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聰+俞愛宗+于超
摘要:以Oxford設計的語言學習策略調查表為研究工具,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現(xiàn)狀及其成因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水平不高;朝鮮族大學生較好地應用了補償策略與社交策略,記憶策略是其使用水平最低的一項;教師、應試壓力及民族性格特征是影響朝鮮族大學生學習策略意識形成及應用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8-0012-03
20世紀80年代,黃小華在香港中文大學完成了以“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為題的碩士論文,拉開了我國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帷幕。三十余年來,學者們在策略研究領域里的多年耕耘,使我國的英語學習策略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欣喜之余我們卻發(fā)現(xiàn),或因研究條件所限或因重視程度不夠,有關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卻被放置一角,與其相關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見。為此,本研究立足于對185問卷數(shù)據(jù)及訪談結果的分析,擬對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現(xiàn)狀及其成因進行探索性研究,以期通過這樣的研究為我國朝鮮族初、高中及高校的英語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調查設計
問卷調查是由課題組成員在各被試班級正常教學后,抽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的。研究中使用了美國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Rebecca Oxford所設計的語言學習策略調查表,分別從記憶、認知、補償、元認知、情感、社交策略等六個維度,對185名朝鮮族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現(xiàn)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回收后,課題組對該問卷的信度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該問卷的Cronbachs Alpha值為0.940,這說明該問卷的內在一致性很好,具有很高的信度,能夠保證本研究的科學性與研究結果的可信性。隨后,課題組采用了國際上統(tǒng)計學常用的SPSS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對這185份有效問卷進行了相關的量化統(tǒng)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課題組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分別對朝鮮族大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總體情況,以及其對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的使用水平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全面考察了研究對象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現(xiàn)狀,并探討了影響其策略意識形成及策略使用的相關因素。
表1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
根據(jù)Oxford提出的方法,每個策略平均值的大小反映了被試者使用該項策略的頻率。具體對應關系如下:平均值在4.5-5之間的表示“總是使用”學習策略,3.5-4.4之間的表示“通常使用”學習策略,2.5-3.4之間的表示“使用情況一般”,1.5-2.4之間的表示“通常不使用”學習策略,1.0-1.4之間的表示“幾乎從不使用”學習策略。從表1中2.84的總策略平均值可知,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總體使用水平處于“使用情況一般”的狀態(tài),其策略使用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補償策略(3.20)→社交策略(3.06)→元認知策略(2.88)→情感策略(2.76)→認知策略(2.75)→記憶策略(2.62)。六個維度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是補償策略和社交策略,認知策略與記憶策略的使用頻率則相對較低,但無論較高還是較低,各維度均處在“使用情況一般”的框架中,這說明朝鮮族大學生在策略的使用中并沒有出現(xiàn)極為明顯的偏好。為了能夠全面而清楚地揭示出朝鮮族大學生在各維度、各測試項目上的使用狀況,并透視出影響其策略意識形成與策略使用的主要因素,本文接下來將分別從六個維度對50個測試項目逐一地進行分析與討論。
(一)記憶策略
記憶策略是朝鮮族大學生使用水平最低的一項。從表2中的具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知:1. 朝鮮族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做得最好的是能夠將新學到的知識與已學過的知識相結合(C1);2.被試“通常不使用”單詞卡或肢體語言來幫助記憶單詞(C6、C7);3.在所測試的共9個項目中,有6項的平均值低于總平均分(2.84)。
