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裕凡
又是一個星期天,我發(fā)現(xiàn)身旁有一籃蔬菜和水果,靈機一動:何不來做創(chuàng)意手工呢?說干就干,我拿來小刀、幾條大小不一的黃瓜和牙簽,準備制作一條小鱷魚。
首先做的是小鱷魚的嘴。我拿出一條長黃瓜,在其尾部用小刀從上而下切平,黃瓜露出了嫩綠色的果肉。接著,我用小刀從切面的中間位置往里橫切了約2厘米的長度,然后用牙簽的一半小心翼翼地撐在這切開的黃瓜里,小鱷魚的“嘴”就做好了。
該做小鱷魚的尾巴了。我將大黃瓜的另一端削得又細又長,呈尾巴狀。我又找來四根小黃瓜,切成一樣長度,在黃瓜的一端刻成腳爪子的樣子,另一端用牙簽和大黃瓜組合在一起。這樣小鱷魚的四條腿就做好了。
小鱷魚的輪廓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了,現(xiàn)在到考驗我刀技的時候了。我用小刀在大黃瓜身上雕刻起鱗片來,一刀深,一刀淺,一排刻好了再刻一排。哎呀,手一滑,差點將小鱷魚切成了兩段。這下,我就更小心了,千萬別前功盡棄呀!費了不少功夫,我才雕刻好了鱷魚背上的
鱗片。
到畫龍點睛的時候了。我在小鱷魚的“嘴”的上方輕輕地摳了兩個小洞,把兩粒紅豆放進去當小鱷魚的眼睛。哈哈,一條小鱷魚誕生了!
你還別說,我做的小鱷魚還真有點樣子呢。你瞧它,紅紅的眼睛緊盯著前方,好似隨時準備攻擊敵人呢。真是栩栩如生啊!不信你來我家瞧瞧我的作品吧。
指導老師:袁娟
[點評]
讀了習作,我們相信小作者確實做出了一條“栩栩如生”的小鱷魚。小作者樂于動手制作,又把制作過程記敘成文,這種勇于實踐的精神也是值得夸贊的。只是在表達中,小作者最好學會用自己的話來記敘事件的經(jīng)過。文章前半部分的“說干就干”,“首先……接著……然后……”的模式太過陳舊了,因此,相比而言,習作的后半部分寫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