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楊樹生物能源真菌的篩選研究

2014-07-24 19:02趙桂華蔣繼宏
西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楊樹油脂菌絲

趙桂華 蔣繼宏 趙 楠

(1.江蘇農(nóng)林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句容 212400;2.江蘇師范大學江蘇省藥用植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 徐州 221000)

楊樹生物能源真菌的篩選研究

趙桂華1,2蔣繼宏2趙 楠1

(1.江蘇農(nóng)林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句容 212400;2.江蘇師范大學江蘇省藥用植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 徐州 221000)

為了篩選楊樹上潛在的生物能源油脂真菌,對5種楊樹的健康樹皮、韌皮部、邊材和葉片真菌組織進行分離和鑒定,并檢測了菌絲和孢子內含油脂。結果表明,試驗共分離 4 674 塊組織,得到真菌菌落 4 501 個,占分離組織總數(shù)的96.3%,細菌菌落173個,占3.7%。其中非產(chǎn)油脂真菌菌落 4 043 個,占89.8%; 產(chǎn)油脂菌落458個,占整個菌落總數(shù)的10.2%。根據(jù)真菌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鑒定,其隸屬于接合菌門、擔子菌門和半知菌亞門10屬,80%為半知菌亞門的真菌,其中,腐皮鐮刀菌是一株高產(chǎn)油脂的真菌。產(chǎn)油脂真菌的出現(xiàn)與楊樹種類和季節(jié)無相關性,而與真菌種類有關系。

楊樹;生物能源;油脂真菌;篩選;鑒定

生物能源真菌,又稱油脂真菌或脂肪真菌,是指在真菌個體中存在大量的油脂或脂肪體。真菌是綠色能源的一個全新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利用各種資源微生物,尋找和開發(fā)富產(chǎn)高油脂的微生物,這可能是解決部分能源的途徑之一。如粉紅粘帚霉(Gliocladiumroseum)可產(chǎn)生多種烴類組分的生物燃料,油脂酵母屬(Lipomyces)、鐮刀菌屬(Fusarium)、被孢霉屬(Mortierella)的油脂真菌可產(chǎn)生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隨著我國用于農(nóng)作物種植的土地資源不斷減少,合理利用自然界的產(chǎn)脂微生物,將是今后長期的一項重要任務。真菌生物油脂的開發(fā)符合國民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可以緩解部分能源緊缺矛盾,備受各國重視。

由真菌、細菌和藻類產(chǎn)生的生物油脂,又稱單細胞油質[1]。微生物細胞內合成和貯存的油脂超過細胞干質量的20%,稱為產(chǎn)油微生物[2-3],從產(chǎn)油微生物中提取的油脂稱為微生物油脂。如斯達氏油脂酵母(Lipomycesstarkeyi)菌體油脂含量為52%[4],有些微生物菌體油脂含量可達到60%以上[5-6],菜豆殼球孢菌(Macrophominaphaseolina,MOD-1)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74.32%[7]。真菌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飽和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和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和棕櫚油酸)[8],如深黃被孢霉(Mortierellaisabellina)的油脂內含有4.6%的花生四烯酸、5.78%~6.59%的C-亞麻酸[9]、 9.44%的γ-亞麻酸[10], 高山被孢霉(M.alpine)[11]、水霉(Saprolegoniasp.)和輪梗霉(Diasporangiumsp.)菌體內產(chǎn)生的油脂屬于二十碳五烯酸(EPA)和ω-3多不飽和油脂酸[12]。科學家發(fā)現(xiàn)被孢霉屬(Mortierella)、根霉屬(Rhizopus)、小克銀漢霉屬(Cunninghamella)能產(chǎn)生新的α-亞麻酸,一些低等絲狀真菌成了α-亞麻酸的又一新來源。真菌是一種可再生的生物資源,一株優(yōu)良的油脂真菌應具備營養(yǎng)簡單、生長繁殖快、周期短、適應性強、能規(guī)模化培養(yǎng)、可連續(xù)生產(chǎn)等優(yōu)點。