朝鮮族大學生在記憶策略的使用上之所以呈現(xiàn)出上述態(tài)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策略意識的形成及策略使用的偏好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通過對學生的訪談得知,初、高中階段英語教師多注重對單詞含義及用法的講解,很少向學生講授記憶單詞的方法。這一方面與教師本身的策略意識淡薄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教師本身的策略使用偏好有關。如調查中學生指出老師就曾經這樣跟他們強調過:“這種方法是背單詞最有效的方法,我以前就是這么背的,你們就這么記單詞,肯定沒錯!”所以該班學生背單詞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師說的那種方法去做的,即便老師所說的方法對于某些學生來說并不奏效,但他們還是會照做,只因為“這是老師說的”。
(二)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也是朝鮮族大學生策略使用水平較低的一項。從表2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知:1.朝鮮族大學生更青睞于通過重復讀、寫記憶單詞,并已達到了“通常使用”的程度;2.1.96、2.14、2.40三個平均值揭示出了被試通常不模仿外國人說英語、不閱讀英文報刊以自娛、更不用英語寫筆記、書信或報告等。這說明研究對象在入學前基本上就是通過傳統(tǒng)的讀、寫等反復操練的方法記憶單詞,不能通過多種渠道運用所學過的單詞,沒有將英語閱讀當成一種樂趣,也沒有養(yǎng)成做英語摘要、筆記的好習慣。
朝鮮族大學生在認知策略的使用上所呈現(xiàn)出的態(tài)勢,主要是由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第一,傳統(tǒng)的認知習慣在課堂中仍起著主宰的作用。“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想法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使人們在認知時形成了一種只有將知識落在筆下才心安的心理定式。具體表現(xiàn)就是學校中教師及學生都非常認同“一本書、一支筆、一張紙”的讀寫式單詞認知及記憶方法。第二,辦學條件的制約及中、高考指揮棒的消極作用。在訪談中有學生坦言,“我們英語老師的發(fā)音特不好,跟錄音帶上老外的發(fā)音差遠了,我們學校也沒有外教,你說我們跟誰學?。苛硗?,我們也忙啊,那么多科目要學、要復習,哪有時間去練習口語或是看那些‘閑書(指英文報刊),用英語寫書信、筆記或報告那就更不可能了,寫給誰看啊?有那個必要嗎?”由此可見,學生認知策略的形成多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會受到教師及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制約。
(三)補償策略
補償策略是朝鮮族大學生使用水平最高的一項,其平均分為3.20,這說明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很好地使用了該策略。從表2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知:研究對象在6個測試項目中共有3個達到了“通常使用”的程度,且另外3項均處在“使用情況一般”的框架內。這表明被試在閱讀英語文章時,通常不會去查每一個不認識的字;當想不出某個單詞的意思時,會使用意義相同的詞;遇到不熟悉的英語單詞時,也會猜測它的意思。另外,在英語會話中若是想不起某個詞,他們也會使用手勢或動作來表達。
朝鮮族大學生之所以在補償策略的使用上表現(xiàn)得如此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中、高考壓力的作用下,英語教師通常會使用題海戰(zhàn)術以使學生能夠牢記眾多的知識點并形成一定的應試能力。那么,由于組成補償策略的各個測試項目確實是考試中所必需的一種高效的應試技巧,因此,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平時的大量練習中便逐漸形成了上述的策略使用特點。所以說,朝鮮族大學生在補償策略的使用上所呈現(xiàn)出的高頻狀態(tài)可謂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而教師則扮演了領路人的角色。
(四)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的考察是由9個測試項目共同組成的。朝鮮族大學生對這9個測試項目的使用水平有一項已達到了“通常使用”的程度,即試著找出如何學好英語的方法。這說明研究對象就如何能夠學好英語有著強烈的探索意識,能夠有意識地尋求各種方法并從自身查找原因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但從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其在制定時間表,以使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英語方面就相對差一些,而且還做不到經常尋找可以用英語交談的對象或尋找機會多閱讀英語文章,也不經常考查自己英語學習的進展,這些都是其使用較為薄弱的方面。
朝鮮族大學生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上之所以會表現(xiàn)出上述特點,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英語對他們來說是第三語言。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難免要受到來自母語及漢語的負遷移作用,這使得他們在學習中不得不尋找較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克服負遷移、利用正遷移作用以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而他們在英語學習中不僅會特別留意聽別人如何說、看別人如何做,而且還注意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提高其認知能力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但課題組也發(fā)現(xiàn),也許是由于其自我管理意識稍差的緣故,致使其沒有意識到制定時間表及經??疾樽约簩W習進展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時地給予提醒及敦促。
