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溪夏晚足涼風(fēng),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齡《龍標(biāo)野宴》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王昌齡《送柴侍御》
“沅溪夏晚足涼風(fēng),春酒相攜就竹叢”,夏夜涼風(fēng)、春酒、竹林,這是一個有足夠的條件放松自己的肢體、情感和思維的夜晚,這種竹林聚會,縱情暢飲的放松舉止,給人一種隨夏夜涼風(fēng)自在飄蕩的感覺?!@依稀是魏晉名士的生活?!澳老腋璩钸h謫,青山明月不曾空?!蔽覀児倘辉谀窍囊箾鲲L(fēng)般自在飄蕩中觸摸到詩人心靈深處難以釋懷的沉重、歡聚、暢飲并不能使遠謫的詩人獲得真正的心理平衡,王昌齡畢竟是一個曾寫下“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般充滿了激昂悲壯的血性文字的邊塞詩人;一個曾遠赴西鄙、數(shù)被貶于荒遠、宦游坎坷而又有著極強的功業(yè)追求的盛唐詩人。于是,遠謫與離別也不再有傷感,朋友與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fēng)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可以說繼屈原、賈誼之后遠謫流放而來的文化人,大多有一種末日感覺,不幸遮蔽了他們的心靈,因為精神的不幸,而遷罪于這塊土地,使得他們進入這塊土地時心境郁悶,詩篇里彌漫著五彩斑斕的悲涼。有學(xué)生問孔子,君子能否去荒涼的九夷之地,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有自己心靈的世界,君子不因外物的荒蕪而變更自己的心性,而鄙陋之物卻因君子的到來而熠熠生輝。我覺得王昌齡在這兩首詩里所表達的情感成為眾多遠謫流放而來的詩人們情感一大轉(zhuǎn)折,湖湘大地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景使他不幸遮蔽的心靈得到復(fù)蘇,苦難生命得到一定的療救。青山明月不曾空,他發(fā)現(xiàn)同樣的青山明月,在荒遠的湖湘也有,自然之美,無處不在。個人的苦難在得到湖湘山水自然之美的療治同時,更賦予了湖湘精神一種超越憂患、超然物外的自由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