在真菌界五個亞門的真菌中,每一個亞門都有產(chǎn)油脂真菌;在子囊菌亞門中,科學家對內孢霉目(Endomycetales)的產(chǎn)油脂酵母菌的研究最多,其他幾個亞門的產(chǎn)油脂真菌種類和數(shù)量有差異。國外對油脂真菌灰綠青霉(Penicilliumglaucum)的研究始于1894年,從該菌的分生孢子中提抽到了7%的油脂[1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為了解決油源匱乏問題,利用產(chǎn)脂內孢霉(Endomycesvernalis)生產(chǎn)油脂,20世紀40年代發(fā)現(xiàn)斯達氏油脂酵母(Lipomicesstarkeyi)、膠粘紅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曲霉屬(Aspergillus)及毛霉屬(Mucor) 等高產(chǎn)油脂真菌[14-15],后來在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分別對被孢霉屬(Mortierellaspp.)[9]、曲霉屬(Aspergillus)、鐮刀菌屬(Fusaroum)、青霉屬(Penicillium)、根霉屬(Rhizopus)以及酵母菌的產(chǎn)脂能力進行了研究[16]。我國對產(chǎn)脂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鞭毛菌[12,17-20]、接合菌[18,20-22]、子囊菌及半知菌亞門的交鏈孢(Alternariasp.)、曲霉(Aspergillussp.)、擬莖點霉(Phomopsissp.)[23]、菜豆殼球孢(Macrophominaphaseolina,MOD-1)[7]、莖點霉(Phomasp.)[24]和黑核桃(Juglansregia)內生真菌HJ1(無真菌名稱)等方面[8]。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報道的含油脂菌株大多數(shù)都是從土壤、水、農(nóng)作物剩余物中分離得到,少數(shù)來自黑核桃[8]、意大利楊(Populuseuramevicana)[24]、桑樹(Mulussp.)[7]等木本植物。本研究通過對5種健康楊樹的組織分離、純化、鑒定,從中篩選油脂含量高、具有開發(fā)潛力的真菌菌株,為今后的油脂開發(fā)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

從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分別在山東省費縣、沂南縣、沂水縣和蒙陰縣,江蘇省泗陽縣和句容市采集5~20年生的I-69楊(PopulusdeltoidesBartr. cv. Lux′)、I-72楊(P.deltoidesBartr. cv. ‘Lux’)、南林351楊(P.deltoidesharvard. ×P.deltoideslux)、I-107楊(Populus×euramericanaCL ‘74/76’)和南林895楊(Populus×euramericanacv. ‘Nanlin895’)的健康樹皮、韌皮部、邊材和新鮮葉片,帶回實驗室供組織分離使用。從江蘇句容市到山東沂水縣采集地位于北緯31°84′00″~35°54′00″,東經(jīng)117°24′00″~120°68′00″, 海拔30~100 m,使用GPS測定采集地點的地理方位。

1.2 真菌組織分離法

取楊樹的健康樹皮、韌皮部、邊材和葉片,用70%乙醇棉球擦3次后,在酒精燈上燒去多余的乙醇,用無菌的解剖刀切取組織進行分離[25],每個樣品分別分離40~50皿,每皿5~6塊組織,放入(25±1)℃、RH 70%、黑暗的PRX-250A智能人工氣候箱內培養(yǎng)。5 d后檢查統(tǒng)計每種楊樹上各類真菌出現(xiàn)的頻率,并進行純化培養(yǎng),保留菌種待用。

1.3 菌絲和孢子內含油脂的檢測方法

在PDA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5~7 d的菌落,通過肉眼觀察后,做成臨時玻片在德國蔡斯ZEISS Imager.A1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染色)。以看到菌絲和孢子內有油脂球體存在為標準,再根據(jù)油脂顆粒大小和多少確定含油量的高低,對于富含油脂的菌株將進一步純化保存。