(五)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的考察是由6個測試項目共同組成的。其中,朝鮮族大學生使用最好的兩項是:當自己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良好時會獎勵自己;即使害怕犯錯,但仍會鼓勵自己說英語。雖然這兩個測試項目的平均值并不是很高,但這也說明研究對象還是較好地使用了這兩個策略。
朝鮮民族文化及其性格特征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對情感策略的使用。課題組在對研究對象進行英語學習策略問卷調查的同時,也對其性格特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185名被試者中,只有12人認為自己的性格為內向,另有29人認為自己的性格為稍稍內向,而其余78%的學生都認為自己的性格為外向、稍稍外向或介于內向與外向之間。朝鮮民族本身所具有的那種豪放、開朗的性格特征不但使朝鮮族大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良好時會通過某種方式來獎勵自己,而且也使得他們在說英語時即使是害怕,但卻也不會顧忌太多,他們會設法使自己心情放松,這些特點的形成與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是分不開的。
(六)社交策略
社交策略的考察是由6個測試項目共同組成的,從表2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知:研究對象在英語交往中,當有聽不懂的地方時,會要求對方說慢一點或重說一遍,遇到問題時也基本能夠做到向別人求助或是要求別人改正自己的錯誤。這說明朝鮮族大學生在與人交往中敢于發(fā)問,有著較為強烈的交往意識,并能通過交往以尋求別人的幫助,這對提高其英語學習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但調查結果也表明,他們卻很少與別人一起練習英語或是試圖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
朝鮮族大學生之所以在社交策略的使用上會呈現(xiàn)出上述特點,主要是因為其較為外向的性格特征使其不害怕與人交往,且敢于主動與人交往。另外,由于初、高中階段更多地注重筆試成績而忽視了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們錯誤地認為口語并不重要,進而忽視了口語的練習。訪談中學生也談到,“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基本不講國外的文化,也許是因為沒有時間,或者那些對我們考試也沒什么用吧!”可見,無論是學生忽視了口語的練習,還是不太知道英語國家文化的現(xiàn)狀,這里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師的不重視也著實地難辭其咎。
三、建議
在對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狀況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后,本文擬對我國的朝鮮族英語教育提出三點粗淺的建議:第一,加強朝鮮族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朝鮮族基礎教育中,英語教師師資力量薄弱的現(xiàn)狀已浮出水面。為此,只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才能使我國的朝鮮族英語教育朝著良性的態(tài)勢發(fā)展。第二,建構基于策略培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組建議在有條件的朝鮮族學校中,可考慮建構一種基于策略培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學校也應積極努力地培養(yǎng)一支“懂策略、肯專研、能培訓”的專家型的師資隊伍,以保證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高效運行。第三,策略知識納入教師職后培訓課程體系。部分教師策略意識淡薄、策略知識匱乏,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為此,課題組建議在教師職后培訓體系中增設英語學習策略培訓模塊,以使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夠接受并掌握良好的英語學習策略知識,使他們終有一天都能夠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學習策略專家。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2]錢曉霞.教師行為對學生學習策略形成的影響[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4).
[3]黎華.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與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5,(2).
[4]姚瑛.黔東南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分析[J].凱里學院學報,2006,(2).
[5]齊聰,俞愛宗.大學英語弱勢學習群體學習策略培訓的行動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3).
