,根據(jù)當時的潮流,婚紗款式大多都是上身緊身,袖子長及地面,裙擺拖地幾十米。顏色也要采用只有富人才能買得起昂貴的紅色、紫色以及黑色染料或是價格不菲的天然綠色。此外,婚紗上還要大量地使用寶石和鉆石,各式各樣的藍寶石、紅寶石和珍珠等等讓新娘不論是在陽光下還是在燈光下都閃閃發(fā)光。某些情況下,婚紗甚至會因為鑲了厚厚的珠寶而看不到本來面目。如寶藏般耀眼的禮服講述的是如何玩好國際政治的這場盛大游戲的規(guī)則。婚紗在此時仍是高高在上,讓普羅大眾望而興嘆的事物,但這樣的兩極距離終是要被社會發(fā)展拉近。1816年夏洛特公主與英王喬治四世結婚時穿的銀線編織的婚紗,成為由此類材料制作的最后一件皇家婚紗禮服。這件現(xiàn)今保存完好的盛大、昂貴的禮服,成為一個婚紗時代結束的標志。
維多利亞女王開啟了白色婚紗時代。與歷史上的其他公主君王不同,同樣是皇室婚姻,維多利亞女王并沒有將自己的婚姻作為政權交易的砝碼,還同時為婚姻賦予了“愛情”的涵義?;蛟S是出于這樣的原因,她在與阿爾伯特王子的婚禮上一反傳統(tǒng),身穿一襲由蘇格蘭藝術家William Dyce設計的象牙白真絲長裙,拖尾長達18英尺,搭配一條短披紗。在此之前,皇室新娘皆是頭戴寶石皇冠,維多利亞女王佩戴的則是橙花編成的源于西班牙古風的花冠。這在當時驚世駭俗的裝扮,迅速引領了一場全新的社會風尚,新娘在婚禮上頭戴花環(huán)、披上面紗、身穿白色婚紗成為了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習俗。
白色禮服非常不易打理,不僅容易臟,而且依照當時簡陋的洗衣方式,意味著婚紗只能穿一次,因此白色禮服雖然盛行,但仍是有錢人家或貴族女兒才能擁有,比如一件1903年前后設計的米白色婚紗,其造價就相當于當時一個侍女一整年收入的四分之三,相當昂貴。較富裕的平民一般穿淡色或白色的婚紗,這就形成了一種所處的社會地位越底,身穿婚紗的顏色越重的等級觀念。不過,披上面紗和佩戴花冠卻是平民也可以仿效的,買不起或買不到新鮮橙花的新娘們同樣可以用蠟編制花冠來期許如維多利亞女王一般的美好愛情。
1947年伊麗莎白女王二世與菲利普親王的婚禮,是第一次通過電視向全國直播的皇室婚禮。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婚紗,出自Norman Hartnell爵士之手,他從佛羅倫薩畫家波提切利的名畫“Allegory of Painting (繪畫的寓言)”獲取靈感,用高貴雅致的珍珠與晶瑩剔透的水晶做成小花,裝飾在公主的婚禮服上襯托公主尊貴典雅的形象。這款以文藝復興概念設計的傳統(tǒng)婚紗,手工縫綴了一萬顆珍珠。象牙色的錦緞配上珍珠及水晶的縫紉手法和精細繁復的手工刺繡,充分顯示了“日不落帝國”的尊貴與華麗。對于戰(zhàn)后經(jīng)濟還沒復蘇的英國來說,這樣的奢華禮服也飽含政治意味。公主選擇戰(zhàn)后立即結婚是為了鼓舞士氣,告知人們美好的生活即將重新開始,而Norman Hartnell通過在禮裙上繡上花環(huán),傳達了民族復興的信息,暗含著對未來的憧憬,一個更好的時代即將到來。
皇室特產(chǎn)世紀婚禮
1981年7月29日舉行的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的婚禮是300多年來第一位英國王儲和英國貴族小姐的結合,這場婚禮因為灰姑娘的故事從童話國度照進了現(xiàn)實而被稱為“世紀婚禮”。媒體的愈加發(fā)達讓這場婚禮在舉行之前就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皇室婚禮的保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一直在引領婚紗風尚的皇室婚紗更是人們最感興趣的地方,近代每一次的皇室婚禮都能引發(fā)人們對于新娘婚紗無邊無際的猜測。為戴安娜王妃設計并制作婚紗的設計師夫婦——戴維·伊曼紐爾和伊麗莎白·伊曼紐爾,為了躲避全球媒體的蜂擁而至,將他們工作室里大大小小的窗戶都安上了窗簾。即使有人偷拍,也只能拍到外墻和窗簾。他們還購置了昂貴的保險箱,用來存放設計稿及成品。此外,他們還平生頭一遭雇傭了保安。有時,他們故意讓助手從工作室的門縫里往外塞彩色線頭,或是將與婚紗無關的廢布料,丟棄在工作室外的垃圾桶里。這些毫無例外都登上了報紙頭條,記者根據(jù)線頭、布料的顏色和質(zhì)地,天馬行空猜度一番,最夸張的推斷是,王妃將穿粉色婚紗登場!好在直到婚禮開場,還沒有一家媒體獲得與婚紗有關的任何正確信息。
戴安娜王妃的婚紗設計通過對數(shù)十套包含王室新娘婚紗在內(nèi)油畫雕刻,以及包括維多利亞女王、多位首相夫人在內(nèi)的名人肖像的研究,篩選出最具王室與權威特征的裝飾要素和演變趨勢。最終的設計方向確定為在婚紗上盡量多地使用蕾絲,同時加上當時流行的時尚元素。蕾絲的設計靈感來自于瑪麗女王時期,通過與原料供應廠商“沃特森·蕾絲”的合作,開發(fā)出一系列宜古宜今的花紋圖案。同時用手工將閃光珠片繡到蕾絲和婚紗布料上,再耗費幾周的時間縫制長達25英尺(約合7.62米)的超長裙擺。最終這件象牙白塔夫綢婚紗,用夸張的泡泡袖、蓬松的輪廓和波浪般起伏的裙擺完美匹配了圣保羅大教堂恢弘與莊嚴,見證了戴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的“世紀婚禮”?;槎Y之后,愛德華和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重新影響婚禮服飾,大大的墊肩和公主風格的造型因此回歸。