1.4 真菌鑒定

在PDA上培養(yǎng)7 d后,觀察菌落形態(tài)、顏色和生長速度,根據(jù)不同真菌的顯微形態(tài)特征進行鑒定。

1.4.1 接合菌亞門和擔子菌亞門的真菌培養(yǎng) 按照正常的PDA平板培養(yǎng)方法,在5~7 d內均可產(chǎn)生孢子。

1.4.2 絲孢綱真菌的培養(yǎng) 由于絲孢綱真菌不產(chǎn)生子實體,并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產(chǎn)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可采用載玻片培養(yǎng)法[26]培養(yǎng)1~3 d(因真菌種類不同,產(chǎn)生分生孢子的時間長短也不同);能夠很清楚的看到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產(chǎn)生方式。

1.4.3 腔孢綱真菌的培養(yǎng) 在PDA培養(yǎng)基上,黑盤孢目和球殼孢目的真菌需要經(jīng)過10~20 d的培養(yǎng),待產(chǎn)生分生孢子盤或分生孢子器,并有成熟的分生孢子時,用徒手切片法或石蠟切片機將子實體切成10~15 μm厚度。

將以上3種培養(yǎng)方法產(chǎn)生的孢子做成臨時玻片,在德國蔡斯ZEISS Imager.A1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接合菌亞門孢囊梗、孢子囊和孢囊孢子,擔子菌亞門和半知菌亞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大小、形狀、顏色,并拍照、測量,根據(jù)各個菌株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鑒定[27-33]。不產(chǎn)生任何孢子的菌株和細菌暫未作鑒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油脂真菌的分離

不同種類的楊樹或同一株楊樹不同部位的真菌種類和數(shù)量稍有差異。本研究共分離 4 674 塊組織,得到真菌菌落 4 501 個,占分離組織的96.3%,細菌菌落173個,占3.7%。在 4 501 個菌落中,非產(chǎn)油脂真菌菌落 4 043 個,占89.8%;產(chǎn)油脂菌落458個,占10.2%,5種楊樹不同分離部位的產(chǎn)油脂菌株數(shù)量為6.3%~14.8%(表1)。

從各種楊樹不同部位分離到的菌株鏡檢結果表明,雖然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存在產(chǎn)油脂真菌,但分布無規(guī)律,至于一些優(yōu)良的產(chǎn)油脂真菌存在楊樹哪一個部位,取決于真菌種類。

表1 不同楊樹的油脂真菌分離

2.1.1 從菌落形態(tài)特征初步判斷產(chǎn)油脂真菌 通過對菌落顏色觀察,可以初步判斷真菌菌絲內是否含油脂。大多數(shù)油脂含量較高菌落一般都會有白色、紅色、淡黃色、黃色和深黃色(圖1),絨毛狀的氣生菌絲,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菌落表面有類似小油點的亮光,這是鐮刀菌(Fusariumspp.)和枝頂孢(Aremoniumspp.)的一些種類菌落特征,腐皮鐮刀菌是一株高產(chǎn)油脂的真菌。少數(shù)無氣生菌絲的、黑色菌落的菌絲內也含有較高油脂,如褐棗霉(Spadicoidesbina)、盾殼霉(Coniothyriumsp.)。

2.1.2 鏡檢確定含油脂真菌 確定產(chǎn)油真菌可采用菌落觀察和顯微鏡檢查相結合的方法。由不同真菌的鏡檢結果可以看出,每一種真菌產(chǎn)油脂數(shù)量,以及真菌在生長過程中產(chǎn)油脂時間均有明顯差異。菌絲內油脂體的大小與產(chǎn)油量直接相關,油脂體的形狀有球形、橢圓形、圓柱形、長方形、啞鈴形(圖2),雖然不同真菌的油脂形狀有差異,但在同一種真菌的菌絲內油脂形狀和大小也不同,單個油脂體的大小為2.1~63.7 μm。在一個菌絲細胞內能產(chǎn)生一個至多個油脂體,且大小和形狀不同。因真菌種類不同,故油脂體在菌絲內存在的狀態(tài)也有差異,有的油脂體在菌絲內不易被壓出來,如彎孢(Curvularialunata)、褐棗霉(S.bina)、鐮刀菌(Fusariumspp.)等菌株;而有些真菌的油脂極易被從菌絲中壓出來,如膠孢炭疽(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見圖3。在顯微鏡下可見油脂體的顏色有深淺之分,可能與油脂種類、產(chǎn)生時間及不同觀察面有關(圖2),甚至同一真菌的不同生長階段(或培養(yǎng)時間)油脂含量也有差異,在大多數(shù)的含油脂真菌中,以培養(yǎng)(5±1)d油脂產(chǎn)生的數(shù)量最多。有些真菌油脂體小,數(shù)量多;而另一些真菌的油脂體大,數(shù)量相對少,油脂含量相對較高;特別是菌絲粗、油脂體大、數(shù)量多、不產(chǎn)生孢子的菌株應重點關注。同一種真菌可存在于不同的楊樹上。

