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軍
摘 要:“教育者不能沒有權威”,教師權威是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當下,隨著社會內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師權威逐漸被消解,重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師權威迫在眉睫。荀子的師道觀要求對教師的絕對尊重和教師對自身的嚴格要求,重提荀子師道觀,正是希望我們能以史為鑒,為重構當下的教師權威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荀子;師道觀;教師權威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262-02
荀子是先秦時期繼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學大師。他博學多才,即繼承了儒家以禮治國的精髓,也兼容了道、法等諸家學說的精華,是先秦時期集大成于一身的鴻儒。五十歲時游學于齊,因其學識淵博,在稷下學宮講學時“三為祭酒”、“最為老師”。荀子十分注重師道尊嚴,主張師云亦云,學生要絕對地服從老師,并對老師自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種師道觀在當今主張師生民主的社會氛圍下,看似有點過了,但其思想中對教師地位的尊崇、對教師本身的嚴格要求,還是對當下教師權威的構建有啟示意義。
一、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荀子十分注重教師的地位,把教師提高到與天地君親相并列的地位。他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也,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荀子·禮論》)。荀子把教師和君王并列為治理國家的根本,認為教師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的根本所在,這就把教師的地位抬高到前無古人后也鮮有來著的崇高地位。
對于教師的作用,荀子認為,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正“禮”。在荀子看來,禮是萬物之根本,在治理國家、撫慰萬民,使君王英明通達,使百姓安居樂業(yè),使萬事萬物各安其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認為禮可以使“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時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萬物以昌;好惡以節(jié),喜怒以當;以為下則順,以為上則明;萬物變而不亂,貳之則喪也”(《荀子·禮論》)。禮的作用如此之大,而人非生而知禮者,對禮的認識和掌握就要通過老師的傳授。他認為,“師者,所以正禮也;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也?”(《荀子·修身》)。此外,荀子認為,教師與國家的興亡有很大的關系。他認為,“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荀子·大略》)。他認為,教師是禮儀的化身,掌握著禮儀的準則和先王的規(guī)矩,教師擔負著教育人尊禮儀和先王之道的責任。沒有老師的教導,人就不知禮法,就會放從自己的本性,而做出危害國家的事。
二、教師必備的素質
荀子在師生關系上主張師云亦云,學生要絕對地服從教師。“言而不稱師,謂之畔;教而不稱師,謂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內,朝士大夫遇諸涂不與言”(《荀子·大略》)。如果學生違背教師的意愿行事,或有絲毫的背叛老師,不僅得不到君王的禮遇,還會受到朝野上下的鄙棄。荀子對教師如此的尊崇,自然對教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認為,教師只是簡單的傳遞學問是不夠的,不僅要知識淵博,還要“以善先人”,“身為正儀”,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行為世范。他說,“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故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保ā盾髯印ぶ率俊罚┮馑际牵處煶擞袦Y博學問之外,應具備四個基本條件:一要有尊嚴的威信;二要有豐富的閱歷和崇高的信仰;三要有講授儒家經(jīng)典的能力,能夠根據(jù)教材的內在邏輯,循序漸進,誦說時有條有理,不凌不亂;四要能鉆研和精通教材的精義,并且善于闡發(fā)微言大義,而不是記問之學。另外,荀子還認為,對學生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評是也是教師應有的素質?!胺俏叶斦?,我之師也”(《荀子·修身》),意思是,批評我得當?shù)娜耸强梢援斘业睦蠋煹?,別人對我恰如其分的批評是我“解蔽改過”的過程,這一過程即學習的過程,教師只有深入的了解學生,才能一針見血指出學生的缺點,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對學生恰如其分的批評也是教師必備的素質。
三、荀子師道觀對構建教師權威的啟示
我國學者陳桂生在《“教育學視界”辨析》中也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權威有兩個來源,一是一定教育機構賦予的權力;一是教師基于個人的素養(yǎng)和表現(xiàn)在學生中獲得的威信。前者是外在的權威,是每個教師都可能有的權威;后者是內在權威,不是每個教師都能得到的權威。前者是社會賦予的,后者是學生認同的[1]?,F(xiàn)代社會,由于全球化、多元化的發(fā)展,教師外在的法定權威、傳統(tǒng)權威逐漸弱化,以前主要依靠體罰、懲罰方式管理學生維護教師權威的方式,在現(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批評和詬病。知識獲得的渠道多元、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教師對物質的追求等使的教師內在的知識權威、感召權威也不同程度的弱化。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舊的教師權威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已不再適應,新的教師權威亟待重新構建。荀子的師道觀雖然離我們年代久遠,但其對教師地位的尊崇和對教師自身的嚴格要求還是對現(xiàn)代教師權威的重構有借鑒意義。
(一)教師外在權威的重構
