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圣義++許昌浩
與皇室豪紳、富賈、官商相比,民間壽宴往往比較簡樸,雖不算隆重,但也不失溫馨,敬老情深,孝心可鑒。
河南省豫西南一帶民間有“不到花甲不慶壽”之說。但是,豫西南不知何時形成的祝壽習(xí)俗,祝壽多提前一年,也就是過去所說的虛歲,59歲做六十大壽,69歲做七十大壽。八十、九十、百歲都是如此?,F(xiàn)代人祝壽,接受外來風(fēng)俗習(xí)慣,有做88壽的,稱之為“米”壽。有做99壽者,謂之“白”壽,意為百僅缺一也。但舊時風(fēng)俗,百歲老人往往自謙,不言百歲,而只言99。取“九十九,活不夠”之意。
最簡樸的壽宴,普通人家為老人煮幾個雞蛋、蒸一鍋白面饃,也就算是做壽了。出嫁的閨女則要購置壽糕、壽桃回來孝敬老人。
有錢人家則要大排壽宴,廣宴賓朋,為老人祝壽??腿擞H友均要饋贈禮品,有送壽幛、壽匾者,但切忌送鐘表,因送鐘與送終諧音之故。貧窮人家不搞壽宴是可以的,但是不做壽是不行的,即使家徒四壁也不會忘記生日,哪怕再苦再窮,老人過生日那天也要千方百計給老人煮個雞蛋吃,中午盡可能煮碗面條,以示老人“長壽”,略表祝賀。而且從59歲那年做過壽以后,按習(xí)俗往后就不能間斷,年年都要做壽。平常小慶,整十歲大慶。
無論有錢人家還是貧寒人家,每當(dāng)年滿六旬的老人壽誕之日,早飯都要讓老人吃煮雞蛋。將雞蛋煮熟后,用涼水冰過,老人拿在手里,雙手對揉,俗稱“滾運(yùn)氣”。據(jù)說吃了滾運(yùn)氣的蛋,老人可以除百病、去晦氣、交好運(yùn)。
豫西南慶壽,中午飯比較講究,主食必以面條為主。慶壽食用的面條,一般要搟得很薄,因薄的含義為瘦,“瘦”與“壽”諧音,老人吃了取個吉祥長壽之意,故民間有“長壽面條高壽偏”的說法?!捌币矠椤捌x”“拐彎”的意思,意為老人活到長壽的年齡再拐過一個彎兒,如活到八十拐彎兒,是八十多;活到九十拐彎兒,是九十多;一百拐彎兒是一百多,這是世人祝愿老人長壽的俗語。為老人慶壽的午餐被稱為給老人“嚼災(zāi)”,大家把老人的災(zāi)禍都嚼走了,剩下的只有平安幸福了。豫西南一帶直到今天,參加壽宴時吃東西都叫做替老人“嚼災(zāi)”,主食多用面條,俗稱“長壽面”。面條下鍋時,不要扯斷,謂之長壽面。子女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條向老人碗中添一些,謂之“添壽”。豫西南民間有“短壽餃子長壽面,吃了疙瘩活一萬”之說,所以有些地方早上要讓老壽星吃油饃喝疙瘩湯,中午要吃長壽面,但絕不讓老人吃包子和餃子。
按豫西南舊俗,為老人祝壽,親戚朋友要送壽面(一般多為掛面)、壽蛋(雞蛋)、壽糖(紅糖)等禮品,而出嫁的姑娘則要給老人送壽糕、壽桃。有些人做壽不從60歲開始,而從66歲開始。這一天,凡有女兒者,必購豬肉六斤六兩,或買六元六角錢的肉,為父母祝壽。還要蒸核桃般大小的小饅頭66個,請壽者食之,別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俗話說,“吃了閨女買的肉,活到百歲慶大壽”。或者說:“六十六,吃塊肉”,都是指的這段緣由。因此,至今在豫西南民間仍有“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的說法。女兒是娘身上掉下的肉,母親66歲生日時,出嫁閨女都要給母親送去一塊豬肉,以此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民間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鯉魚善“躥”,這一躥老人就算過了難關(guān),太平無事了。為老人祝壽時做“面魚”,也有這個含義。有些地方每當(dāng)父母到了這兩個“忌年”時,女兒都要在立春日的早晨,待天色還未亮?xí)r,將親手煮的兩個雞蛋拿到打麥場上,滾幾圈后,回家讓老人躲在門后吃掉,據(jù)說這樣老人就可以無憂無慮地安度晚年了。
筆者出生在豫西南農(nóng)村,過去壽宴比較簡單實(shí)用,主要是家人親戚團(tuán)聚會餐,同祝老人幸福長壽,主要是討老人高興就行。近些年壽宴興盛,壽宴也變得講究起來:先招待雞蛋、茶點(diǎn)、長壽面。有不少地方,請全村、全族吃壽面,未到的還送上門。吃壽酒時,壽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guī)讉€年齡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開一席。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壽之兆。壽宴過后,壽翁本人或由兒孫代表,向年高輩尊的親族賀客登門致謝,俗稱“回拜”。富有人家還于晚上請戲班坐棚清唱(不化妝、不表演、不登臺,但有鼓樂伴奏)。大多唱喜慶戲文,如《打金枝》《五女拜壽》等。
因?yàn)樽凼羌钊烁吲d的事情,所以,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豫西南民間也有一些關(guān)于這方面的忌諱:豫西南民間忌說45歲。相傳北宋年間,包拯下陳州(今淮陽縣)放糧那一年,包拯45歲,中途遇險。他經(jīng)受很多波折,最后喬裝改扮方逃出險境,幸免于難,故忌言45歲,而改稱44或46歲以避之。豫西南民間忌說73歲和84歲?!捌呤耸?,閻王不叫自己去”,人們都認(rèn)為這兩個歲數(shù)是老人的“損頭”。故老人多以此二數(shù)為忌?;钸^了73歲,就算闖過了一關(guān),可以活到84歲了。到了84歲又是一個關(guān)口。因此亦以減一或增一而避言之。過此二關(guān),便有了長壽百歲的希望。這種說法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有流傳。今天想來多少有點(diǎn)可笑,只不過民間約定俗成而已。人死生有常,固不在此也。
責(zé)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