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哲
〔關鍵詞〕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困惑;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2—0073—01
一、高中英語新課程實施中的困惑
(一)課堂上對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構建的誤解,導致課堂上教師責任的失效
1.強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自主構建,卻忽視了提供構建知識和能力所必需的支架。在新課程以生為本的理念下,課堂教學雖然在盡力體現(xiàn)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自主構建,但同時也顯露出了諸如活動間缺乏遞進的層次性、活動前沒有任何鋪墊或支架等問題。
2. 強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卻忽視了教師的學法指導和價值引領。調研發(fā)現(xiàn),由于教師普遍認為教學時間緊,于是教學中就以語言知識為中心,經?!摆s時間”講解語言知識或練習。教師讓學生自選內容、自讀課文、自主練習,但不作任何跟蹤性檢查、點撥、講解、評價或反饋。顯然,這樣的教學因教師價值引導、智慧啟迪、思維點撥、學法指導等的喪失而停留在虛假、膚淺層面,學生的認知水平也由此徘徊在原有的水平。
(二)英語課堂教學目標主體不明或定位不準,導致課堂教學目標的失效
1.教學目標主體不明確。判斷教學是否有效取決于學生是否有所收獲和進步,而不是看教師是否完成了某一教學任務。但不少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更多的仍將其著眼點定位在控制學生的學習,而不是引導。
2.教學目標失效。知識和技能目標作為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反而出現(xiàn)缺少或者變得含糊,重點不突出,缺乏可操作性。
(三)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功能缺位或不當
1.過程評價落實不到位。新課程強調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調研結果顯示,不少教師已開始關注過程性評價,不少學校也已形成了“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采用不同的方式把學生的期末、期中和平時成績納入其中。但對于平時成績,更多的只是將學生的歷次月考或單元考成績作為考核的指標,未能從綜合的視角全面衡量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
2. 階段性測試的診斷功能不當。階段性測試包括單元測試、期中測試或期末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某階段學習進行考查,發(fā)現(xiàn)問題,查找原因并采取補救措施,從而調整教學計劃,實現(xiàn)教學行為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調研反饋表明,很少有備課組經常能就某次階段性測試建立數(shù)據(jù)資料庫,對試卷中各小題得分情況和錯題類型進行綜合分析。
二、推進高中英語新課改實施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課堂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關鍵在教師。教師應當轉變英語課堂教學觀念,將傳統(tǒng)的“傳授知識”轉變?yōu)椤鞍l(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將“教學生學會”轉變?yōu)椤敖虒W生會學”,充分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他們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自我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以多種教學方式,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形勢下,有人提出了“教學就是交往”的理念,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氛圍。既然是交往,師生之間就應平等對話,課堂就如一多邊談判的場所,教師只是談判的首席代表,或只是個談判的主持人。結合高中英語課堂實際,至少可以梳理出下列幾種課堂互動關系:教師與全班同學,教師與單個學生,學生個人與學生個人,學生個人與學生小組,學生小組與學生小組。所以新課堂只有適應師生、生生之間多維的、主體的互動關系,才能實現(xiàn)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到合作、主動、探究的轉變。只有采用師生、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開放性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為促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良性發(fā)展,教育部門應該多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提供盡可能多地展現(xiàn)英語教師教學才華的機會,組織一些有推動力和影響力的教育教學活動來促進英語教師業(yè)務素質的提高。同時,為中青年教師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鼓勵他們沿著新課程教學的要求而不斷創(chuàng)新,讓他們成為探索新課改下英語教學思路的領頭人、先鋒隊和主力軍。
編輯:楊慧芳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