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典
抗戰(zhàn)前,徐悲鴻任中央大學藝術(shù)系主任。當時他的作品已盛名遠播,價格不菲。不過徐悲鴻為人淡泊名利,一般不輕易賣畫,結(jié)果徐悲鴻畫作的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引得一些不法之徒動了心思。
其時,南京道署街一裱畫店里,掛出不少署名“悲鴻”的“奔馬”、“八駿圖”及水墨花鳥畫,吸引了不少收藏愛好者前往,售價、行情甚旺。徐悲鴻、蔣碧薇夫婦得知,去看這些以假亂真的偽作。后經(jīng)蔣碧薇多方打聽,終于弄清楚這些假畫的偽造者,是一個名叫任仲年的小青年。
任仲年雖年僅19歲,卻練就一手模仿當代名畫的絕技,不論山水、人物、花鳥,均達到亂真的水平,并以此牟取暴利。曾有一南京文化人家中客廳所懸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張書旂四大畫家之作,均為任仲年一人造假所為,由此可見其功夫非同小可。
一些好心人曾勸他不要行此剽竊之道,他卻一意孤行,竟發(fā)展到在徐悲鴻的眼皮底下以售其奸。徐悲鴻遂由蔣碧薇出面,一紙訴狀將任仲年告上法庭,雙方對簿公堂。
但令徐悲鴻夫婦啼笑皆非的是,官司一直打到省高等法院第五分院,法庭竟然宣告任仲年無罪。一是民國法學界對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另一方面,任仲年的父親多方活動,打通了法院的“關節(jié)”。因此,徐悲鴻敗訴也就在預料之中了。
造假者任仲年在法庭上,也振振有詞地狡辯道:“畫上署名悲鴻,難道就不許我叫任悲鴻嗎?”一下子“你也悲鴻,我也悲鴻”成為當時的流行語。
任仲年雖然逃過了官司,但畢竟心中有鬼,從此不敢在南京再造假畫,而悄悄跑到武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