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博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4-0182-02
我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教齡的教育工作者,在與學生的頻繁接觸中,總是感到當今的學生生活能力很差,自我管理的能力差,動手操作的能力差,依賴性特別強。而且,有些學生太脆弱了,聽不得別人的一點批評意見。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幫助他們走出誤區(qū),使他們快樂地生活。
一、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讓學生學會管理自我
現(xiàn)今的社會物質條件優(yōu)越,使學生們缺少了對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品嘗,使學生們的“味覺”失靈。生在福中不知福,泡在蜜里不覺甜;學生、家庭成一線,做功課、看電視占據(jù)了學生們的大部分時間,使學生們對自然界的“視覺”失靈,他們雖然能講出很多的自然界的景物,但一遇到實物、實景就成了“睜眼瞎”,因為那是他們從書上或電視上看來的,家長忙于事務,學生們忙于作業(yè)和看電視、上網(wǎng),親人間缺少情感交流,使學生們的“嗅覺”失靈。他們聞不到親人關愛的氣息,家長的百依百順使學生們的“聽覺”失靈,他們萬事以“我”為中心,聽不得別人半點的批評意見……種種感覺能力缺失現(xiàn)象存在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當今學生對生活感受太少了?,F(xiàn)在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創(chuàng)造條件,使孩子親自感受到生活百味,在感受過程中,找回自己的感覺,感受人生。找回學生的生活能力,學會管理自我,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二、在真實的生活中,學會熱愛生命,快樂和學習
《生命教育》是一個激蕩心智、沐浴靈性、建立人格、彰顯個性的活動,這個活動不同于任何制造業(yè)的活動,也不是一個操作流程。過去,人們探討《生命教育》的要素,更多地是從可觀測的角度來解釋《生命教育》的構成,大多會提及諸如教育場所、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其實是無形的東西決定著有形的東西,我們看得見水,卻看不見氫(H)和氧(O),假如沒有愛,再漂亮的居所也不能稱之為家,在我看來,關注學生生命的教育一定包涵著愛,感受、懺悔、信仰、探索、合作、自由與自主。
學生有著與成人不同的生活需求和特點,《生命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學校的未來生活做好準備。在課堂上,我講的“大地媽媽受傷害”以及“河里小魚遭污染死去了”這一課,就很好地做到了從學生現(xiàn)實的體驗和童真的世界出發(fā),引領他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促進學生在快樂的、積極的、有意義的生活中發(fā)展。
《大地媽媽》這一課最突出的特點是樸實簡練,教學過程也是學生經(jīng)歷生活的過程,教師寓教育活動于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之中,選材普通而真實。在課堂上,無論是問題還是活動本身,或者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事物,都與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比如問題“天空是什么顏色的?”、活動“續(xù)編故事”等。無一不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最終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時有發(fā)生”“我們的大地媽媽已經(jīng)傷痕累累”“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這一切,不僅拉近了環(huán)境與學生的關系,為兒童自覺、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較好地處理了“活動”與“生活”的關系。生活中有活動,活動中有生活。通過活動引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課上與學生進行的“生活教育”,均是在學生積極參與下的體驗性活動中完成的。
三、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要想培養(yǎng)孩子成才,必須從小培養(yǎng)他們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品質和勇于克服困難、迎接挑戰(zhàn)的素質。要培養(yǎng)這種素質,就必須從小讓孩子經(jīng)受人生風風雨雨的鍛煉。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也要試著做、學著做。遇到困難,要鼓勵他們自己想方設法地去克服。生活中,不要為孩子考慮得周周到到,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在生活中碰到的具體問題。要讓他們跨越前進道路中的坎坎坷坷,使他們在生活中得到磨練,從中體驗和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體味中找回人生的“味覺”。只有讓孩子經(jīng)歷和飽嘗人生百味,才能成為一個有真正意義的人?!白怨判鄄哦嗄ルy,從來紈绔少偉男。”
現(xiàn)在孩子在城鎮(zhèn)生活的比較多,這就導致學生的生活空間狹窄、生活方式單調。即使在農(nóng)村生活的孩子,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也遠沒有以前的孩子那樣豐富多彩。要找回孩子對自然界的“視覺”,培養(yǎng)他們對自然界的觀察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獲得真實的感受和快樂。增強孩子的體質,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找到自己對大自然的“視覺”,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
學習本應該是快樂的,教育也應該是幸福的,課堂教學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多種需求和整體人格的成長,教學過程應更充滿生機活力,凸顯學生豐富多樣的生命內涵,教學內容應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教學形式應不拘一格……在平凡中追求教育的真諦,在平凡中培育祖國的未來,在平凡中積蓄力量。完善自我,這種平凡又何嘗不是一種偉大?
水是平凡的,它滋潤著無數(shù)的生命;草是平凡的,它美化了多彩的春天:我是平凡的,為教育事業(yè)燃燒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