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強
當今許多家長和學校由于受到升學考試的影響,對孩子教育是把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以至于學生禮儀觀念淡薄,在思想品德方面有滑坡的趨勢。部分學生在學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禮讓,不講禮貌;還有部分學生隨心所欲,滿口粗言濫語,雖知自己在禮儀方面做得欠妥,但仍是我行我素,這些現(xiàn)象一定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求自我的完美。爭當“名牌”人,強調(diào)“外包裝”者有之;注重“臉蛋靚”、在乎“身段好”者也有之,但這些均不足以使人發(fā)生美的質(zhì)變。只有加強個人禮儀修養(yǎng)才是實現(xiàn)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豐富人的內(nèi)涵,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內(nèi)在實力,使人們面對紛繁社會時更具勇氣,更有信心。同時個人禮儀也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處處注重禮儀,能使你在社會交往中左右逢源,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時也贏得他人對你的尊敬,使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趨融洽。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因此,學生應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德育課作為學校德育的主戰(zhàn)場,更要注重禮儀教育,德育課教師要把禮儀教育知識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敦促學生積極參與,努力堅持。
第一環(huán)節(jié):上臺主持和演講的禮儀
(1)站姿:站姿是一種靜態(tài)的美。正確的站姿是: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頜、抬頭、雙肩放松,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屈腿,主持和演講時不宜手插口袋里或交叉放在胸前,更不可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這種現(xiàn)象都是有失傳統(tǒng),不重禮儀的表現(xiàn)。
(2)微笑:是對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齒、嘴角微上翹。
(3)鞠躬:上臺先鞠躬,簡單地問候。講完后再行鞠躬禮時,雙目注視下面的同學,面帶微笑,然后身體上部向前傾斜自然彎下15~30度左右,低頭眼向下看。
(4)服裝要求:校服穿得要整齊,拉鏈必須拉上。
第二環(huán)節(jié):回答問題時的禮儀
(1)舉手要求發(fā)言或應老師要求起立回答問題。
(2)態(tài)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diào)要平和沉穩(wěn)。
(3)對教師要使用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如果老師點到自己而又不能作答時,應站立端正,以抱歉的語調(diào)向老師實事求是表明。
第三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時的禮儀
(1)與同學交談時要保持一定距離,聲音適度,不得對人口沫四濺。對方發(fā)言時不要東張西望、面帶倦容。這樣就會給人一種心不在焉,不懂禮儀的印象。
(2)在向別人問話時,要和氣大方,吐字清楚,意思表達明白;回答別人時也要做到謙和、樸實、含笑、耐心的儀態(tài)。
(3)自始至終都要聚精會神地傾聽對方的談話,必要時進行表情或語言上的呼應。不可輕易打斷別人的談話,更不能強行轉(zhuǎn)換話題。
(4)討論時雙方都要注意站姿和坐相。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各種小動作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這種現(xiàn)象不僅不尊重他人,也損害個人形象,更無禮儀可言。
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課堂禮儀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等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起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nèi)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fā)言時,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老師宣布下課時,全體同學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4)遇特殊情況遲到,應在教室門口止步,喊“報告”或輕敲門,并主動向老師說明遲到的原因,要做到態(tài)度誠實,并得到老師諒解和許可后,方可入座。
第五環(huán)節(jié):路遇教師的禮儀
(1)右行禮讓:在校園、上下樓梯、樓道或街道上行走時,靠右側(cè)行進。遇到師長、客人、長幼、婦、殘、軍人進出房門時,主動開門側(cè)立,讓他們先行。
(2)堅持在校內(nèi)講普通話。早晨要向老師問好,傍晚見到老師要說老師再見。
綜上所述,身為教師必須強調(diào)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要以身作則樹立禮儀模范,特別是要重視學生禮儀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相信會有師生個人的收獲,會有學校集體形象的提升,更會有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