張曉昱等[13]用蘇丹系列染色法確定真菌菌絲內的油脂體[20,34],而本研究沒有采用任何染色方法,只是通過菌落顏色和在光學顯微鏡下直接觀察確定菌絲內油脂體存在,這樣可初步篩選具有潛在開發(fā)應用潛力的優(yōu)良菌株。

2.2 產(chǎn)油真菌鑒定

根據(jù)在顯微鏡下觀察、測量的形態(tài)特征,對458個產(chǎn)油脂真菌菌株進行歸類和初步鑒定。結果表明,其隸屬于接合菌門、擔子菌門和半知菌亞門的10屬真菌(表2),但以半知菌的種類最多。在孢球托霉屬、鬼傘屬、盾殼霉屬、棗褐霉屬中只分離到1個種,而在鐮刀菌屬、炭疽菌屬、枝孢菌屬中分離到多種產(chǎn)油脂真菌,可能將成為今后研究開發(fā)的潛在真菌。雖然有少部分真菌的油脂含量較高,因不產(chǎn)生孢子,故未作鑒定,也未在表2中列出。

2.3 產(chǎn)油脂微生物種類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國內外文獻記載的油脂真菌有34屬,40種(不包括無種名的);細菌1屬1種,為嗜熱油脂芽孢桿菌(Geo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見表3。大量研究證明,能夠產(chǎn)生油脂的微生物絕大多數(shù)是真菌,其中研究最多、最具有開發(fā)研究價值的是小克銀漢屬(Cuninghamella)、被孢霉屬(Mortierella)、毛霉屬(Mucor)、青霉屬(Penicillium)和酵母菌屬(Lipomyces)。

表2 不同楊樹上的產(chǎn)油脂真菌種類

表3 產(chǎn)油脂真菌和細菌種類

3 結論與討論

從5種不同楊樹上共分離 4 674 塊組織,得到真菌菌落4501個,占分離組織的96.3%。通過菌落外觀和鏡檢,確定產(chǎn)油脂菌落458個,占整個菌落總數(shù)的9.8%,證明在楊樹的任何部位都存在不同種類的真菌和細菌。根據(jù)產(chǎn)油脂真菌菌株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鑒定,它們隸屬于接合菌門、擔子菌門和半知菌亞門的10屬真菌,少部分真菌菌株的油脂含量較高,具開發(fā)潛力,其中,腐皮鐮刀菌是一株高產(chǎn)油脂的真菌,絕大部分產(chǎn)油脂菌株在楊樹上屬于首次報道。

本研究使用的楊樹只占到楊樹種類的約5%,在其他楊樹中還存一些具有開發(fā)潛力的產(chǎn)油脂真菌,隨著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和資金支持加大,將會給楊樹生物產(chǎn)業(yè)發(fā)展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楊樹上產(chǎn)油脂真菌的價值,完全取決于研究開發(fā)能力。因此,楊樹的價值可以通過銷售木材和產(chǎn)油真菌應用后產(chǎn)生的效益來體現(xiàn)。

