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底到7月上旬,中國的海員先后迎來兩個與他們有關的節(jié)日:6月25日“世界海員日”和7月11日“中國航海日”。
對于公眾而言,這兩個日子顯得平靜而普通,就好像他們對于這個人群——海員的認識一樣,陌生而缺乏關注。
也許,這也折射出中國人對于遠海和大洋的陌生。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享受著海員的勞動成果——中國目前的部分糧食、石油等事關國計民生的物資還需要進口。而57萬海員,支持著中國的海上網絡。
以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中國在最近若干年中,正著力提升造船業(yè)實力,以及海洋工程裝備。
海員群體無疑是構成這個國家夢想的一大支柱。幾年間,中國的海員人才增長一倍以上,且需求愈加劇烈。然而,中國海員的來源地已經從東南沿海轉到中部地區(qū)乃至西北內陸,并且只有越來越少的航校畢業(yè)生愿意真正在大海上度過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畢業(yè)5年后仍在船上工作的本科生不超過20%。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對船員的素質要求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并不是憑身板好就能勝任的。但愿意做船員的人不多,形成船員來源的不足。
一些業(yè)內人士對本刊表示,我國在推進海洋強國戰(zhàn)略,但海運領域相應的支持政策還不夠。
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魏薇說:絕對不能讓我們這個有航海歷史的國家,只有在提到海盜和海難的時候,才想到海員。
對于任何一個期望成為海洋強國的國家而言,都應該給予與海洋有關的人更多尊重與榮耀。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以個人與國家的共同名義,投身于中國的海洋事業(y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