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簡介:齊聰(1979—),男,吉林輝南人,延邊大學師范學院講師,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SBI模式的民族特色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行動研究”(GH11044);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基于歧義容忍度的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
踐”(吉教高字[2012]45號)
(四)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的考察是由9個測試項目共同組成的。朝鮮族大學生對這9個測試項目的使用水平有一項已達到了“通常使用”的程度,即試著找出如何學好英語的方法。這說明研究對象就如何能夠學好英語有著強烈的探索意識,能夠有意識地尋求各種方法并從自身查找原因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但從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其在制定時間表,以使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英語方面就相對差一些,而且還做不到經常尋找可以用英語交談的對象或尋找機會多閱讀英語文章,也不經??疾樽约河⒄Z學習的進展,這些都是其使用較為薄弱的方面。
朝鮮族大學生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上之所以會表現(xiàn)出上述特點,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英語對他們來說是第三語言。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難免要受到來自母語及漢語的負遷移作用,這使得他們在學習中不得不尋找較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克服負遷移、利用正遷移作用以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而他們在英語學習中不僅會特別留意聽別人如何說、看別人如何做,而且還注意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提高其認知能力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但課題組也發(fā)現(xiàn),也許是由于其自我管理意識稍差的緣故,致使其沒有意識到制定時間表及經??疾樽约簩W習進展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時地給予提醒及敦促。
(五)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的考察是由6個測試項目共同組成的。其中,朝鮮族大學生使用最好的兩項是:當自己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良好時會獎勵自己;即使害怕犯錯,但仍會鼓勵自己說英語。雖然這兩個測試項目的平均值并不是很高,但這也說明研究對象還是較好地使用了這兩個策略。
朝鮮民族文化及其性格特征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對情感策略的使用。課題組在對研究對象進行英語學習策略問卷調查的同時,也對其性格特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185名被試者中,只有12人認為自己的性格為內向,另有29人認為自己的性格為稍稍內向,而其余78%的學生都認為自己的性格為外向、稍稍外向或介于內向與外向之間。朝鮮民族本身所具有的那種豪放、開朗的性格特征不但使朝鮮族大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良好時會通過某種方式來獎勵自己,而且也使得他們在說英語時即使是害怕,但卻也不會顧忌太多,他們會設法使自己心情放松,這些特點的形成與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是分不開的。
(六)社交策略
社交策略的考察是由6個測試項目共同組成的,從表2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知:研究對象在英語交往中,當有聽不懂的地方時,會要求對方說慢一點或重說一遍,遇到問題時也基本能夠做到向別人求助或是要求別人改正自己的錯誤。這說明朝鮮族大學生在與人交往中敢于發(fā)問,有著較為強烈的交往意識,并能通過交往以尋求別人的幫助,這對提高其英語學習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但調查結果也表明,他們卻很少與別人一起練習英語或是試圖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
朝鮮族大學生之所以在社交策略的使用上會呈現(xiàn)出上述特點,主要是因為其較為外向的性格特征使其不害怕與人交往,且敢于主動與人交往。另外,由于初、高中階段更多地注重筆試成績而忽視了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們錯誤地認為口語并不重要,進而忽視了口語的練習。訪談中學生也談到,“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基本不講國外的文化,也許是因為沒有時間,或者那些對我們考試也沒什么用吧!”可見,無論是學生忽視了口語的練習,還是不太知道英語國家文化的現(xiàn)狀,這里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師的不重視也著實地難辭其咎。
三、建議
在對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狀況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后,本文擬對我國的朝鮮族英語教育提出三點粗淺的建議:第一,加強朝鮮族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朝鮮族基礎教育中,英語教師師資力量薄弱的現(xiàn)狀已浮出水面。為此,只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才能使我國的朝鮮族英語教育朝著良性的態(tài)勢發(fā)展。第二,建構基于策略培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組建議在有條件的朝鮮族學校中,可考慮建構一種基于策略培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學校也應積極努力地培養(yǎng)一支“懂策略、肯專研、能培訓”的專家型的師資隊伍,以保證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高效運行。第三,策略知識納入教師職后培訓課程體系。部分教師策略意識淡薄、策略知識匱乏,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為此,課題組建議在教師職后培訓體系中增設英語學習策略培訓模塊,以使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夠接受并掌握良好的英語學習策略知識,使他們終有一天都能夠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學習策略專家。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2]錢曉霞.教師行為對學生學習策略形成的影響[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4).
[3]黎華.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與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5,(2).
[4]姚瑛.黔東南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分析[J].凱里學院學報,2006,(2).
[5]齊聰,俞愛宗.大學英語弱勢學習群體學習策略培訓的行動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3).