在菌株鑒定過程中,有少部分產(chǎn)油脂真菌不產(chǎn)生孢子,這給真菌的形態(tài)鑒定帶來一定困難,但其中比較容易產(chǎn)生分生孢子的真菌具有更高的油脂含量,這種現(xiàn)象在真菌生長和孢子產(chǎn)生的過程中消耗了部分油脂,還是菌株之間存在差異有待研究。在過去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產(chǎn)油真菌與季節(jié)存在一定關系,在每年12月至翌年1月,有些常綠木本植物葉片上的產(chǎn)油真菌數(shù)量要比夏季多15%~20%,也可能是真菌體內儲存油脂是為了抵抗外界的不良環(huán)境。在楊樹上,冬季和夏季的含油脂菌株的數(shù)量變化不明顯。

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長遠角度來看,高油脂真菌的開發(fā)應用將是今后研究的熱點,也是解決生物能源的一條途徑,特別是那些具有合成不飽和脂肪酸的真菌菌株的篩選更值得關注。用于生產(chǎn)的真菌須具備合成油脂的能力強,油脂積累量大,含油量穩(wěn)定在50%以上。油脂產(chǎn)量的高低與真菌種類相關,盧東升等[48]研究結果證明,茶樹上的高產(chǎn)油脂真菌集中存在擬莖點霉屬(Phomopsis)及鐮刀菌屬(Fusarium)的菌株中,茶葉提取液可促進真菌油脂的合成。

真菌油脂主要以油脂體的形式貯存于細胞質中。近幾十年來,由于人口增加和工業(yè)發(fā)展加快,人均耕地面積減少,對微生物油脂的研究開發(fā)越來越多,在歐洲、中東、南亞和澳洲等地已允許將某些微生物油脂添加到嬰兒食品中[38]。伴隨世界性能源物質的短缺,利用微生物油脂開發(fā)生產(chǎn)生物柴油和其他生物產(chǎn)品將會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1] 王風芹,王艷穎,謝慧,等. 我國生物柴油原料來源的多樣性探討[J].氨基酸與生物資源, 2008(1):4-9.

[2] Thorpe R F, Ratledge C. Fatty acid distribution in triglycerides of yeasts grown on glucose orn-alkanes[J]. J Gen Microbial, 1972, 72(1): 151-163.

[3] 趙宗保,胡翠敏.能源微生物油脂技術進展[J].生物工程學報,2011, 27(3): 427-435.

[4] Zhao X, Kong X L, Hua Y Y, et al. Medium optimizationfor lipid production through co-fermentation of glucose and xylose by oleaginous yeastLipomycesstarkeyi[J].Eur J Lipid Sci Tech, 2008, 110(5): 405-412.

[5] 李永紅,劉波,趙宗保,等. 圓紅冬孢酵母菌發(fā)酵產(chǎn)油脂培養(yǎng)基及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研究[J]. 生物工程學報, 2006, 22(4): 650-656.

[6] Zhu L Y, Zong M H, Wu H. Efficient lipid production withTrichosporonfermentansand its use for biodiesel preparation[J]. Bioresour Technol, 2008, 99(16): 7881-7885.

[7] 楊悅,高繪菊,路國兵,等. 桑樹內生真菌MacrophominaphaseolinaMOD-1產(chǎn)油脂培養(yǎng)基及搖瓶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試驗[J].蠶??茖W,2010, 36(1): 12-19.

[8] 翟梅枝,陳汀汀,李秀紅, 等. 黑核桃內生真菌HJ1 油脂提取工藝的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 25(3): 151-153.

[9] 何東平,陳濤,孫松柏,等.絲狀真菌發(fā)酵生產(chǎn)多不飽和酸和油脂酸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1, 16(6):20-25.

[10] 張俊,邢來君,王紅梅. γ-亞麻酸高產(chǎn)菌株的選育及發(fā)醉產(chǎn)物的分離提取[J]. 徽生物學通,1993,20(3): 140-143.

[11] Sakay S, Ozawa F , Higashizaki T , et al. Production of a novel ω-eicosapentsanioc acid byMortierellaalpina1S-4 grown on 1-bexadecene[J]. Arch Microbiol,1991, 156: 407-166.

[12] 劉吉華,袁生,戴傳超. 二十碳五烯酸等多不飽和油脂酸高產(chǎn)菌株的篩選[J].菌物學報,2000, 19(3): 407-409

[13] 張曉昱,楊新美. 產(chǎn)油真菌的篩選[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1, 10(2):164-168.

