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雜志7月15日文章,原題:美國將比中國犯更多戰(zhàn)略錯誤 隨著中美競爭加劇,一個有趣問題隨之而來:兩國間誰將犯下更多戰(zhàn)略錯誤,或更有可能犯嚴重的戰(zhàn)略錯誤?某種程度上,這一問題的答案將決定誰贏得這場競爭。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問題的答案是美國。
讓我們先來檢驗兩國在冷戰(zhàn)后約20年里的外交政策記錄。美國的政策紀錄可不“好看”。正如哈佛大學教授史蒂芬·沃爾特所言,大國經常做出糟糕決策。伊拉克戰(zhàn)爭和阿富汗戰(zhàn)爭都是美國鑄下的大錯。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這兩場戰(zhàn)爭加起來使美國損失4萬億至6萬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盡管付出巨大成本和數千條生命,伊拉克和阿富汗仍“一團糟”。不幸的是,美國的外交政策機構似乎并未吸取經驗,因為華盛頓的鷹派人物又在呼吁美國干涉。
美國的外交政策受困于兩大結構性問題:權力碎片化,即某些利益團體影響力過大,以及奉行擴張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
美國執(zhí)迷于在國外推動民主。雖然推動民主目標是好的,但美國的行事方式有問題,它經常為強推民主訴諸武力。美國或許過于雄心勃勃且急于求成,但正如某著名戰(zhàn)略家所言,到了美國慢下來,采取克制少做點事的時候。
相比之下,中國外交政策體系具有連貫性、長遠構想和強大的領導力量。中國過去30年的持續(xù)崛起,是支撐中國外交政策總體有效這一觀點的最佳證據。
誠然,美國的體制很穩(wěn)固且總體表現優(yōu)于許多其他體制。不過美國外交政策不像它國內體制那樣有效。本文并不是論述威權體制在外交政策制定方面是否優(yōu)于民主體制。這是對中美兩國在未來10至20年內的比較。
世上沒有完美的政治體制,任何體制都需要持續(xù)改革。目前,中國的體制正進行切實改革,而美國的體制受困于政治僵局。除非美國迅速改革,否則,它外交政策上的戰(zhàn)略錯誤肯定會出現。(作者陳丁丁,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