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銀 仲建新
摘 要: 文章就生物學八年級教材中“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實驗探究,歸納總結提出實驗改進方案并補充討論問題,從而突出實驗現(xiàn)象,以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有效解決實驗難點。
關鍵詞: 魚鰭的作用 實驗方案 改進方案
“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的一個學生探究活動。該探究活動不直接用研究對象魚為實驗材料,通過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模擬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該探究實驗的模型制作不夠具體,做出來的模型差異通常很大,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也有明顯差異。為了突出探究實驗現(xiàn)象,減少誤差,筆者通過多次模擬實驗,對該探究實驗方案進行改進使其具體化,以突出實驗現(xiàn)象,解決實驗難點,便于教師對探究教學進行有效指導。
1.教材中關于“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1.1取一個氣球,往里灌進一半的水,將飲料管插進氣球口,用手壓扁吸管,然后用橡皮筋扎緊氣球頸部。
1.2將飲料吸管折過來后,用另一根橡皮筋扎緊。
1.3把剪成尾鰭形狀的兩個硬塑料片放在氣球頸部兩側,用一根橡皮筋扎好后,用訂書器(或回形針)把兩片“尾鰭”的邊緣訂(夾)在一起,然后將塑料刀從下向上插入兩片“尾鰭”之間。
1.4把做好的“魚”放進一盆水中,用一個手指輕輕按住“魚”的前部,再撥動塑料刀,使“魚”的“尾鰭”左右擺動,觀察這條“魚”能否前進。
教材中對實驗材料的使用和實驗操作注意事項沒有具體介紹,探究實驗完成后設定了三個討論題。
2.在探究實踐中改進方案
2.1第一步,往氣球里灌進一半的水。課本上是往氣球里灌進一半的水。在往氣球里灌水的時候,因為水的重力作用,氣球會比原來增大,所以學生在探究時,其實灌水多少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有的小組灌了原來氣球大小的一半,有的是氣球變大時的一半,有的甚至快灌滿了。這樣模擬實驗時,有的“魚”的身體比較輕,在水里漂得很高,“魚尾鰭”擺動對“魚身體”的推動作用不明顯。水灌得太多,“魚身體”幾乎完全沉在水中,影響實驗效果。最適合的水、空氣應該是多少呢?
筆者經過多次探究實驗,觀察不同水、空氣比例的實驗效果,發(fā)現(xiàn)水少于吹大的氣球一半時,浮力很好,“魚體”在水面很“活躍”,“尾鰭”輕輕一擺,“魚”就左右前后地擺動了,必須用一個手指輕輕按住“魚”的前部,才看得出尾鰭的作用。
裝的水有吹大的氣球一半時,浮力也很好,由于水平面的作用,“魚”有一半的“身體”露在水面,能看出尾鰭在游泳中的作用,但還需要用一個手指輕輕按住“魚”的前部,不然會明顯地左右擺動。
裝的水超過吹大的氣球一半,達到三分之二時,“魚身體”中露出水面三分之一。也可以把氣體吹進去后,用手捏住氣球口,把氣球放平,水平舉起,看到水超過“魚”的“側線”部位,幾乎把尾部(氣球頸部)裝滿時,“魚”在水中比較穩(wěn)定。擺動尾鰭時,即使不用手按住“魚”的前部,“魚”前進的現(xiàn)象也很明顯。這個水和空氣比例的模型,模擬實驗現(xiàn)象最接近真實情況,在模擬實驗中筆者認為是最好的。
2.2選擇的飲料吸管要稍硬一點,并可以折彎,長約20厘米,吸管兩頭水平。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吸管的作用不僅是便于把氣體吹到氣球里,還有助于發(fā)揮魚脊柱的作用。應該使吸管插到距離吹大了的氣球內壁1厘米左右。留大約三分之一,折過來與氣球頸部捆扎在一起。有類似于魚脊柱的吸管在氣球里,在擺動“魚尾鰭”時,游泳現(xiàn)象就很明顯。吸管兩頭是水平的,不容易戳破氣球。
可以根據氣球大小,選擇長短不一的吸管,但吸管插到距離吹大了的氣球內壁基本就是小于1厘米。這樣實驗效果更顯著。
2.3制作魚尾鰭前,要求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魚尾鰭的形狀,自己在塑料片上設計圖繪魚尾鰭的形狀并裁剪。每個小組做出來的形狀都不相同,多數小組都至少嘗試了兩種以上形狀、大小不同的魚尾鰭。模型做好初次實驗之后,大多數小組都把小的魚尾鰭換成大的魚尾鰭,有的把窄、尖的形狀換成寬、圓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自然發(fā)現(xiàn)了魚尾鰭的形狀、大小對游泳的影響。
對實驗效果顯著、形狀自然的“尾鰭”、“魚身體”進行了測量比較,裁剪的尾鰭及柄長小于“魚”身長0.5厘米左右,“尾鰭”寬度等于或小于“魚”身體寬度0.5厘米左右。尾鰭柄的長度比尾鰭長0.5~1厘米。
2.4在制作“魚”的“尾鰭”時,不要用訂書器訂牢,使用回形針效果更好,更便于更改制作的模型,塑料片和回形針都可以重復使用,不浪費材料,體現(xiàn)出節(jié)約的意識和理念。
2.5有的同學在模擬實驗時,為了圖方便,不制作塑料刀,從下向上插入兩片“尾鰭”之間,就只好直接擺動尾鰭,造成實驗不方便,因此塑料刀的制作就成為不可缺少的步驟。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寬度為1.5厘米左右塑料刀的實驗效果較好。
3.實驗結束的討論
在教材三個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再設問:“你觀察到日常生活中魚鰭的形狀、大小有哪些?它們與游泳速度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學會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生活現(xiàn)象并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思考,從而有效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實驗方案改進的效果
在完成探究實驗時,如果完全按照課本的方案進行,則做出來的模型差異很大,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有明顯差別。經過實踐改造,具體化模型的各部分比例、范圍,實驗現(xiàn)象就很明顯,幾乎不用手按住“魚”的頭部,就看到了實驗現(xiàn)象,解決了實驗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生物學(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第1版).