[14] 耿青偉.幾種優(yōu)質產(chǎn)油真菌的篩選及發(fā)酵工藝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

[15] 趙宗保,胡翠敏.能源微生物油脂技術進展[J].生物工程學報,2011,27(3):427-435.

[16] 咸漠,葛曉平. 產(chǎn)脂微生物研究進展[J].青島化工學院學報, 2002, 23(4): 23-26

[17] 黃建忠,施巧芹,周曉蘭,等.深黃被孢霉高產(chǎn)脂變異菌株的選育及其發(fā)酵的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1998, 25(4): 187-191.

[18] 李植峰,張玲,沈曉京,等. 四種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較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01,28(6): 72.

[19] 胡東維,王源超,徐穎. 木霉對辣椒疫霉抑制作用的超微結構與細胞化學[J].菌物系統(tǒng),2003, 22(1): 95-100.

[20] 劉吉華,袁生,戴傳超. 一種新的絲狀真菌油脂含量快速鑒定方法[J].生物技術,1998, 8(1): 43-44.

[21] 杜娟,詹成雄,王宏勛,等.產(chǎn)油真菌在甘薯淀粉廢水中發(fā)酵的初步研究[J].生物技術, 2007, 17(2): 72.

[22] 董欣榮,曹健,趙斌,等.幾種真菌油脂的檢測和提取[J].鄭州工程學院學報,2002, 23(1): 14-18.

[23] 彭小偉,陳洪璋.南方紅豆杉內生真菌產(chǎn)油及降解纖維素的研究[J].菌物學報, 2005, 24(3): 457-461.

[24] 姜寶娟,戴傳超,陶杰,等. 可利用纖維素產(chǎn)油脂的意楊內生真菌的篩選與發(fā)酵條件研究[J]. 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 2009, 29(4): 28-32.

[25] 趙桂華,石立巖,楊懷光,等.楊樹內生菌的分離和鑒定[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8, 32(2): 76-78.

[26] Hawksworth D L. Mycologists Handbook-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Taxonomy and Nomenclature in the Fungi and Lichens [M]. Commonwealth Mycological Institute, Kew, Surrey, England, 1974:33-35.[27] Barnett H L. Illustration Genera of Imperfect Fungi[M].Minneapolis:Burgess Publishing Co.,1976:1-218.

[28] Koneman E W, Roberts G D., Wright S E. Practical Laboratory Mycology[M]. 2ed.Baltimore:The Willianms & Wikinns Co., 1979:1-153.

[29] Domsch K H, Gams W, Anderson Traute-Heidi, et al. Compendium of Soil Fungi[M].IHW-Verlag, Eching,2007:1-671.

[30] Seifert K, Morgan-Jones G, Gams W, et al. The Genera of Hyphomycetes [M]. The Netherlands:CBS-KNAW Fungal Biodiversity Centre, 2011:1-997.

[31] 魏景超.真菌鑒定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79.

[32] 陸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

[33] 鄧叔群.中國的真菌[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34] 楊虹,林娟,歐陽瑞珍. 產(chǎn)脂微生物的育種[J].福州大學學報, 1997, 25(5): 103-106.

[35] Lindley N D, Pedley J F, Kay S P, et al.. The metabolism of yeasts and filamentous fungi which degrade hydrocarbon fuels [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1986, 22(4): 281-287.

[36] 李軍紅,姜紹通,童洋洋. 產(chǎn)油脂酶真菌的篩選及產(chǎn)酶條件優(yōu)化[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26): 15840-15842.

[37] 姜文侯,單志萍,孟好. 三孢布拉霉JM9207合成油脂的研究[J]. 菌物系統(tǒng),2000, 19(2): 288-290.

[38] 李元森,劉建軍,趙祥穎. 高產(chǎn)單細胞油脂真菌研究進展[J].山東食品發(fā)酵,2009(1): 13-16.

[39] 李凡正,高新蕾,劉曄. 真菌油脂含量快速測定方法[J].中國油脂,2010, 35(9): 70-73.

