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鴿
【案例背景】
開學伊始,我們的教研組長就通知我參加余姚市優(yōu)質(zhì)課評比活動,教學內(nèi)容是新修訂的七上語文教科書中新增的8篇課文。這8篇課文,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沒有既定的課堂經(jīng)驗可借鑒。到底該選擇哪一篇課文呢?我突然想到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過,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思考、體驗和理解。而在這些新增的課文中,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無疑在情感上更能打動學生,引起心靈的共鳴,相信學生也更能有收獲和體會。于是,我就滿懷信心地選定了這一篇文章。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師:我有一個難題,想請大家?guī)臀医鉀Q一下,可以嗎?
生:可以。
師:我們班上有一位同學,他很想去看一場五月天的演唱會,可是他的媽媽怎么也不肯。結果母子倆大吵了一架。媽媽很傷心。這位學生在日記里說:“老師,我不明白媽媽怎么會如此蠻橫不講理。我該怎么辦?難道我真的做錯了嗎?”各位同學,你覺得這位同學有沒有做錯?他到底該怎么辦呢?
生(不約而同地):這位學生做錯了,媽媽做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他好,他應該聽媽媽的話。
說完這句話,全班學生陷入了沉默。我當時一愣,因為我覺得從學生都非常喜歡的五月天入手,應該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讓他們各抒己見。然而學生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我原本預設學生能給出不同的意見,從而得出當我們與父母意見相左時,應該多多體諒父母的苦心這個觀點,進而引出今天上課的內(nèi)容。但是顯然學生的反應與我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也許因為聽課的老師很多,學生怯場了;也許這個班級的學生都是乖孩子,從來沒有與父母意見不合的時候。但不管怎樣,如果不能順利地將課堂導入進行下去,那么這節(jié)課可以說已經(jīng)失敗了。我急中生智,趕緊整理了一下思緒。
師:看來大家都是好孩子,懂得體諒母親。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第一時間理解母親的。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位作家,來看看他是如何慢慢地讀懂母親,讀懂生命的,請看《秋天的懷念》。
片段二:
師:史鐵生的命好苦啊,人生風華正茂的時候卻癱瘓了。我們往往會被自己的苦難蒙住了眼睛,卻忘了去看看他人。而那個人,就是史鐵生的母親。那么,母親苦在哪里呢?
生1:她的兒子癱瘓了,她的女兒還沒有成年。
生2:沒有人知道母親的苦,所以母親苦。
生3:她得了肝癌,快要死了。
生4:我覺得剛才那個同學說得不對,母親得的不一定是肝癌,只能說母親生了很重的病。
……
班級里的學生分成了兩派,為母親生了什么病各執(zhí)一詞,誰也不服誰,不停地從課文中找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看法。史鐵生的母親到底生了什么病,其實我課前并沒有查詢相關資料。因為這和今天的上課主題關系并不密切,卻沒料到學生會抓住這個細節(jié)爭論。看著學生們勢成水火,我連忙出來打圓場。
師:剛才同學們的討論很激烈,老師很愿意看到這樣爭鳴的場景。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老師提的問題是母親苦在哪里。不管她是不是因為肝癌而去世的,但至少我們能肯定,母親身體上受苦了;而兒子的癱瘓則是母親心中最大的痛,那是她精神上的苦。所以母親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打擊。她比史鐵生更苦。
片段三:
師:描寫母親的哪些語句讓你感動呢?請同學們讀一讀,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劃出來,并小組討論為什么受感動。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這句“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這句話是對母親的神態(tài)描寫,母親默默忍受著“我”的粗暴無禮。而且她還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表現(xiàn)出她很關心我,怕我會想不開,但又不想打擾到我,所以只能“偷偷地聽”。
師:這位同學的回答很周全。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母親是一個既關心、體諒孩子,又能給孩子足夠空間的人。那你能不能把這句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讀出母親的這份心來呢?
學生朗讀。
師:太好了,比第一遍讀的時候進步了許多??磥磉@位同學已經(jīng)通過剛才的分析,體會到了母親對兒子的那份真情。從他飽含感情的語調(diào)中,我們聽出了母親的多少愛。我們學習課文,不僅要學習它的內(nèi)容,也要體會它的情感,學會通過品味語言受到情感的熏陶。這位同學給大家開了一個好頭,老師相信我們班還有其他的同學也迫不及待地想將自己的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讓我們來繼續(xù)找尋母親帶給我們的感動。
【案例反思】
此次優(yōu)質(zhì)課是為了更好地引導語文教師鉆研教材,踐行“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而舉行的?!皩W為中心”,是要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評促學,自學為主。從“以教定學”轉(zhuǎn)化為“以學定教”,就是要把課堂從“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解放出來,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由探究的舞臺。
1.緊抓學情調(diào)查,制定適合方案
學情調(diào)查是“學為中心”的前提。學生的基礎如何,上課是否活躍,學習上有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諸如此類的問題是對借班上課老師的大考驗。導學案在此時就能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有了它的反饋,教師可以設置教學的起點,為該班量身訂制教案,也能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思路,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情調(diào)查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學生想知道什么以及學生自己能解決什么問題,據(jù)此來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同時,通過調(diào)查,教師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較易引起共鳴。
2.減少課堂預設,收獲多彩生成
以往每次上公開課以前,我總是將教案寫得滿滿的。從教學目標到作業(yè)設計,每一處都要反復修改;制作多媒體課件時,也恨不得把所有的內(nèi)容都展示出來,力求引導學生按照我的思路走。所以每次上課總是按部就班,學生的表現(xiàn)一直是不溫不火,從來沒有帶給我驚喜。如果仍然按照老的套路,“學為中心”就不能貫徹到這節(jié)優(yōu)質(zhì)課中。所以我拋棄了以往的上課模式,沒有制作精美的幻燈片,也沒有詳細到標點的教案,更沒有向?qū)W生灌輸自己的觀點,而是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思考,去討論。朗讀法是學習語文的一大利器,正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那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讀出文中意,感受文中情,形成個人感。學生的個性差異得到了尊重。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四十幾個同學眼中有四十幾個母親。她不再是單薄的紙片人,變得豐富而立體。課堂少了預設,卻多了生成和收獲。
3.注重情感培養(yǎng),弱化無效關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薄肚锾斓膽涯睢分校钭屓穗y以忘懷的就是母親對兒子的一片苦心,母親的形象分析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需要學生自己去體會,而不能由教師替代,否則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就會被無情地扼殺。于是在教學設計中,我只安排學生尋找描寫母親的語句,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要求比較低,很多學生都能夠完成,我只需要在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課堂上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小插曲。部分學生為了史鐵生母親是否得了肝癌而爭論不休。盡管這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但是卻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脫離了課堂的主題。所以我及時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避免學生無謂的興奮,弱化無效關注。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句話不是掛在嘴邊的,而是要時刻記在心間。在“以學定教”的道路上,我才邁出了第一步。雖然這一步走得跌跌撞撞,并不平穩(wěn),但我不會原地踏步。和學生一起每天進步,我相信我能做到。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波余姚市臨山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