由荀子的師道觀,我們可以看到,教師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為教師的社會地位被提到與君王相等的地位。以稷下學宮的學者們?yōu)槔?,當時的學者們普遍受到君王們的重視,享受著很高的地位。荀子在稷下學宮講學時,受到齊國君王的禮遇,曾“三為祭酒”,不僅學術自由,還有很高的政治待遇,自然就有很高的威望和權威。而現(xiàn)代社會中的教師卻處在尷尬的地位,五十年代我們稱老師為燈塔,那時的老師雖然清貧卻受世人尊敬;文革時期教師被當成夜壺、臭老九,處于社會底層不說,還經(jīng)常挨批斗,從來都是低人一頭,教師的權威也就蕩然無存;80年代之后,教師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受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人們在經(jīng)濟大發(fā)展的浪潮中,教師的收入?yún)s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教師的工作苦、壓力大、工資低,很多學生部愿意選擇老師這個行業(yè),他們認為教師“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的比豬差”。這幾句話雖然不乏調侃的意味,但也真實的反映了教師的生活現(xiàn)狀。教師的社會地位也就可見一斑。因此,提高教師社會地位、賦予教育者更多的權力,是重構教師權威的必由之路。
教師地位和權力的提高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展開。一是,社會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現(xiàn)代社會中,社會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一方面人們即使沒有很高的學歷也可以通過努力取得很多的經(jīng)濟利益,而一些學歷高的人卻面臨著工作難的困境,這就出現(xiàn)了“讀書無用論”的聲音,教師權威在這種現(xiàn)實沖擊下自然被弱化;另一方面,由于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獲得知識不再僅僅只通過教師這一條途徑,因此,教師不再是唯一的傳遞知識的載體,在知識的學習中教師也就不再具有絕對的權威。這些社會的變化導致教師的權威逐漸被消解,因此,賦予教師崇高的社會地位,是提高教師外在權威的保障。二是,細化法律法規(guī),保障教師的權利。《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條文對教師的地位和權力做了明文規(guī)定,但僅有這些原則性的法律文件是遠遠不夠的,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還需要更多的法律細則來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例如,在批評學生問題上,很多老師不敢批評學生,甚至出現(xiàn)“楊不管”這樣極端特殊的例子,究其原因,是因為,老師在管教學生的過程中,總是處于弱勢的地位,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出了問題之后沒有法律保障,只能老師自己承擔所有責任。2008年頒布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的第16條明確規(guī)定班主任有批評教育學生的權利。條例頒布后雖引起了很大的爭論,也有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但我們還是應該為條例的頒布喝彩。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法律來保護教師的權利,免除教師的后顧之憂,放心從教。三是,提高教師的待遇。只有教師活的有尊嚴,教師這一職業(yè)才更有吸引力,更能受人尊敬。雖然相比以前拖欠教師工資的時代,現(xiàn)在的教師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隨著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國家也出臺政策要求教師的工資和當?shù)毓珓諉T的平均水平相當,教師的工資水漲船高。但是,因該看到,教師的工資在社會群體中還是處于較低的水平,教師的福利待遇和公務員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提高教師經(jīng)濟地位是重構教師外在權威的一個必要條件。
(二)教師內在權威的重構
由荀子的師道觀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只有有淵博的知識,是正義的化身,并對學生評價恰如其分,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受到學生的尊敬。因此,教師內在權威的構建首先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曾有一項調查,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是那些談吐優(yōu)雅知識淵博的人。教師在轉道授業(yè)的過程中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用學生最熟悉卻又包含理論知識的話語把知識愉快而順暢的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而不是因循守舊。其次,教師是道德的化身,代表著正義的力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意識的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只有那些道德品質高潔,為人做事正派的教師才能樹立起道德權威,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言行,并使學生產(chǎn)生崇敬之情。最后,教師對學生要有恰如其分的批評。學生作為一個求學者,知識和思想品質方面還都不完善,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對于犯錯的學生,教師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濫用權力,而是要給予恰當?shù)呐u。批評并不是目的,而是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手段。不幸的是,很多老師并沒不能做到恰當?shù)呐u,甚至有些老師把自己的情緒帶到教學中來,對學生惡意辱罵甚至拳腳相向,這都不利于師生關系的構建,更不利于教師權威的構建。
總之,教師權威在教學中是必要的,沒有教師權威做保障教育是無法高效而規(guī)范的進行的。教師權威的重構是一件必要而又迫切的事,只有社會和教師個人相互努力,外在權威和內在權威相協(xié)調一致,教師的權威才能很好的建立。
參考文獻:
[1]陳桂生.“教育學視界”辨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朱永新.濫觴與輝煌: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蔣南華,羅書勤,楊寒清,譯注.荀子全譯[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
[4]艾會波.荀子教師觀辨析[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11).
[5]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6]田國秀.關于教師權威的辯證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18(3):5-37.
[7]陳錦燕.教師權威研究述評[J].教育科學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