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銳茜
星期六的早上,我約上好朋友一起玩泥巴。我們帶上工具——其實就是一根棍子和一個裝鞋的盒子,來到我家竹林里,就動手挖了起來。
下過雨的竹林里,土層厚,松軟。我們專找泥巴多的地方用棍子挖,或者應(yīng)該說是撬——我用力將棍子插入泥土中,墊上一塊石頭,往一邊用力,就挖出一塊泥土來了。
朋友們忙著裝盒子,才一會兒工夫,盒子里就裝滿了土。他們把泥土倒在瓜棚下備用。泥土足夠了,我們便在瓜棚旁挖了一個大坑,把泥巴倒入大坑里。我接來一大瓶水,倒進(jìn)大坑,然后大家動手?jǐn)嚢琛?/p>
攪啊攪,泥土被攪拌均勻了,粘性也足夠強了,我們準(zhǔn)備用泥巴做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誰知,這時妹妹突然來了,可把我們嚇壞了,因為妹妹總是愛告狀。不過設(shè)想到,這次妹妹竟然帶來了一些蠟燭。哈哈,正好能派上用場。
經(jīng)過堆砌、壓緊、打磨,一個圓形的雙層大蛋糕就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了。趕緊插上蠟燭,又找了一些鮮花放在蛋糕上,再寫上“生日快樂”四個大字,這下總算大功告成了,我們的蛋糕做好了。
點燃蠟燭,唱起生日歌,集體許愿,一起吹滅蠟燭,我們過了一個開心的“生日”。我抓起一根棍子,把蛋糕分成了幾份,大家假裝痛快地大吃起來。
多么漂亮的蛋糕!多么開心的生日!雖然蛋糕是泥巴做的,我們依舊開心,久久不愿離開!
指導(dǎo)老師:張勤
[編輯的話]
包括編輯在內(nèi),我們很多人小時候都玩過泥巴,都以玩泥巴這種方式親近過大地母親。但從來稿情況看,以玩泥巴為題寫成作文,卻是絕無僅有的,因此習(xí)作在選材上有著強烈的生活真實性和獨到性。習(xí)作寫出了玩泥巴的經(jīng)過,有點遺憾的是,做泥巴蛋糕的過程寫得過于簡略了,其實,這應(yīng)該是文章的重點呢。習(xí)作最大的失敗是文題,這種兩個詞語中加點的題目,不是一個三年級學(xué)生有能力做的。而且這種文題,與習(xí)作的強烈生活氣息和孩童的天真也很不相符。師長們對習(xí)作的指導(dǎo)和加工,真的要有的放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