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堅
摘 要:作文提倡抒寫真情實感由來已久,于今為甚??纯锤鞯馗呖奸喚韴龅脑u分規(guī)則,翻翻媒體的高考作文解讀,聽聽專家們的作文言論,真情實感無疑已經(jīng)成為優(yōu)秀作文的金律,怎么強調(diào)都不過分。作文提倡真情實感,不管是對糾正假大空的文風,還是對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其意義自不待言。
關(guān)鍵詞:真實情感;冷思考;高考作文
我今天想說的是:當前,在高中,過分強調(diào)真情實感,不利于高中作文的教與學,也有損高考作文評判的公正合理。這不是否定作文需要真情實感,而是覺得高中作文教學另有重心,高考作文評價另有重心。
今天,對作文真情實感的呼喚是如何達到此等強度的呢?追根溯源,一是作文文風虛假,假話空話連篇;二是文化散文盛行,歷史人物還魂。前者并非今日獨有,所以主要原因還在后者。文化散文曾一度在高考場上嬌寵無比、風光無限,那是倡導語文積淀的產(chǎn)物,一時成為眾生學習模仿的樣板。但物極必反,日子久了,偽文化散文大量涌現(xiàn),人們開始審美疲勞,于是,文化散文開始受到厭棄,人們大聲疾呼真情實感。曾見有的省市高考閱卷,一見古人即打入另冊,凡文化散文就一棍子打死,相反,一見寫實作文,即便文字粗劣(感情也未必真實)也破格優(yōu)待,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作文閱卷的這種“另一極端”在全國呈現(xiàn)蔓延之勢,且并不為人警醒,蓋其上有“真情實感”光輝,使人們失去了批判的意識。寫古人、寫文化就真的沒有真情實感了嗎?若如此,對屈原上下求索的崇敬,對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的敬佩,對陶淵明隱逸恬淡的向往……就都是虛情假意了?若如此,還有什么熏陶感染可言,還談什么民族文化精神的繼承學習?這種評判無疑帶有強烈的主觀偏見,不利于人才的選拔,也有失作文評判的客觀公正。
細察我們的“真情實感”,其指向是作品的文學性?!罢媲閷嵏小睙o疑針對感性敘述類作品,而這四字真言里的確切內(nèi)涵,當不只是單純、客觀的敘述與記錄(盡管那就是真情實感),而是包含了感動、發(fā)現(xiàn)、美化(材料的取舍、細節(jié)的生動、氣氛的渲染、情感的張力……)指向?qū)徝溃瑩Q句話說,“真情實感”四字標準,本質(zhì)上指向的是一種審美創(chuàng)造,即要求具有文學性。因為即使是文學的虛構(gòu),也會讓人產(chǎn)生真情實感;即使是生活的記錄,也不一定會讓人產(chǎn)生真情實感——所以真情實感的本質(zhì)并非生活的還原,而是生活的文學化。然而,我們知道,中學作文教學是“通用”表達能力的訓練課,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課。[1]張志公先生也說:“要把‘文以致用的教學原則上升、提高為具有先決性和根本性的教學思想來指導教學?!盵2]“中學生不必寫文學是原則,能夠?qū)懳膶W卻是例外?!盵3]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卻把這種“意外”當成原則來追求。反對對“真情實感”的過分強調(diào),原因還在于這種文學性的寫作,恰恰是基本不能教的。我們知道文學寫作并非人人可能(當然,也并非人人必需),它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或技能,更強調(diào)的是對生活的獨特感悟,獨特表達。這從中外文學史和我們的教學實踐可以得到充分的證實。被譽為文化昆侖、學界泰斗的錢鐘書說:“或許兩者(創(chuàng)作沖動與創(chuàng)作能力)根本上是一回事。”另一文化昆侖巴金先生主張“無技巧”(決定藝術(shù)成敗、優(yōu)劣的關(guān)鍵因素是生活感受的強烈與真誠、生活積累的長久與深厚,而不是技巧) [4]這種對生活的感悟是基本上不能教的。一個班上能寫出真正具有文學味兒作品的往往是少數(shù)(不管什么層次的班),有的學生怎么教也沒有用,而有的學生沒怎么教也能寫出;而寫得好的學生,一般也歸結(jié)為自己的閱讀與感悟,而不會認為出自老師的傳授?!昂蒙⑽牟皇墙坛鰜淼模恰畛鰜淼摹匀??!?[5]然而,我們中學教師為了高考,為了“真情實感”的作文,卻把大量時間用在了這“教不了”的文學性文體上,這是過分強調(diào)“真情實感”的誤導,也是作文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作文和高考作文強調(diào)的應(yīng)該是什么呢?