[40] 孫錦霞,劉鐘濱. 嗜熱油脂芽孢桿菌羧酸酯酶的異源表達及酶學性質研究[J].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10, 39(9): 967-974.

[41] 唐偉,譚海東,張素芳,等. 斯達氏油脂酵母肌動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 生物技術通報, 2009(S1):280-283.

[42] 林本農(nóng),劉飛鵬,林賽芝. 真菌油脂菌種選育與發(fā)酵試驗研究[J].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 30(S1):760-766.

[43] 余增亮,王紀,袁成凌,等. 微生物油脂花生四烯酸產(chǎn)生菌離子束誘變和發(fā)酵調控[J].科學通報,2012, 57 (11):883-890 .

[44] 秦艷紅,葉德贊. 海洋產(chǎn)油真菌的簡便初篩[J].臺灣海峽,2010, 29(1): 128-134.

[45] 何東平,陳濤,孫松柏,等. 絲狀真菌發(fā)酵生產(chǎn)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1,16(6): 20-25.

[46] 周兵. 微生物油脂卷枝毛霉中蘋果酸酶異構體的解析[J].中國油脂, 2009, 34(8): 43-48.

[47] 戴傳超,史央,王安琪,等. 一株高產(chǎn)γ-亞麻酸絲狀真菌菌株的發(fā)酵接種方式研究[J].食品科學,2005, 26(4): 55-58.

[48] 盧東升,盧帥,王明好,等. 茶樹油脂內生真菌檢測及產(chǎn)油脂性狀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 26(2): 221-225.

(責任編輯 韓明躍)

Screening Bio-Energy Fungi fromPopulus

ZHAO Gui-hua1,2, JIANG Ji-hong2, ZHAO Nan1

(1.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Jiangsu 212400, China;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Biotechnology for Medicinal Plants of Jiangsu Provinc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0, China)

In order to screen some potential oleous fungi, fungus tissue of healthy bark, phloem, sapwood and leaf from fivePopuluswere isolated, and detection mycelia and grease content in spo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 501 fungus colonies from 4 674 poplar tissues, accounting for about 96.3%, and bacteria colonies accounting for 3.7%. Among of them, no-oleous fungal colonies were 4 043, accounting for 89.8%, and oleous fungal colonies were 458, accounting for 10.2%. The authentication results of oleous fungals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ed that, these oleous fungals belonged to Zygomycota, Basidiomycota and Deuteromycotina, and 80% of them belonged to imperfect fungi. Among them,Fusariumsolaniwas a fungus with high oil yield.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t producing fungi appeared andPopulusspecies and seasonal, but correlated to the fungal species.

Populus; bio-energy; oleous fungi; screening; identification

2014-07-0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170605)資助。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6.001

S718.81

A

2095-1914(2014)06-0001-08

第1作者:趙桂華(1952—),男,教授。研究方向:林木真菌。Email:172368691@qq.com。

猜你喜歡
楊樹油脂菌絲
羊肚菌母種培養(yǎng)基配方的優(yōu)化研究
中國被毛孢三種菌絲形態(tài)的超顯微特征觀察
A taste of Peking duck
Al-Zr-CeO2固體酸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油脂環(huán)氧化性能
跟蹤導練(五)
歡迎訂閱2019年《中國油脂》
蛹蟲草菌絲液體培養(yǎng)條件研究
楊樹山漫畫作品欣賞
甘露醇對低溫下草菇菌絲的保護效應研究
廢棄油脂在表面活性劑制備中的應用
龙游县| 太仓市| 兰考县| 文化| 比如县| 广东省| 怀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漳平市| 邯郸市| 扶沟县| 泾阳县| 阜宁县| 诸城市| 罗田县| 大新县| 金昌市| 和林格尔县| 公安县| 罗源县| 广饶县| 淳安县| 平定县| 外汇| 宁陕县| 类乌齐县| 高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吉木乃县| 柳江县| 定远县| 武山县| 石首市| 威宁| 南安市| 乐陵市| 罗平县| 兰州市| 贡觉县| 思茅市|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