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簡介:齊聰(1979—),男,吉林輝南人,延邊大學師范學院講師,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SBI模式的民族特色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行動研究”(GH11044);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基于歧義容忍度的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
踐”(吉教高字[2012]45號)
(四)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的考察是由9個測試項目共同組成的。朝鮮族大學生對這9個測試項目的使用水平有一項已達到了“通常使用”的程度,即試著找出如何學好英語的方法。這說明研究對象就如何能夠學好英語有著強烈的探索意識,能夠有意識地尋求各種方法并從自身查找原因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但從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其在制定時間表,以使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英語方面就相對差一些,而且還做不到經常尋找可以用英語交談的對象或尋找機會多閱讀英語文章,也不經??疾樽约河⒄Z學習的進展,這些都是其使用較為薄弱的方面。
朝鮮族大學生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上之所以會表現(xiàn)出上述特點,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英語對他們來說是第三語言。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難免要受到來自母語及漢語的負遷移作用,這使得他們在學習中不得不尋找較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克服負遷移、利用正遷移作用以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而他們在英語學習中不僅會特別留意聽別人如何說、看別人如何做,而且還注意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提高其認知能力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但課題組也發(fā)現(xiàn),也許是由于其自我管理意識稍差的緣故,致使其沒有意識到制定時間表及經??疾樽约簩W習進展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時地給予提醒及敦促。
(五)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的考察是由6個測試項目共同組成的。其中,朝鮮族大學生使用最好的兩項是:當自己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良好時會獎勵自己;即使害怕犯錯,但仍會鼓勵自己說英語。雖然這兩個測試項目的平均值并不是很高,但這也說明研究對象還是較好地使用了這兩個策略。
朝鮮民族文化及其性格特征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對情感策略的使用。課題組在對研究對象進行英語學習策略問卷調查的同時,也對其性格特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185名被試者中,只有12人認為自己的性格為內向,另有29人認為自己的性格為稍稍內向,而其余78%的學生都認為自己的性格為外向、稍稍外向或介于內向與外向之間。朝鮮民族本身所具有的那種豪放、開朗的性格特征不但使朝鮮族大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良好時會通過某種方式來獎勵自己,而且也使得他們在說英語時即使是害怕,但卻也不會顧忌太多,他們會設法使自己心情放松,這些特點的形成與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是分不開的。
(六)社交策略
社交策略的考察是由6個測試項目共同組成的,從表2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知:研究對象在英語交往中,當有聽不懂的地方時,會要求對方說慢一點或重說一遍,遇到問題時也基本能夠做到向別人求助或是要求別人改正自己的錯誤。這說明朝鮮族大學生在與人交往中敢于發(fā)問,有著較為強烈的交往意識,并能通過交往以尋求別人的幫助,這對提高其英語學習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但調查結果也表明,他們卻很少與別人一起練習英語或是試圖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
朝鮮族大學生之所以在社交策略的使用上會呈現(xiàn)出上述特點,主要是因為其較為外向的性格特征使其不害怕與人交往,且敢于主動與人交往。另外,由于初、高中階段更多地注重筆試成績而忽視了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們錯誤地認為口語并不重要,進而忽視了口語的練習。訪談中學生也談到,“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基本不講國外的文化,也許是因為沒有時間,或者那些對我們考試也沒什么用吧!”可見,無論是學生忽視了口語的練習,還是不太知道英語國家文化的現(xiàn)狀,這里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師的不重視也著實地難辭其咎。
三、建議
在對朝鮮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狀況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后,本文擬對我國的朝鮮族英語教育提出三點粗淺的建議:第一,加強朝鮮族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朝鮮族基礎教育中,英語教師師資力量薄弱的現(xiàn)狀已浮出水面。為此,只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才能使我國的朝鮮族英語教育朝著良性的態(tài)勢發(fā)展。第二,建構基于策略培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組建議在有條件的朝鮮族學校中,可考慮建構一種基于策略培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學校也應積極努力地培養(yǎng)一支“懂策略、肯專研、能培訓”的專家型的師資隊伍,以保證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高效運行。第三,策略知識納入教師職后培訓課程體系。部分教師策略意識淡薄、策略知識匱乏,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為此,課題組建議在教師職后培訓體系中增設英語學習策略培訓模塊,以使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夠接受并掌握良好的英語學習策略知識,使他們終有一天都能夠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學習策略專家。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2]錢曉霞.教師行為對學生學習策略形成的影響[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4).
[3]黎華.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與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5,(2).
[4]姚瑛.黔東南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分析[J].凱里學院學報,2006,(2).
[5]齊聰,俞愛宗.大學英語弱勢學習群體學習策略培訓的行動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3).
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簡介:齊聰(1979—),男,吉林輝南人,延邊大學師范學院講師,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SBI模式的民族特色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行動研究”(GH11044);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基于歧義容忍度的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
踐”(吉教高字[201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