威廉王子和凱特·米德爾頓的婚禮因為與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之間結合有些異曲同工,被人們期待為新一場“世紀婚禮”。同樣的保密嚴格,就連縫紉這件婚紗的團隊也是在公開確認的不久前才得知禮服的設計者是Sarah Burton。這些年齡在19到80歲之間的縫紉工匠們每隔30分鐘便會洗手一次,以保持蕾絲花邊原有的顏色與形態(tài)。同時每三小時便會更換一次針線,目的是保持針頭的鋒利。設計師所采用的一些蕾絲花邊只有五便士的大小,這樣的蕾絲圖案每分鐘只能縫紉兩到三厘米。婚紗的設計不僅帶有McQueen的風格,也同樣注入了蕾絲浪漫元素。不過凱特王妃的婚紗比以往的皇室婚紗更容易獲得,婚紗曝光的24小時之內(nèi),全球購物網(wǎng)站上與其相似設計的婚紗銷量即刻飆升。
定制嫁衣
20世紀一股新娘禮服新風潮隨著二戰(zhàn)后的經(jīng)濟復蘇應運而生,人們無需再像戰(zhàn)爭期間那樣節(jié)衣縮食,普通新娘也開始只為自己的大日子定制嫁衣。1957年Laurel Heath即將邁入她的第二次婚姻,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她幸運地收到了Norman Hartnell為她設計的結婚禮服。要知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結婚禮服、加冕禮服都出自Norman Hartnell之手。這是Laurel第一次親身體驗Norman Hartnell的高超技藝和精益求精。Laurel不想讓自己像初婚新娘那樣因為曳地長裙而手忙腳亂,所以Norman Hartnell為她制作的裙子只到小腿中間,裙子是圓形的,完全采用了芭蕾舞裙的制作方法。這種剪裁方式在那時候十分時髦,同年上映的Audrey Hepburn(奧黛麗·赫本)的電影 Funny Face(《甜姐兒》)里也有很多類似的款式。經(jīng)典的緊身上衣搭配圓闊裙擺,再加上一點性感的蕾絲和趣味的串珠,這件禮服與戰(zhàn)后50年代后期優(yōu)雅回歸、充滿魅力的時代風格緊密結合在一起。為了展示令她興奮又幸福的黑白相間珍珠婚戒,Laurel不想在婚禮上戴手套。不過為了尊重傳統(tǒng),她請設計師設計了長至手部中間的袖長。在袖口部分,蕾絲被剪裁成了精致的斜邊,這樣的設計恰好露出她的手指。定制設計使得Laurel的故事跟禮服一起留存了下來,每當看到這件禮服時,她都能再次體會到婚禮那天禮服的重量和幸福的感覺。
定制婚紗改變了人們對于婚紗就是那種白色緊身大擺連衣裙的觀念,作為新娘與設計師合作的作品,是設計師對新娘婚禮期許的藝術表達,融入了新娘的獨特味道。超模Kate Moss(凱特·莫絲)在和搖滾樂手Jamie Hince(杰米·辛斯)的婚禮上,穿的就是John Galliano 為她設計的波西米亞風格象牙白婚紗,裙擺采用透視效果,新娘的雙腿在鳳尾裝飾下若隱若現(xiàn)。當時正值John Galliano因發(fā)表反猶太言論而遭封殺的低潮期,Kate依然請他為自己設計婚紗,因為Kate走的第一場秀就是Galliano的,她的21歲、30歲生日禮服裙也都是John Galliano為她設計的,這件婚紗不僅意味著新婚的期許,也串起了Kate Moss和John Galliano之間的美好往事。脫衣舞娘Dita von Teese(黛塔·范·提絲)在與Marilyn Manson(瑪麗蓮·曼森)的婚禮上穿的是Vivenne Westwood設計的紫色低胸婚紗,這樣妖嬈的色彩被Dita von Teese穿得復古感十足,性感卻不顯輕佻,但裙擺下同色吊襪帶透露了Dita的情色本真。名媛模特瑪麗·查特利斯(Mary Charteris)身穿Pam Hogg的設計,婚紗非常貼身,僅有一些布料覆蓋胸部和腹部,再配上大薄紗裙,或許有人覺得不夠莊重,但Mary Charteris穿上恰如其分地凸顯了她的獨特魅力。Katie Shillingford 穿著Gareth Pugh 頗具爭議的灰色雪紡婚紗,粉色頭發(fā)和臉部藏在細長的面紗下,這位兼具未來主義、哥特和后現(xiàn)代風格的異類新娘,引發(fā)了走向兩個極端的好惡評論,不過她看起來很幸福。
在相對發(fā)達的今天,一件定制的禮服并不難得,但人們更加傾向于唾手可得,不再去享受獲得嫁衣的過程和只為自己而來的心情,只想“收貨”不管“收獲”。廉價婚紗雖然讓更廣泛的人群獲得了擁有自己的婚紗的機會,但也在不知不覺中消費著婚姻的價值。人們沉迷于婚禮當天的吵鬧喧囂和更換禮服款式的頻率,不再注重裹在面紗下的期許和縫進針腳里的寓意,在快餐文化中把自己的幸福匆忙吞咽,來不及品嘗個中的美好滋味。(編輯: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