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杰
古琴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不僅長期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愛,而且還受到了許多佛教僧人的喜愛。特別是禪宗在中國興起以后,僧人中出現(xiàn)了一批對古琴藝術(shù)的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的琴僧。
從古琴文獻來看,對古琴美學思想有直接影響的是禪宗的頓悟說。最早把禪理與琴學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宋人成玉磵,他在《琴論》中說:“攻琴如參禪,歲月磨練,則無所不通?!边@種思想后來被明代著名哲學家、文人李贄加以發(fā)揮,李贄認為“聲音之道可以禪通”(《焚書·征途與共后語》)。明代《溪山琴況》的著者徐上瀛晚年曾寄居僧舍,所以佛教思想對他有較大的影響,他曾提出:“修其清凈貞正,而藉琴以明心見性。”直接將撫琴與觀修自心、明心見性聯(lián)系了起來,將鼓琴看成自我修行的一個過程。
僧人彈琴在唐代文壇已經(jīng)有了相當大的影響。唐詩中描寫古琴的詩最有名的是李白的《聽蜀僧睿彈琴》,還有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白信道教,他其實還有不少寫道家的詩里提到過古琴,但都不如他寫僧人彈琴的這首有名。王維、白居易也有不少詩提到古琴,他們本來就好佛,創(chuàng)作中自然也留下許多佛家思想的印跡。
在中國古琴文化的發(fā)展歷史上,琴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他們是琴樂和佛教兩種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者,而這兩種文化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貫穿北宋一百多年中,就有一個師徒相傳、人才輩出的琴僧系統(tǒng)。他們始終在琴界有著重要地位。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琴道大肆興起?!肮那贋樘煜碌谝弧闭撸攲賹m廷琴師朱文濟。朱文濟之后,北宋的琴家多為僧人。朱文濟的得意門生就是京師的慧日大師夷中,夷中又將琴技傳授給知白、義海,他們都是北宋頗具聲望的琴僧。知白是天臺宗“山家”派大師知禮的同門師弟,則全是知禮的徒弟,他先跟師叔知白學琴,后又受師父之命出游,跟義海學琴,以琴傳播“山家”思想。當時的天臺宗重視居士教育,茶道和琴道是僧人在士大夫中擴展影響的重要手段。天臺宗的茶宴儀式到南宋時在臨濟宗的徑山寺享有盛名,被日本來求學的和尚傳到了日本,琴道應該也有所傳。配有手勢圖的《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后來收錄于《琴苑要錄》中,留傳了下來,這是后人在古琴藝術(shù)傳承發(fā)展中追溯古人指法的重要依據(jù)。
廣陵派是近代流傳影響最廣最大的琴派,它的創(chuàng)始者是清初的徐常遇。在它的傳承過程中,僧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廣陵琴派第八代弟子空塵和尚刊行了《枯木禪琴譜》八卷。這部琴譜收集了三十二首琴曲,其中二十五首為廣陵派傳統(tǒng)琴曲,余下七首一般被認為大部分是空塵和尚自己創(chuàng)作的新曲??諌m是一位行腳僧,一生云游四方,足跡遍及燕齊楚越。他自幼喜愛彈古琴,曾師從于儒釋道不同琴家,幾十年中攜琴游歷,尋訪名師同道,成為琴禪一體的廣陵派名家。
佛教界對空塵大師也有很高的評價,竹禪法師為他的《枯木禪琴譜》撰寫的序中寫道“以琴說法。大道無相,聞聲而入,衣缽流傳,因人說法。今云閑上人,深悟琴學三昧,其住世行道,得教外別傳之旨。更于琴中音律指法,究竟精妙。曾在普陀聆同袍朗珠阇梨彈梅花三弄,曲上人所授,可謂共命之鳥,兩頭一音。復于京都聚首,以手著琴曲出示,爰題以琴說法四字,不異禪宗之有語錄流傳,以共同好云耳。光緒已丑衣弟竹禪題”。并題“以琴說法”贈之。德輝法師說:“知公操縵卅年,合琴與禪為一致,則所發(fā)之音,所定之曲必有超出聲塵之外者矣。”
空塵和尚認為,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琴德和禪理互為表里,都是修身養(yǎng)性之道,他潛心琴學的目的在于以琴喻禪。他不收俗家弟子學琴,他的弟子如:肇慈、印恒、起海、朱渚、如恒、錢鎬齡、錢發(fā)榮、朱兆蓉、邵鼎等多為佛弟子。因空塵不收俗家弟子,清末著名古琴家黃勉之為得廣陵真?zhèn)?,曾暫入空門拜空塵和尚為師,學習古琴?,F(xiàn)在綿延不絕的廣陵派這一脈,基本上是從黃勉之以及秦維翰的再傳弟子孫紹陶傳之。
此外,浙派徐元白的老師是大休和尚,管平湖早年曾在蘇州天平山受過武夷派悟澄和尚的指教。在近代各家琴派中,都不乏方外僧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