我以為應(yīng)該是議論的能力。“寫敘事、抒情類文章只能算某種‘專才,而不能視為對所有的高中畢業(yè)生的普遍性要求,而寫說明、議論類文章是對所有高中生的普遍性要求?!?[6]“就現(xiàn)實需求來說,議論性寫作遠甚于敘事性寫作。一個人可以拙于敘事,但不能不精于議論。就是說,寫作教學的重心本應(yīng)放在議論性寫作上。” [7 ]“議論性寫作關(guān)系到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議論性寫作的忽略,意味著理性思辨這一人的重要能力的缺失,這必將嚴重妨礙他們未來的學習與工作,降低全體公民的思想素養(yǎng)。” [8 ]美國和法國的高考作文“考核的重點,并不是感情感覺的審美價值,而是提示一種觀念(往往是權(quán)威的)或沒有結(jié)論的普遍現(xiàn)象,要求學生拿出自己的觀點來。他們的評分標準是:是不是具有批判性思維,能不能發(fā)展自己的論點,用邏輯和恰當、清晰的例證支持自己的觀點,能不能在首尾一貫的推演中使之深化。文章是否組織得有序,論題是不是統(tǒng)一在焦點上,是不是自如地演進,語詞是不是豐富,句法結(jié)構(gòu)是不是有變化。他們的題目不叫命題,而是提示,他們的要求,不是按題為文,而是討論和評論。很明顯,這些要求,和抒情審美毫無關(guān)系,從文類來說,這些都是議論文的要求?!?[9 ]新加坡也規(guī)定,高考作文只能寫議論文。胡適當年強調(diào),初中生著重演講,高中生則應(yīng)該在辯論中提升智慧。福建的高考理念家,早在幾年前,就反復指出中國高考的作文命題太過傾向于感性,和歐美乃至新加坡的作文試題傾向理性形成對比。這不完全符合高等學校選拔人才的宗旨。
高中作文訓練應(yīng)以議論文為重點應(yīng)該說早已成為共識,在今天呼聲越來越高。然而遺憾的是,在高中作文訓練的現(xiàn)實和高考作文的現(xiàn)實中,這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因為真情實感的過分強化,閱卷者的欣賞習慣(注意,不是評卷標準)的影響,作文評卷總是形象優(yōu)于抽象,情感優(yōu)于邏輯,文學優(yōu)于議論,在其引導之下,文學類文章大受青睞,試看我們各地的優(yōu)秀作文,大都帶著強烈的文學色彩,而純議論文則處境尷尬,得分平庸。這或許正是我們學生缺乏分析說理能力的真正原因。所以,在高中作文教學或高考作文標準中,強調(diào)分析思考的議論能力顯然更有現(xiàn)實意義。它更符合教學的規(guī)律,更符合人才選拔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以此引導,將作文重心轉(zhuǎn)移到眾生皆可為、皆需為的“通用基礎(chǔ)”性表達能力上來,讓雖無文學才華,卻思辨能力出眾的學生脫穎而出,糾正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重感性抒情的文學化傾向,有利于教,有利于學,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與選拔。淡化真情實感,提倡真知灼見,在今天,或許更為迫切,更有現(xiàn)實意義。
注釋:
[1]葉圣陶.寫作是極平常的事:葉圣陶論語文教育[C].鄭州:教育出版社,1986:87-88.
[2]莊文中.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44:360.
[3]葉圣陶.國文教育的兩個基本概念[A].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C].上海: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63.
[4]胡永修,周芳蕓.巴金研究.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05:200.
[5]葉黎,林婷.散文:寫作教學的問題糾結(jié).語文學習,2011(1):57.
[6]潘新和.寫作教學應(yīng)以議論文為重點:試論寫作教學的文體次序.語文學習,2010(10):9.
[7][8][9]孫紹振.從偏重感性抒情走向理性分析.評2010年高考作文題兼論主題概念的嚴密和統(tǒng)一.語文學習,2010(7):8.
(作者單位 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